“艺考热”的理性思考.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07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考热”的理性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艺考热”的理性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艺考热”的理性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考热”的理性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考热”的理性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艺考热”的理性思考著名画家和文化评论家陈丹青在南京大学作学术讲座时提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美术教育国家,这么庞大的美院系统每年还在成百上千地招生,这个供求关系是畸形的,我不相信中国需要这么多画家。实际上他们一毕业就面临失业,一定会去干别的,比如装修之类的。当然市场会调节,但这个调节很痛苦,因为年轻人把最美好的时光耗在这个上面了。”此言一出,立马引起轰动,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艺考热”的关注。艺考热到底有多热?艺考热对艺术生会带来什么后果?为什么会出现“艺考热”?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艺考热”?本文试将对这四个问题进行逐一的调查探讨。 一、“报考热”与“就业冷”的现实困境 近些年来,“艺考热”的

2、表现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1)报考的绝对人数逐年攀升。据资料统计,艺考大省山东参加艺考的人数逐年上升,2002年,报考人数为3.2万,2003年为5.6万,2004年为9.3万,2005年达14.6万,2006年则突破了16万人次,2007年达到16.92万余人。2009年河南省艺术类考生共报考103086人,比2008年的98456人增加4630人,增长4.7%;湖北省艺术类考生约占全省高考人数的6%,达到4.5万人,自2002年来报考人数增长了2.5倍。(2)录取比例逐步下降。2008年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表演专业计划招收40人,报名人数达到500余人;2008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考生有180

3、00余人,而招收计划只有705名;特别是播音主持专业以及表演专业录取率超过100:1。(3)音乐、表演与主持类报考人数增长较快。如2009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模特类考生增长50.47%、编导制作类增长28.69%、影视表演类增长25.36%。2008年,北京服装学院服装模特考生增长21.71%、空乘增长20.54%、书法类增长16.81%、播音与主持类增长12.8%、美术类增长2.28%;2007年,四川音乐学院音乐类考生增长了13%;星海音乐学院的报考人数比去年增加了50%。(4)美术类考生的绝对人数较大。2007年,山东的16.92万名考生中,美术为9.81万余人,音乐2.35万余人,

4、艺术文化4万余人,其他6600余人;河南的8.2万名考生中,美术也占到了52410人;近年来,上海本地参加美术类考生基本稳定在每年6000人至8000人,同时,报考专业过于集中,如2007年,上海市的开办“工艺设计”专业的学校已达到十几家,毕业生2100多人。 而报名火热、入学竞争加剧的背后,艺术类考生的就业却遭受到“冷遇”。(1)就业难。某专业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本科就业率最低的十大专业中,音乐、美术和音乐表演3个专业垫底。山东省2006年统计显示,当年189个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序中,排在末30位的专业中有21个专业属文学艺术类专业,如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3.08%)、广播电视新

5、闻学专业(22.73%)、艺术设计(38.41%)、音乐表演(38.31%)。2007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2004-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统计,艺术类部分专业就业率已低于60%。(2)就业从事本专业机会少。 北京服装学院统计,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真正能从事模特专业的比例只有10%左右;而选择自由职业或隐性就业的美术类毕业生,约占30%。(3)投入高,回报少。艺术类专业的学费高出普通文、理类专业至少两倍至三倍。而考前辅导费,艺术专业测试报名费等,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压力。而艺术类毕业生和普通类毕业生的工资收入往往相差无几。 二、“艺考热”

6、的原因探析 1.考生报考动机不纯 近年来,选秀节目让众多无名小辈一朝成名以及演艺人员的丰厚收入成为刺激“艺考热”的直接社会原因。而在高考竞争依然十分激烈的同时,艺术类高考录取分数线要比普通专业低一半,这使一些学校、考生和家长认为报考艺术类院校是一条捷径。比如在山东,普通考生上本科至少需要500多分,而艺术类考生只需要200多分。高考录取分数上的巨大差距无疑具有巨大磁力,使很多学习成绩比较差的考生半路出家报考艺术类专业。另外,不少中学盲目追求升学率,利用艺术院校独特的招考方式和较低的文化课分数线,引导学习后进的学生参加艺考,促成了庞大的艺考生数量。 2.高校结构调整的因素 高校结构调整也是“艺考

7、热”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市场取向的原因,艺术学科是今年大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艺术类院校和专业扩招后使得艺考热变得越来越猛,而高校扩招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高利益的驱动, 十年前开始的高校改革,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的同时,上大学也成为了一种投资,大学的“教育成本”,学生要自己“买单”的比重大幅增加,高校的规模发展与学生数量间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纽带。艺术类专业的学费,远远高出普通文、理类专业,因此,在“财力”的制衡与影响下,不少专业艺术院校和综合大学内的艺术系科得以大规模扩建,更有不少大学处于完善学科建制的目的,增设艺术专业。不少高校的艺术专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扩大录取人数和增加规模的同时

8、,教学质量和水平得不到保证。 三、“艺考热”的理性回归 在艺术类扩招和“火爆”报考的形势下,让更多的学生选择艺考,成为高校、考生、家长、培训机构等都乐意接受的现实,从而出现了不少相关利益的链接。在这种情形下,“高薪”、“高待遇”成为了不少高校招生的宣传手段,也成了考生和家长“一厢情愿”的希望。它掩盖了中国艺术人才的真实需求现状,促成了艺术类专业人数的粗放式增长。全国范围内,现有艺术类在校生的数量十分庞大,每年新步入社会的艺术类毕业生仍会加剧已有的就业矛盾。而金融危机下的经济状态和就业环境使现有矛盾变得更加糟糕。 早在艺考过热现象出现时,不少教育专家就对艺术人才将来过剩的问题产生过忧虑。而“高温

9、不退”的艺考热使得这一矛盾在近几年内迅速激化,好在这个在中国教育史上独特的“多米诺骨牌”现象已逐渐被社会重新认识。200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化课加上数学成绩的最低分数是440分,平均分数是520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类考生不含数学成绩的文化课平均分数是390分,400分以上的考生达到50%左右,相当一批考生与文理科本科线持平。从2008年开始,不少重点艺术院校收缩招生人数,提高试题难度和门槛,全国多数艺考重点省区,采用“省联考”制度,2006年,山东省首次出现艺考本科录取率低于普通高考,艺考本科录取率为24.6%,录取比例已经低于普通文科和理科。而只有当艺术高考相对容易的现象已成历史,当艺

10、考已不再是上大学的捷径,才会真正有力地促使“艺考热”降温,从而缓和艺术人才过剩的矛盾。 考生对于艺术考试的理性认识是让“艺考热”降温另一重要因素。热爱艺术,把艺术作为一门职业,本来是件好事,但家长的急功近利和培训班的推波助澜,使艺术教育应试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艺术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热爱这门职业的富有审美力和创造力的艺术人才。是否选择艺术道路,是否从事艺术职业,孩子的兴趣和天分很重要。缺乏兴趣和潜力的学生,即使通过刻苦训练考进高等院校,也会学得很痛苦,不可能在专业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家长不应为了让孩子上大学而走“捷径”,不要看到身边有成功的例子就盲目跟风,而应该切实考虑孩子的先天条件、潜力和兴趣,艺考之路是否适合孩子或自身的发展,家长和考生们应有更理性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