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数学教学如何训练学生思维.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368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专数学教学如何训练学生思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专数学教学如何训练学生思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专数学教学如何训练学生思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专数学教学如何训练学生思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专数学教学如何训练学生思维.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专数学教学如何训练学生思维前言: 中专数学课程,应更多的侧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探究应成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要学习方式。而要做到这一点却需要教师对学生下一番思维练习的功夫。 一、巧妙设计,让思维发散 发展学生个性是中专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个性是心理与思维的特征。而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与创造力有着直接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既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手段。 1、用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即通过合理设计疑问,以促进学生思维多方向

2、、多角度的发展。在练习学生发散性思维时,要注重使设计的问题既达到了激疑目的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在进行“三角的概念推广”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1)钟表上的秒针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转动了多大角度?(2)在运动员转体一周半动作中,运动员是什么方向旋转的,转了多大角度?(3)当自行车的轮子转了两周时自行车轮子上的某一点转了多大角度?因此,这类问题就会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向着多角度、多方向的发展。 2、以变化求得思维的发展。即引导学生不断变化看问题的角度,通过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可以利用Powerp

3、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假如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

4、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精心组织,让思维逻辑化 课堂不应是传授与灌输的场所,而是通过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场所。在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过程中,反映学生的间接概括能力的逻辑思维逐渐引起了新课程实施者的重视。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定、推理。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是衡量新课程的数学课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为此,必须在数学课堂上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练习。 1、让思维在爱好中发展。乐于思考是学生进行逻辑思维

5、的重要条件。只有愿意思维,有思考问题的动力,学生才能在爱好的驱使下聚精会神进行积极思维。教师在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状态后,通过巧妙的引导,就会达到练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新课之前,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爱好,然后用游戏中的问题,作为师生探究的主题,教师在与学生一同探究过程中,通过恰当的点拨与促进就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序发展。 2、让思维在情境中发展。相应的情境会孕育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火花往往是在问题中绽放的,个人的聪明就是体现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的。古人云:“学则须疑。”有疑才有问,疑和问的产生实质上就是一个问题情境的产生。所以,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

6、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问题情境,形成一个有利思维的相对自由的数学课堂氛围。 3、多维推进,发展思维。即从与逻辑思维能力相关的多个角度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排列的教学中,在导入新课以使学生熟悉排列时,教师手中出示广州到北京的飞机票两张。问:持一张飞机票已经从北京到了广州,又同样持另一张同样的飞机票从广州回北京,能不能通过验票处?又问:为什么不能那一张广州到北京的飞机票从北京到广州呢?讲解:起点站和终点站不同。这说明是一种“有顺序”的现象。接着再问:假如有三个地点,北京、上海、广州,不同的飞机票要印制多少种才够?这样就通过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其概括能力与分析能力。

7、三、科学引导,让思维形象化 1、让学生在观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即在数学课堂上,尽可能的通过呈现并演示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表述的形式,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由无到有、由弱而强。例如,在上“立体几何”导言课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课件。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爱好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惧怕感。 2、让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即通过设计并展示图形、抽象知识等的变化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首先通过看与想,形象的理解知识的生成与变化过程。之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述看到的现象,再形成规律性的熟悉,进而使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总之,思维练习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只要教师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就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