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157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起伏不断的政治波折到2008年马英九当选,并宣布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才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在两岸关系起起伏伏的背后,海峡两岸执政当局围绕着“一个中国原则”展开了激烈政治斗争。2011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指出:“要继续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为此,国共两党、两岸双方要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继续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吴伯雄也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双方共同巩固”1。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中的最核心问题,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

2、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也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条件。任何政治势力、任何政治人物试图否定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持“台独”分裂活动,而又想维系或延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既有果实,都是不现实的。 一、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长期以来,我们在国际上和外交上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比较经典的表述,就是三句话: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海内外舆论界把这三句表述称作“旧三句”。这三句分成两个层次来看,第一层是主权层次,表明海峡两岸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层是代表权层次,即国际法

3、和国际社会的现实,普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是台湾方面许多人对这样的表述不能认同,第一,他们觉得单独表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矮化台湾,是不对等,而他们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1991年台湾当局通过的国统纲领就提出:“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把大陆与台湾并列。第二,台湾许多人还认同“中华民国政府”,他们虽然同意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但是他们还不能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的事实。 2000年以后,大陆逐渐调整了“一个中国原则”的具体表述方式,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4、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在舆论界,把这“三句话”叫作“新三句”,其核心是坚持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旧三句”的表述是在反对国际社会的部分势力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是面向国际、面向外国,反击外国势力介入台湾问题;“新三句”的表述是在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为了争取海峡两岸最大多数人民的认同,是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精神的体现。一个中国原则,其核心就是坚持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持海峡两岸主权的同一性。只要做到这一点,两岸关系的发展就比较顺利、比较稳定,而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的发展就面临重重困难与挑战。 二、“一个中国原

5、则”形成的背景 一个中国原则是在反对外国势力制造“两个中国”的过程中形成的。1949年以后,虽然蒋氏父子领导的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但是毫无疑问,蒋氏父子向来坚持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海峡两岸最终必须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坚持两岸统一,可以说是海峡两岸长期以来的共同立场、共同目标、共同追求。当时,两岸对于以何种方式实现统一,对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虽然没有共识,但是在反对国际社会某些势力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两个中国”论、“一中一台”论的分裂主义主张方面是有共识的。1950年6月27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宣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

6、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2864。美国对华政策也逐步地朝着制造“两个中国”的方向发展。为了反击美国策划的“两个中国”的政策,中国政府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个中国”的鲜明立场。1956年6月28日,周恩来同志在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发言中首次提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唯一能够代表中国人民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390 1958年“8?23炮战”发生之后,美国政府抛出停火方案,劝蒋介石军队从金门、马祖撤军,意图在台湾海峡划一条“永久停火线”,实现“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美国政府的停火方案不仅遭到大陆的反对,也被蒋介石拒绝。毛泽东看到美国政府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开始调整策略,采取

7、“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方式,巧妙地支持了蒋介石拒绝美国政府提出的从金马撤军的立场。当时,毛泽东先后亲自起草了四份告台湾同胞书。1958年10月6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了毛泽东起草的第一份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这一点你们是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确实不是美国人的领土。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42201958年10月25日又发表了第三份再告台湾同胞书,其中提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5223 1959年4月,周恩来在二

8、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世界上只有一个美国,同样,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114这些都是有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最初的论述,是在反对外国势力制造“两个中国”的过程中形成的,成为中国政府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原则,写入了绝大部分国家与中国的建交公报中。1978年中美共同发表的建交公报中,美国表示:“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7271。 三、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石 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一个中国原则”以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成

9、为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石。中美两国从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同一天,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表示:“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从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8147;全国人大常委会则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议两岸商谈结束军事对峙状态,指出:“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9146在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包涵了四个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它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10、政策的基础,也是新世纪对台政策的基石,这也是中国党和政府历来坚持的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根本原则。因此,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并重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10。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中的第一点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11。 一个中国原则包涵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这是得到国际法和国际社会认可的。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才能确保对于两岸统一的政

11、治认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坚持国际法上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原则,这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国家核心利益是任何国家都不会放弃、不会妥协的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振兴中华、维护国权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使我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了统一台湾的法理基础,这是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这条底线不能丢,也无法妥协。 四、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005年4月,在胡连会谈后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胡锦涛代表党和政府明确指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12

12、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成为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的共同体认,为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重申:“我们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13。2008年9月3日,马英九在接受墨西哥太阳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双方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但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这点非常重要”;“我们在1992年与中国大陆所达成的一个共识,称为九二共识,双方对于一个中国的原则都可以接受,但对于一个中国的含意,大家有不同的看法”14。正是马英九当局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两岸才进入和平稳定发展的新时期,也为两岸两会的后来不断的友好协商谈判奠定了坚实的

13、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现阶段的体现就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搁置对于一个中国政治涵义的争议,体现了两岸中国人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成为两岸两会恢复谈判的重要政治基础。因为有“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才有了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但是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陈水扁上台后于2002年8月抛出“一边一国”论,拒绝承认“九二共识”,致使两岸两会的协商和谈判中止了9年时间。 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重新确认“九二共识”,才恢复两岸两会的谈判,并且至今签署了16项文件,达成了1项共

14、识,其中尤其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和签署ECFA,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制度化进程最为引人注目,为海峡两岸更加密切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也极大促进了两岸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根据统计,2010年两岸人员往来达到677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观光和交流达到了163万人次;两岸贸易额高达1453.7亿美元。没有共同的政治基础,也就没有以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丰硕果实。 五、增进政治互信,坚定不移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并明确表示:“继续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5、的必要条件”15。两岸的政治互信,既指海峡两岸相互之间的信任,也指海峡两岸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既要不断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基础,也要维护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的良性互动,同时让台湾社会各界都享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 坚定不移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必须维护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的良性互动。马英九上任以来,两岸政治互动基本上是稳定、顺利而且是成功的。两岸关系的发展,从1949年开始起算,已经走过了60年的时间。目前是两岸关系发展60年中互动最为密切,交往最为频繁的时期。这种良性的发展趋势使得两岸关系的前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然而,60年来的两岸关系积累了种种问题和困难,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解决。在海峡两岸的政治分歧暂时难以化解的现实情况下,搁置争议,求同存异,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有利于确保战略机遇期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良性互动,是两党、两岸交流的历史经验,也是坚定不移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同时,两党、两岸都应该避免有危害两岸政治互信的做法,注意疏导和引导民众,共同为两岸的和平稳定双赢发展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