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平话》程度副词语法功能分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139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代史平话》程度副词语法功能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代史平话》程度副词语法功能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代史平话》程度副词语法功能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代史平话》程度副词语法功能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代史平话》程度副词语法功能分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代史平话程度副词语法功能分析程度副词虽然属于汉语副词中的一个小类,但是其使用频率非常高。大凡要说明性质、状态、数量等的程度时都需要用上它。关于程度副词,蔺璜(2003)确立了“表程度、修饰形容词、作状语”的基本准则。“对于程度副词的句法功能,学界的看法基本趋同。我们可以总结为:程度副词主要用作状语,用来修饰形容词、动词及其短语、名词;此外,程度副词还可以做补语。”1 下面是五代史平话(以下简称平话)当中的程度副词语法功能调查。 一、“最”类 (一)最(最为) “最”字作为程度副词的用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最”不但可以直接修饰名词性成分,还可以直接修饰动词性成分。另外,由“最”组合而成的“最

2、为”也出现在许多先秦古籍之中。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最”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最”的这种用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文献中已不少见。 “最”在平话中共出现4例,例(1)、(2)修饰形容词性成分;例(3)中“最为+短语”的用法在明清小说当中已经很普遍。例(4)修饰带形容词的名词性成分。与明清小说中“最”的用法相比,并没有收罗到“最+动词性成分”的情况。 (1)时李克用年才八岁,于诸将中年纪极小,兵势最强,破黄巢功在诸将之上,有一目微眇,军中皆号做“独眼龙”。 (2)此处去大梁最近,长驱而前,两日可到。若使段凝得知大梁之急,便发援兵,兵未到而梁主已在吾阱中

3、矣。 (3)那时,方镇有杨光远最为跋扈难制,晋主召桑维翰分其权。 (4)冯道举这故事告着唐主,望唐主居安虑危也。一日,明宗问冯道曰:“今岁谷丰登,百姓还赡足否?”道答云:“农家乃四民中之最可怜者,岁荒则死于流离,年登则伤于谷贱。臣记得进士聂夷中尝有一诗伤田家,说得最好。” (二)极(极是) “极”作为程度副词在所能记载的殷末周初的历史文献中便可以找到相关用例,而且“极”能作补语的功能在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已有先例,这种用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极”表示达到最高度,“极”也可作补语。 “极”在平话中共出现6例。例(5)、(6)中修饰形容词性成分;例(7)中修饰连谓短语。(8)、(9

4、)、(10)“极是+其他成分”,“极是”可以修饰形容词性成分,也可以修饰短语,如例(11)。在平话中,“极是”的用法占所有“极”的用法的50%,用法已相当普遍。到了明清时期则更为常见,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极是”这种用法已经非常罕见。平话中也没有收罗到“极为”和“极其”这两种用法。如: (5)时李克用年才二十八岁,于诸将中年纪极小,兵势最强,破黄巢功在诸将之上,有一目微眇,军中皆号做“独眼龙”。 (6) 杜太后曰:“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治得其道,则此位极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 (7)世宗下诏令群臣极言得失,诏曰: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 (8)北汉主刘崇

5、在巴公原排阵;张元徽排阵在巴公原投东一壁;杨兖帅契丹兵马排阵于巴公原投西一壁;众军行伍,极是严整。 (9)王峻引兵趋晋州,听得晋州之南有个蒙坑田地,极是险峻可畏。 (10)郭威一见费博古写了这诗,心中道是:“咱名唤做郭雀儿,他卦影上分明提出咱姓名,极是灵验!” (三)至 “至”作为程度副词的用法也是很早便有用例,多修饰形容词性成分。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至”与“极”“最”的用法相同。 “至”在平话中共出现9例。“至”在平话中都用来修饰形容词。如: (11)老奴之志无他,但受先王恩德至深,欲为大王立万世之基耳。 (12)臣近询康延孝,颇知河南事体,度己量敌,日夜思之,念此至熟矣。 (13)东

6、征西讨,厥绩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讼狱,归于至仁。 (14)淑妃曰:“后,帝之匹偶,至尊之位,谁敢干之?” 二、“更加”类 (一)更(更不、更无) “更”作为程度副词的用法一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并且“更”的这种用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更”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者减少。 “更”在平话中共出现23例。与明清小说相比,平话当中“更”的用法有很大的不同。明清小说当中大量使用“更加”作为程度副词修饰其他成分,但是平话中却没有找到相关语料。平话中只有“更”“更无”“更不”这三种用法。例(15)为“更无+其他成分”,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也可以修饰“动词数量结

7、构+动词性成分”;例(16)为“更不+其他成分”,多修饰动宾短语;例(17)为“更+其他成分”,修饰连动短语的有2例,为例(18)和(19),多数是修饰动宾短语,少量修饰形容词,如例(20)。在陈群所著的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和所掌握的语料中,提到“更加+连动短语”只有1例,并没有提及“更”。如: (15)等至三日,更无消息。(注:此句在平话中出现2次) (16)两日,霍存辞归与让,道:“咱更不回书,您好生传示朱招讨道:咱与葛先生商量。” (17)董璋自将精兵二千人,对垒排阵,出阵谓敬瑭曰:“咱事大梁皇帝,唐王灭梁后,咱自入蜀回避,何事更来相攻?您会事之时,速为退军;若还不肯, (18)望尽如犹见,

8、哀多如更闻。 (19)诸将请乘胜急追,杜威扬言曰:“逢贼幸不死耳,更穷追之耶?” (20)诗曰:五代都来十二君,世宗英特更仁明。 (二)愈(越) “愈”的用法起源也很早,大概在春秋战国时期。“愈”和“越”的词义基本相同,用法也大同小异。只不过“越”显得比较白话一些,所以“越”在白话小说中用例颇多。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愈”若叠用,跟“越越”相同,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平话中并没有出现“越”作为程度副词的用法。 “愈”在平话中共出现7例。例(21)修饰形容词性成分;例(22)修饰动宾短语;例(23)修饰动词性成分。如: (21)大王有不世之功,让之愈久,则得之愈坚矣。 (22)知

9、远愈增募军马,兼得吐谷浑财畜,愈觉富强,马步军各有五万余人。 (23)朝廷因契丹入寇,国用愈竭,复遣使者三十六人分道括率民财。 (三)益 “益”出现的时间与“愈”差不多,大致也在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愈”而言,还是“越”使用频率较高。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益”有表示“更加”的意思。 “益”在平话中共出现4例。例(24)中的“益”直接修饰动词性成分;例(25)中的“益”修饰连动短语;例(26)中的“益”修饰形容词性成分。如: (24)内殿直马?r?F马引弓,连射死数十人,士气益振。 (25)太祖益以普为贤。 (26)唐诸将请据险以邀之,宋齐丘曰:“如此则怨益深,不如纵之,使敌人怀德,则兵易解也

10、。” 三、“稍”类 (一)稍 “稍”作为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性成分的用例,先秦古籍中已有。“稍”还可修饰连动短语。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稍”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稍”在平话中共出现12例。例(27)为“稍”直接修饰形容词性成分;例(28)所选之例是“颇”直接修饰动词性成分;例(29)是“稍”修饰动宾短语。如: (27)朱全忠军势稍衰。 (28)契丹兵大至,晋军与之决战,契丹稍退却,逾白沟而去。 (29)晋主密求于守者,乃稍得食。 (二)稍稍 “稍稍”一词最初出现在西汉后期,一直沿用至今。如: 在现代汉语中,“稍”叠用为“稍稍”,比“稍”的程度重。 “稍稍”在平话中共出现3例。例(30)

11、修饰动词性成分;例(31)修饰动宾短语。如: (30)晋兵按甲不动,万弩齐发,飞箭如雨,契丹稍稍退却;昏黄时分,全军引去。晋籍乡兵,每七户共出兵器资一夫,号曰武定军。 (31)军士亦往往有剽掠者,北汉民大失望,稍稍逃归山谷,自为保聚之计。 (三)少 “少”在古代汉语中,与“稍”通用。基本与“稍”用法相同。 在现代汉语中,“少”不作程度副词,但是在古代汉语中,“稍”与“少”往往是相通的。 “少”在平话中共出现18例。例(32)为“少”直接修饰动词性成分;例(33)为“少”与表示时间的词语连用,表“间歇短”;例(34)为“少”修饰动宾短语;例(35)是“少”修饰形容词性成分。如: (32)那河中节

12、度使王重荣,为见贼势方炽,姑欲少屈,以纾目前;奈黄巢调发无厌,一日,驱黄巢使命尽杀之,统兵与朱温迎战。 (33)少刻,北京留守头踏过了,人从喝道:“低声!”看看留守马来,直至李长者厅前下马,行上厅上坐了。看那留守坐厅时如何? (34)俟二镇已平,殄歼全忠,少雪上源驿之耻。 (35)时周太祖患疾,群臣少得进见,中外恐惧;听得晋王典掌兵柄,人心稍安。 (四)微 “微”作为程度副词的用法最初出现在西周时期,可见“微”的这种用法由来已久。 在现代汉语中,“微”不作为程度副词,常见的用法,如“微笑”已经成为固定词语,“微”在其中作为构词语素而存在。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微”有“稍”的意思,并且在语义上偏重

13、“小”的含义。 “微”在平话中共出现4例。例(36)中的“微”直接修饰动词性成分;例(37)中的“微”修饰动宾短语。如: (36)时李克用年才二十八岁,于诸将中年纪极小,兵势最强,破黄巢功在诸将之上,有一目微眇,军中皆号做“独眼龙”。 (37)箭叉玳瑁,凤凰微露尾梢翎;弓控壶钟,龙在波藏露头角。 (五)略(略无) “略”作为程度副词的用法亦古来有之。既可以修饰形容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也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 在现代汉语中,“略”与“稍微”同义,表示数量较少或者程度较轻。 “略”在平话中共出现3例。例(38)“略”修饰含否定词“无”的否定结构,这种不但用法在平话中不多见,在明清时代的语料当中也呈

14、递减趋势。例(39)修饰动宾短语;例(40)修饰动词性成分。总的来说,“略”在平话中使用频率并不是很高。如: (38)那时有李嗣源的,乃是胡人,名做邈佶烈,本无姓,在军中骁勇无比,年才十七岁,从李克用在上源驿冲突矢石之间,略无所伤。 (39)敬瑭遣使驰赴契丹军营,报曰:“劳顿爷爷亲帅大军来到,略备些犒军物件赴军前投纳。” (40)况邺都富强,国家藩屏,今主帅赴阙,军府无人,乞陛下略加巡幸,以杜奸谋。 (六)较 在现代汉语中,“较“多修饰形容词。 “较”在平话中共出现2例。例(41)例中出现“较”+“是”+“名词”的用法;例(42)例中的“较”修饰形容词,是现代汉语中“较”的比较常用的一种现象。

15、 (41)看来只好学取长枪大剑,乘时作乱,较是活计。 (42)石敬瑭谓重诲曰:“蜀道险阻,难于进军,所以成功较难。 四、“很”类 (一)颇 在现代汉语中,“颇”与“很”同义。但“颇”作为书面语使用较多。 “颇”在平话中共出现16例。例(43)为“颇”作为程度副词修饰直接动词;例(44)为“颇”修饰状中短语;例(46)为“颇”修饰述宾短语;例(47)为“颇”直接修饰形容词;(45)为“颇”+“自”组合修饰动词。如: (43)周太祖心颇恶之。 (44)一日,娄忒没出外撞见敬瑭如此嬉戏,心内颇以为异。 (45)却说汉主听得郭威军至河上,颇自悔惧,私谓窦贞固曰:“昨来举事太匆匆,如今奈何?” 自矜功夸

16、大,一时在朝大臣,如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等皆被秦王轻侮。 (46)弘昭书奉驸马都尉大使石公座下:安公近过凤翔,馆于府舍,备言入蜀之由,颇有怨君之意。 (47)乔荣乃诈言:“公之言语颇多,怕有遗忘,愿以纸墨书之。” (二)甚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甚”与“很”同义,有时也作补语。 “甚”在平话中共出现38例。例(48)修饰状中短语;例(49)修饰动宾短语;例(51)修饰联合短语;(50)为直接修饰形容词性成分的。如: (48)予此行甚非得已! (49)世宗谓朴曰:“览卿所陈,甚惬朕意。非卿忧深虑远,何以及此?朕恨见卿之晚也!” (50)思远探知李嗣源有备,乃西趋成安,大掠而去;径攻德胜北城,掘

17、开重堑,筑起重城,断晋军出入之冲,昼夜攻打甚急。 (51)臣昔在先皇幕府,差咱奉使中山,行历井陉之险阻,臣恐马跌,执辔甚谨慎小心,所以无颠仆的患。 (三)尤 “尤”作为程度副词的用法古籍文献中在比较常见,一般修饰形容词性成分。另外,“尤其”的用法在宋朝才出现。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尤”表示“更、尤其”义,有“特别突出”义 。 “尤”在平话中只出现1例。“尤”在这里修饰形容词性成分。如 (52)以其地乃舟车所会去处,漕运尤便,故徙都东京。 (四)好 在现代汉语中,“好”可以作为程度副词使用,表示程度深,并且带有感叹语气,与现代汉语中的“很、非常、十分”等意义相当。 “好”在平话中共出现3例。

18、例(53)直接修饰名词性成分,在这里不作程度副词使用。;例(54)直接修饰形容词性成分。如: (53)好座高岭!是:根盘地角,顶接天涯。 (54)昨日张占来,说您在这里,李将军教我二人来取你。你却在这里做女婿,好快活! (五)深 “深”作为程度副词出现修饰形容词性成分或者是动词性成分一直到唐代才出现。唐以前的文献当中“深”一般用作形容词,与“浅”相对。如: 在现在汉语中,“深”有程度副词的用法,与“很”和“十分”同义。 “深”在平话中共出现23例。例(55)中的“深”修饰动宾短语;例(56)中的“深”直接修饰动词性成分;例(57)中的“深”修饰状中短语。如: (55)今遣杨复恭谕旨,朕深望卿慕

19、廉、蔺、寇、贾之事焉! (56)道路行者皆言郭侍中已称尊御极,而殿下深入不知回辕,将及祸矣! (57)唐主深以为忧。 (六)大 在现代汉语中,“大”有程度副词的用法,表示程度深,如“大红”“大吃一惊”“大好”等。“大”若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如“不大出门”“不大会走路”等等。 “大”在平话中共出现168例。其中例(58)为“大”作为程度副词直接修饰形容词性成分;例(59)为“大”作为程度副词直接修饰动词性成分。如: (58)杜威得这言语,心中大喜,密地令书记草降表,伏了甲士,却召诸将议事。 (59)时华山隐士陈抟骑驴过汴,闻太祖登基,拍掌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 (七)好不 “好不”为程

20、度副词出现大致是在元末这个时期,既修饰形容词性成分,也修饰动词性成分。到了明清时期,“好不”作为程度副词的用法大量出现在白话小说中。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好不”用在某些双音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深,并带感叹语气,跟“多么”相同。 “好不”在平话中只出现1例。“好不”在这里修饰动宾短语。可见“好不”在平话中用例不多。如: (60)咱爷娘得恁地无见识!将个妹妹嫁与一个事马的驱口,教咱弟兄好不羞了面皮! (八)十分 “十分”作为程度副词最早出现在唐代,以修饰形容词性成分为主。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十分”表示“很”,如“天气很热”。 “十分”在平话中共出现3例。三个例子中的“十分”都修饰形容词性成

21、分。如: (61)正仓皇无措,行至前面,见一座庄舍,十分齐整。 (九)几多 “几多”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表示询问数量,如“几多人?”。 “几多”在平话中只出现1例。“几多”在这里用作程度副词,直接修饰形容词性,相当于“很”“十分”等。如: (62)刘光远曰:“您怕人说服内成亲时,何不具状告官后,召媒改嫁,几多稳当。” 五、“太”类 (一)太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太”表示程度过分或者表示程度极高,超出说话人心中预设的最高境界,有“很”的意思,如“不太好”“不太够”。 “太”在平话中共出现6例。与现代汉语不同,这里的“太”没有用作“很”的用法。“太”字在这里全都是修饰形容词。 (63)刘知远听得这

22、话,力争曰:“称臣可矣,称子事父,其礼太过。厚许岁币可矣,许割土田,所赂太厚。” (二)忒 在现代汉语中,“忒”与“太”在用作程度副词时区别不大,“忒”多见于方言。“忒+甚”这种组合方式较为常见,在平话中共出现2例。“忒”修饰“甚”,在句子中作补语。如: (64)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却不叵耐这黄巢欺负咱每忒甚!” 近代汉语中,程度副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的用法是有多区别的,如可以自由修饰单个形容词、多个形容词,也可修饰动词性结构、主谓结构、连动结构,有些还能直接修饰名词性成分。这些在平话中都有不同程度地体现。 1.平话中的程度副词可以比较自由地修饰形容

23、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如“太、极、至、甚、大、最、更、深、益、愈、少、尤、颇、稍、略、微、好生、好不”等可以自由修饰形容词性成分。“更、深、益、少、稍、稍稍、微、略、颇”等可以修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也可直接修饰其他一些动词。 修饰形容词性成分时,有的比较自由,既可修饰单音节又可修饰双音节,如“甚、至、更、愈”等;有的程度副词只修饰单音节成分,如 “大、益、稍、颇”等;有的程度副词却只修饰双音节成分,如“极是、好、几多、十分”等。 2在平话中,程度副词可修饰动词性结构。包括动宾结构、状中结构、主谓结构、联合结构。没有出现修饰述补结构的现象。 在平话中可以修饰动宾结构的程度副词有“最、更、愈、稍稍、少、微、略、颇、深、好生、好不、特地”;可修饰状中结构的又“益、大、微、甚、深”;可修饰主谓结构的有“颇”;可修饰联合结构的有“更、稍、稍稍、好生”等。 注 释: 1赵军:近十年程度副词研究综述语文学刊(高教版),2007 年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