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全德与红萝卜》的口头语运用与人物形象塑造.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0547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全德与红萝卜》的口头语运用与人物形象塑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牛全德与红萝卜》的口头语运用与人物形象塑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牛全德与红萝卜》的口头语运用与人物形象塑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牛全德与红萝卜》的口头语运用与人物形象塑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全德与红萝卜》的口头语运用与人物形象塑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牛全德与红萝卜的口头语运用与人物形象塑造探索口头语言的运用,是姚雪垠小说创作的一种追求,他的中篇抗战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中使用了大量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口头语,形成了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口头语的运用对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姚雪垠有意识地在创作中追求对于故乡农民语言的借鉴和使用。他说:“口语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宝贵遗产,是因为凡好的口语都不是被抽过血的。在新文人笔下传播的所谓白话,它是无数人在千百年中集体创作的,是依据无数次的生活经验,经过无数锤炼,无数琢磨,无数淘汰,才成功的活语言。所以它恰到好处,在嘴里咀嚼时有滋味,写在文章里发光辉。”1口头语一般用

2、于交际双方直接接触的场合,由于双方都同处交际场合,有语言的伴随因素辅助表达,因而口头语使用短句、单句、省略句比较多。牛全德与红萝卜中就使用了大量这样的豫西口语,但这些口语不但不冷僻,反而生动流畅,具有朴素美,能够为普通读者所理解。小说在描写牛全德、来娃娘、掌柜婆、坏女人时,都因运用了口头语而使这些形象跃然纸上。比如牛全德在被游击队分队长查问偷吃百姓鸡子后,怀疑红萝卜告了自己的状,所以回到他所在的第三班草屋里,开始发泄自己的不满: “操你娘的!尿泡尿照照你自己影子,头上的麦糠还没拍掉,可就知道扒灰了,可恶!” “我,我牛全德十六岁就混军队,热肚皮磨着冷枪子儿,磨了十几年了,从死人堆里打跟头出来,

3、大江大海全见过,鸡毛翼也想挡住路子吗?好,老子偏要叫你瞧一瞧!” 大家都知道他骂的是第二班的一位同志。这是一位不大爱说话的庄稼人,近来同志们都称他为“红萝卜”,很少人再叫他的名字王富春。一提到这位庄家佬,牛全德就轻蔑地把鼻子一哼: “那家伙呀,他要能抗日你把我牛全德双眼挖掉!他屁股下坐着十多亩一脚踩出油的河头地,等稍微平静一点儿,你瞧吧,他准是把抢一扔,鞋底一磕回家了,你用绳子栓也拴不住!” 停一停,牛全德又补上一句: “分队长收留这么一个庄稼佬,简直是瞎了眼睛!”2 这段描述通过使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口头语突出了牛全德的流氓习气。例如:两个表示骂人的方言词“扒灰”和“操”;一个形容作风散漫的词语

4、“调儿浪荡”;一个比喻不值得重视的词语“鸡毛翼”;一个形象性的词组“打跟头”;两个表示动作的词“磕”和“拴”。“扒灰”:这里指背后说人坏话。“操”:“干”“做”,狠毒的骂人的话。“调儿浪荡”同“吊儿郎当”:形容仪容不整、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等,近义词有玩世不恭、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等。“鸡毛翼”:又称“鸡毛英儿”,比喻很轻的东西,不值得重视的东西。“打跟头”:比喻三番五次、不容易。“磕”:磕打、敲打。把东西(主要是盛东西的器物)向地上或较硬的东西上碰,使附着的东西掉下来。“拴”:用绳子等绕在物体上,再打上结。这一系列口头语的运用使得牛全德一出场就带着一身的匪气:粗野、任性、蛮横。 口头语的使用使得

5、这部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所谓个性化的语言,是指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等,表现着人物独特的气质、风度、教养、心理等。牛全德与红萝卜在描写人物时,往往不在外貌描写上下功夫,而是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展现其内心世界。小说成功地运用了个性化的口语。“来娃娘”“掌柜婆”都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虽然由于篇幅限制,不便于具体、直接地描写这些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等,但由于作者使用了个性化的语言,尽管寥寥数语,却让这些次要人物一张口说话,就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譬如,小说中红萝卜的屋里人“来娃娘”是这样出场的: 又谈了一会儿,红萝卜对于参加游击队已经心里很热了。不过,他不能马上就完全决

6、定,还得跟来娃娘商量商量。来娃娘是个懂事人,在心里一琢磨,反正庄稼一时不能做,亲戚家也不能长久住,让他干一时游击队倒也不妨。 “你愿去就去吧,我不拦你。”她说:“与其日后叫人家抓去做壮丁,倒不如跟着校长去当游击队”。只是”,她又说,“你当了游击队,不要欺负老百姓,打仗的时候也不要太上前呀!”3 这里,“来娃娘”使用的口语词“拦”“抓”“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尤其是那半句口语“打仗的时候也不要太上前呀!”,让人听了忍俊不禁。这番送夫上前线时的交待饱含了多少无奈和关爱啊!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其中精于筹划、狡黠耍滑的一面,但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来娃娘”对丈夫的款款深情。“来娃娘”的形象与荷花淀中的

7、“水生嫂”是不同类型的农村妇女:水生嫂更加内敛含蓄、宽厚善良。当水生回家把要上部队的消息告诉妻子时,水生嫂的反应只是:“你总是很积极的”“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这简短的话语,似有对丈夫的赞许,又似有依依不舍的嗔怪,还有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这里的水生嫂是受水生支配的,水生回家只是把要上部队的消息告诉妻子。而“来娃娘”则直来直去、心直口快,支配着红萝卜。红萝卜参加游击队必须事先征得媳妇的同意。当红萝卜向媳妇讨主意时,“来娃娘”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与其日后叫人家抓去做壮丁,倒不如跟着校长去当游击队”,并宽容大度地说:“你愿去就去吧,我不拦你。”这些通俗的口语表达都显示了“来娃娘”性格的爽朗、

8、思维的敏捷和做事的果断。 再如,小说对“掌柜婆”这个人物的描写也成功地运用了个性化的口头语。小说中有一段描写牛全德到村中杂货铺买酒喝的情景。牛全德看到,只有掌柜婆在家时,就对掌柜婆开始挑逗: “掌柜婆,不想法子散散心吗?嘻嘻,好花正在开的时候哩” “牛班长,俺家男人不在家,你少同我闲磕牙!” “嘻嘻,恼了吗?俺是说着玩儿的” “没有事少在你姑奶奶面前放屁!”4 当牛全德喝完酒,要求记账时,掌柜婆直接回绝道:“本钱小,不记账”“上次欠的帐还没还,又来欠账,好意思张嘴!” 掌柜婆的这几句“回敬”,多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口语词“俺”“闲磕牙”“姑奶奶”“放屁”“本钱”“好意思”“张嘴”等,字字像钢?G一

9、样砸向牛全德,把一向蛮横、强势的牛全德砸得一愣一愣的。“他的全身忽然冷了,眼睛里的火焰忽然熄了,飘着的心忽然静止了,连宇宙也忽然变得黯然无色了。”5牛全德怅然走出了小铺子。掌柜婆的口头语泼辣、讥诮,与她的身份和特定的环境相协调,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手指上带着铜顶针的中年妇女,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撇着嘴、斜瞪着眼睛,爱答不理地、很不屑地回应着牛全德的挑逗。这里虽然没有描写掌柜婆的外貌,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她的谈话来想象她的形象。 小说中“坏女人”的话也是极有个性的口头语。在宣传队的帮助下,“坏女人”又摆烟摊,又纺织,开始靠劳动养活自己之后,当她再次见到牛

10、全德时,说话理直气壮了许多: “他现在是小妞子的干老子,你何苦要吃飞醋?”“人家并没有得罪你,你为什么要破口伤人?”“我也是一个人,我已经不同从前了。”“我现在是靠着两只手过生活,不愿意再受谁的气。你从前对我好我知道,可是咱两个既不是正式夫妻,我的事你管不着!”“有本事最好是去杀鬼子,何必在一个女人面前逞威风?”6 “坏女人”的这一番话,大量使用口头语,如“干老子、吃飞醋、破口伤人”等,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倔强、凛然不可侵犯之势。 总之,牛全德与红萝卜中口头语的大量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牛全德、来娃娘、掌柜婆、坏女人等无不以鲜活、简洁的口头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注 释: 1姚雪垠:小

11、说是怎样写成的?(大时代文艺丛书第二 集),商务印书馆,1943年6月。 2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 第七集,中篇小说卷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第404405页。 3 19371949第七集,中篇小说卷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年12月,第414页。 4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 第七集,中篇小说卷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第445446页。 5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 第七集,中篇小说卷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第446页。 6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 第七集,中篇小说卷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第468469页。 (赵焕亭 河南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467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