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新尝试.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016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新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新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新尝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新尝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新尝试.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新尝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及现代化生产设备的更新,需要大批掌握高新技术并能熟练操作现代化生产设备的技术人才,因此培养具有真才实学技术工人是摆在我们职业技术学校面前的艰巨任务。作为一名技术学校的专业教师,只有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的思路,改变传统的观念,增强办学实力和活力,苦练教学技术和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对学生的准确定位是实施教改的前提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是刚从初中毕业后入读,大多数年龄偏小,学习能力偏低,基础差,学习的积极性 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专学生的实际,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安排得当

2、,既要符合认知规律,又要重点突出,易于掌握。同时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这样才有利于中职生的消化和掌握。 作为中职教育,应准确定位在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肯干体现了德育标准;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学体现了发展潜力。并按照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立足当地,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培养宽基础、复合型、智能型人才架构上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为艰苦行业留得住,实操、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人才。 二、精心组织?大胆创新教材是教改的关键 1.教材的选择要体现实用性

3、,要以适用?实用和够用为原则 传统教材存在的缺点是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可操作性极差,体现不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目标。学生学起来很泛味,无兴趣。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做到理论知识应为操作实训服务,达到实用为准、够用为度的要求。现在的职业学校的数控专业的教材版本很多,有的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偏多?偏深,内容难而不实用,好多并不能突出技能教学的特色,只有很少的可以作为借鉴作用,我们学校在这方面亦走了不少的弯路,我们学校数控专业结合自身实际和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选择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

4、这一教材,它适合于实施一体化教学。该教材要求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并把重点放在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上,充分体现教、学、做三者合一的职教办学特色。 2.讲好第一堂的绪论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每当第一次接受新的学科学习时,总是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理。他们渴望了解这门课程与日常生活及自然界的关系,在脑海中提出了很多的问号。因此讲好绪论课是关系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提高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等。作为教师要竭力讲好绪论课,努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非常想学习这门课。方法有下列几点:?介绍好该课程与生产的关系。给学生显示历届学生的实习产品,如帮工厂加工的产品,以及花瓶?笔筒?酒杯

5、?子弹模型等学生感兴趣的工艺品。?利用数控车床现场教学生加工一些小型工艺品并送给他们。?让学生现场简单操作本校数控车床以及参观校外工厂。因而,讲好第一堂的绪论课是很关键的,虽然有的学生不是通过第一次课就能使他产生兴趣,但起始课是重要的,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觉得自己又增长了知识。 3.为突出操作技能,把课本的教学章节创新安排 本教材目录共分为十五章,第一?二章是先讲车床原理及工艺,第三?四章是讲编程基础知识及车床基本操作,其余章节是讲各种指令的编程和加工。通过对多届学生的追踪和比较,把课本的教学章节创新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对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和提高其学习兴趣。重新安排

6、后共分为九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授第一章关于数控车床原理;第二部分把第四章关于数控车床基本操作内容提上来先讲,因本校数控车床为华中世纪星数控系统,所以重点讲的是该系统车床的基本操作,这有利于学生平时可利用课外时间熟练掌握车床的基本操作,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工件的对刀方法;第三部分讲授第三章关于编程基础知识;第四部分讲授第五?第六?第八章;第五部分讲授第七章关于螺纹的编程与加工;第六部分讲授刀具半径补偿编程与加工;第七部分再讲授第二章关于车削加工工艺基础;第八部分是第九和第十二章;第九部分是其余章节。通过这样合理安排,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去理解理论,突出技能培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反响很好。 三、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是实施教改的核心 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重视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而实训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 1.要有设备齐全的实训车间 数控专业的学生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学校必须要有足够的设备(机床)去供学生练习,而不能要他们在黑板上开机器。所以学校必须要投入大量资金去购买设备。建立一个设备齐全的实训车间。 2.要有实操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作为一位 双师型专业教师,不但要精通理论和业务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中职学校的教学的特点一般是老师先做示范动作,之后学生分组练习,这就迫使老师先自己熟练实习的操作,才能得心应手地指导

8、学生的实习。 3.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是把某一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和技术服务融为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打破以往理论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分开上课,而将教学场地直接安排在实训车间,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全过程。 4.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习中用实践去检验理论 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联系,二者在学习中是不能缺少的。我们知道理论是靠实践来检验的。在实训车间讲第五章关于指令编程与加工时,为了使学生掌握G00和G01指令快慢的区别,教师在数控车床上用MDI方式分别输入G00和G01并运行,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受刀架移动的快慢。又如讲到G71指令时,教师先在数控车床上用G71指令编程并让学

9、生观察车刀加工工件的过程,同时改变?d(X轴方向切削深度的参数)让学生观察理解如何分层切削。学生有了直观感受再学理论知识就容易得多了。这种先让学生做再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 5.加强校企结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我们学校积极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与本地有规模的机械厂进行形式多样的合作,老师在实习车间讲课的过程中,采用教学课题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管理相结合、教学课堂与生产环境相结合、课程设计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形式。如有凹槽工件,该厂工人一般都用普通车床去加工,由于该零件精度较高,特别是90的凹槽,用普通车床加工很难控制,工人加工起来效率低,都不愿做。该厂老板了解到我们学

10、校有数控车床,就要求帮他们加工这批工件。我们老师讲课时针对学生对G71指令编程难理解、用切断刀加工工件很难理解对刀点坐标及走刀路线等问题,就结合这类实际工件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学生共同分析加工该零件的正确工序,编程参数等,反复确定正确的工艺路线。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亦反响较好。 6.针对教材编写实操教程 由于本教材重点介绍的是FANUC 0-TD数控系统的机床操作和编程技术,而我们学校的车床是武汉华中世纪星数控系统,在机床操作和编程上都有区别,针对这问题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编写了一本实操教程。并根据本地是石材工艺品基地,以及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在每个实训内容中都加入关于工艺品的图,初学编程要学生用硬木头去加工。如实训G71?G02?G03指令时,加入下图的工艺笔筒,让学生加工过程中理解这三个指令的编程方法。通过这样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都很感兴趣。 总之,理论与实际要紧密结合,突出技能培养,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