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育思想对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启示.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115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教育思想对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语》教育思想对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语》教育思想对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教育思想对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教育思想对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启示.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语教育思想对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启示高中语文 论语 教育思想 启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号称弟子三千。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育思想,这些富有哲理的教育思想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依然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与指导价值。 一、激发学生兴趣潜能,增强有效教学驱动 “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

2、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论语给了我们很多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启示。 1.激发学生兴趣潜能,开启有效教学源动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儿的“它”泛指做某件事,如学知识、教学问学与教,是孔子毕生从事的事业,他自身好学不厌,同时又诲人不倦。 这句至理名言启示我们,按学习内驱力的大小可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为想学、好学、乐学三个层次。想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新课改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应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教学效率最高化、教学效果长效化。学生好学乐学是有效教学的源动力,教师

3、爱教乐教是有效教学的驱动力,只有师生双方协调合作,把教与学都当作乐趣,爱好教与学,乐意教与学,才能全面达成课堂教学三维目标,顺利实现课堂有效教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早就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和个人兴趣息息相关。孔子的这一发现是对教育心理学的莫大贡献,对于践行新课改的一线教师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提升教师个人魅力,激活有效教学驱动力 论语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里的“说”通假“悦”,理解为愉悦、快乐。意思是:“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专家认为,

4、这儿的“学”含义有“学习”、“教学”之意,孔子时时、处处、事事都能从教与学中得到启发与教益,认为这实在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论语中,孔子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还对别人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这可以看出孔子是非常谦虚好学的,正因为他把教与学都当作乐趣,才能学得好、教得好,成为博学多识的教育大师,为三千弟子树立典范。 这启示我们,教师个人魅力能给予学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喜欢语文这门课,很多是因为喜欢教语文的老师,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教师个人魅力也能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因为教师个人的魅力除了其职业的人格特征、过硬的业务素质

5、和丰富的新课改研究实践经验外,还有其高超的教学艺术。正如夸美纽斯所说:“每门功课都应该这样开始,使它能引起学生的真正爱好,做法是向他们证明,它是如何的美好、有用、快意,是如何需要。”如果师生双方都能把上课看成是一种精神享受,那岂止有效教学能顺利达成,高效教学、长效教学又何尝不能实现呢? 二、重视学生共性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新课标”明确:“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从论语中我们也能得到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启示。 1.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育公平 论语中认为,教育要做

6、到“有教无类。”这就是说,人不分贵贱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体现了教育公平思想。在孔子看来,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都有其内在的价值与尊严,都有着不同于动物且优于动物的潜能与可能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开掘人的潜能。 在一个班级群体中,学生间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共性方面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都一样,尤其是最终面临同一张高考试卷的评价与选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要的是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地看待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比如,师生互动不能尽找成绩好的学生,更要给暂时差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和细致耐心的启

7、发,因为只有拔高短板,才能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2.教学要实行因材施教,支持特长发展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的弟子来自五湖四海,个体间的差异很大:专长不一,如闵子骞、冉伯牛德行高尚;宰我、子贡擅长辩论;冉有,季路擅长政务。性格差别很大,子路性格鲁莽,颜渊淡泊;冉有个性谦退,多虑畏缩。年龄跨度也大,秦商只比孔子小四岁,叔仲会比孔子小五十四岁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基?A、条件等,孔子在教育过程中一贯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论语?先进有云: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面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孔

8、子能针对不同发问人的特点给出不同的解答,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型应用。因为子路性格鲁莽,做事难免轻率,所以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时最好向父兄请教后才去做;而冉有的个性谦退,遇事往往畏缩不前,因此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后立刻去做。孔子这样以一进一退来适性教育弟子,旨在使他们避免过犹不及的毛病。 现代科学认为,“材”就是人的思想、性格和智力,而每个人智力迸发领域的广狭、时间的早晚、表现形式及程度都大不相同,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像孔子这样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只

9、有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益。“新课标”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和个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性格、基础、能力的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只有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才能算实?F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引导启发教学 “新课标”明确:“教师应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论语中我们同样能获得启发式教学的启示。 论语中说:“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朱熹的注解:“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

10、;发,谓达其辞。”依据现代教育理论,笔者认为,“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就要教师对学生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式帮助,从方法论上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这启示我们,在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愿望,有迫切解决疑难问题的需求时加以指点,其效果最好。教师的指点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运用联想、想象、比喻、对比等方法,做到举一而能反三,在

11、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对问题有新的感悟与收获,真正做到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向实践。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时,同样能借鉴孔子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即由浅入深,由难到易;能进取譬,推己及人;叩起两端,功乎异端。也就是夸美纽斯所说的:“每件事都应该彻底地、扼要地、简练地教,使悟性经过一个钥匙开启以后,就能自行解释新的困难。”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展伴随学生一生所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这才是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所追求的教学效益最大化,学生潜能发展最优化。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语教育思想在我们新课改实践中仍有许多宝贵的借鉴意义,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也有很多有益的启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智慧,我们应以现代观念进行审视,评价其积极意义,分析其历史局限,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传承发展和发扬光大,才无愧于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