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流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025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流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流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流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流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流程.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流程 设计思想 1.本板块的话题是“精神支点”,在主人公贝尔曼的身上闪耀着“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人性的光辉,成为生命延续的精神支点。引导学生感受贝尔曼震撼人心的人性之美,是教学的重点。 2.本板块的学习方式为“文本研习”。教学中要突出对文本的解读,尤其表现在情节的梳理和学生填补贝尔曼在夜晚画“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情景时,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 3.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课教学依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作如下指导方法提示1:梳理情节,整体把握;方法提示2:填补空白,丰满形象;方法提示3:问题探究,创造阅读。 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重点: (1)通过梳理情节,理解“叶子”与琼珊的关系,为

2、揭示贝尔曼的人性美作铺垫。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要突出有关贝尔曼的线索的把握,让学生初步推测和感受贝尔曼的性格特点。 (2)通过想象,描写画常春藤叶的情节,既可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艺术,又能让学生自主体验贝尔曼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板块标题“精神支点”的深刻内涵在本文的体现。既要让学生理解琼珊因“最后的常春藤叶”而获得重生,“最后的常春藤叶”是自然生命得以延续的“精神支点”;同时,贝尔曼又因“最后的常春藤叶”而成就了自己的“杰作”,它是艺术生命延续与升华的“精神支点”。这一问题的探究,可视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课前准备 1.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并能叙述主要

3、的情节。 2.学生自主查找与作者和其作品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欧?亨利小说创作的主要特色。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包括音乐资料(渲染氛围)、2004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辞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眼泪。 2.导语:在2004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一个叫“田世国”的名字一夜之间为亿万中国观众所熟悉。是他,在年迈的母亲病危之际偷偷地献出了自己的肾;是他,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了慈爱的母亲。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颁奖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

4、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言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4.教师小结:是的,田世国用自己的身体有力地回答了千年的追问,他令我们感动;田世国用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为母亲铸就了精神的支点、生命的支柱,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了母亲的生命,他令中国感动! 5.教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欧?亨利,感受他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关于“精神支点”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二.方法提示一:梳理情节,整体把握。 1.教师过渡:十一月,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弱小的琼珊被无情的不速之客“肺炎”用 冰冷的手指触摸了一下而一病不起。可怜的琼珊小姐的病情

5、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根据作品中非常清晰的时间的推移变化作简要叙述。 (1)学生叙述。(略) (2)分四组填写表格(说出文中的依据)。 2.琼珊病情凭借什么得以好转? 3.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是怎样的关系?要点:精神支点(关系到生死)。(要求:说出文中的依据。) 小结:不幸的琼珊小姐将最后一片叶子视为生命的希望、生存的理由,是最后一片叶子让琼珊的生命得以延续,它就是琼珊生命的支柱、精神的支点。 的确,人活着是要有些精神的,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有了精神,我们才能积极乐观地生活,才能有目的地生活。这精神,就是生命的“钙片”,它越丰富,我们的生命就越坚强。 4.有关“贝尔曼”的情节梳理

6、。 (1)教师过渡:但是,“最后的一片叶子”挂在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上,依附在松动残缺的砖墙上,在寒雨夹着雪花的夜晚,它为什么没有掉落,而是“傲然”挂在藤枝上? 学生找依据。(重点阅读:最后一段) 教师引导:最后一段证明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的依据,并说明。 (2)原来,小说中还隐含着另外一个故事:贝尔曼的故事,让我们来梳理一下相关的情节。 学生叙述,教师投影表格内容(请学生对照琼珊的故事时间表,简要叙述)。 (3)同学们,在小说中,除了最后一段,在前文还有不少地方埋下了贝尔曼可能画常春藤叶的伏笔。 要点:失意追求杰作;暴躁但关心青年艺术家;讽刺琼珊的想法,其实是一种关爱;叶子的颜色等。 三.方法提示

7、二:填补空白,丰满形象。 1.小说中作者对贝尔曼用墨不多,关于他画“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故事则是通过苏艾之口道出。 在风雨雪交加之夜,在琼珊的生命之叶即将坠落之际,老贝尔曼先生曾经有过一番怎样的举动,那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 2.投影:写作训练。 (1)写作要求与提示: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依据贝尔曼的性格特点展开合理想象。 (2)课堂展示:分组交流推荐交流评价(教师评价、自评、学生互评)。(重点点评:想象的合理性;贝尔曼的性格特征) 3.小结: 同学们,欧?亨利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结尾处往往出人意料,给人留下想象的空白;但又入乎其理。正因为如此,同学们借助合理想象,丰满、清晰了一

8、位性格鲜明的画家形象。我们称他的结尾为“欧?亨利式结尾”。 四.方法提示三:问题探究,创造阅读。 1.琼珊因“最后的常春藤叶”而获得重生,它是自然生命得以延续的“精神支点”;“最后的常春藤叶”仅仅是琼珊的“精神支点”吗? 分组探究,课堂交流(略)。 小结:贝尔曼因“最后的常春藤叶”而成就了自己的“杰作”,它是艺术生命延续与升华的“精神支点”。令人震撼的是,贝尔曼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艺术追求,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了别人的生命。 2.假设在“感动世界”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欧?亨利笔下的贝尔曼也榜上有名,请你根据小说的情节,依据贝尔曼的性格特点,(用第三人称)为已故的贝尔曼写一个简短的颁奖辞。 交流(略) 五.课堂小结: 1.播放音乐德朗的微笑。 2.生命因支点而坚强,一片叶子也许就是全部的希望;生命因付出而高尚,一幅杰作既然能延续别人的生命,它闪耀着的必定是最美的人性的光芒! 板书设计: 朱兵,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宝应。本文编校:王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