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探讨.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389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探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探讨AIDS),该病是由于人们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从而致使被感染者的CD4+T细胞的数量有所减少,他们的免疫功能会有部分或完全性的丧失,随后发生了多器官、多系统和多病原体的机会性感染,包括肿瘤等,在临床上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该病作为现代性的一种新出现的病种,在中医历代的文献中尚无出现艾滋病这一说法。就近些年来看,根据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预后转归等方面,各中医界人士提出艾滋病应属于中医疫病、伏气温病、虚劳、阴阳易等范畴。在经过认真的现状调查分析和原因分析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2、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中医病机病因的认识:数十年来,大多的医家对于艾滋病的中医辨证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目前的认识是,疫毒之邪入侵是该病的外因,内因则是人们的体内正气较虚弱。通过现代医学证明,HIV是通过母体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等传播方式进入人体内,所攻击的对象CD4+T淋巴细胞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免疫细胞,最后会致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临床上表现为1:急性感染期(持续时间为数周或6个月),最为常见的症状是发热、皮疹、肌痛以及头痛,但是症状轻微,在持续1-3周后就可自行缓解;无症状期,及临床潜伏期,历时较长;临床期,及最终阶段,主要表现为连续性的发热、虚汗、腹泻、体重有所减

3、轻、记忆力逐渐减退等,包括各种机会性的感染和肿瘤。 1.2方法 1.2.1 中医辨证论治:多数的中医学家分别从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等多角度进行了探索。有学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表达了病变的各种证候,在指导临床用药上,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性和病位;有学家以基本病机来确定主要证候,根据症状来加减药物;另外有学者指出辨证论治的依据可以是CD4+T细胞计数,同时把艾滋病分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阳气欲脱证型2。 1.2.2 中药治疗(1) 研究单味药:目前,国内外专家通过对上千种如紫花地丁、夏枯草、穿心连、金银花、甘草、黄连、黄芪、虎杖、丹参、柴胡、灵芝、三七、当归、冬虫夏草、雷

4、公藤等中草药进行在抗艾滋病上的药效研究,发现了近百种可以体外抗HIV的活性物质。(2)研究有效成分:多糖类:香菇多糖、黄芪多糖、茯苓多糖、红毛五加多糖等都可以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除外,紫花地丁、空心莲子草、夏枯草中的硫酸脂多糖等对HIV具有抑制作用。蛋白类中也有抗HIV的天花粉蛋白等。萜类:如甘草甜素拥有对干扰素进行诱导、免疫激活作用、增强杀伤细胞活动的功能,同时可以抑制HIV增殖等3。还有秋水仙碱、罂粟碱有抑制HIV的作用的这类生物碱类。:起到抑制HIV活性作用的黄酮类中的有金丝桃蒽酮等。 1.2.3 复方研究:近年来,学者在对中药复方的研究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我国第一个中药复方,经食

5、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研制出来的新血片。研究发现,新血片能够在患者体内增加CD4+T的细胞数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慢病毒的复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同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4。另外,对HIV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的复方药还有中研号、艾通、新世纪康保、复方三黄散胶囊等。 1.2.4非药物治疗:对针灸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在1982年就有不少学者已经开展。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学者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探讨了针灸的可行性和治疗方案。一直到今天不管是理论还是临床治疗上都对针灸防治艾滋病的效果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 2 结果 以对有效成分的研究为例,对于药物成分的认识有助于对症下药

6、,充分了解了各药物的特性,对HID的治疗更有针对性,起到了指导性和示范性。 3 讨论 3.1与一般温病不同,艾滋病不是卫气营血之传变,而是邪毒直接侵入血络而潜伏于营分中,并且状态会相对稳定,而且历时较长。在急性感染期,艾滋病毒入侵的时候,为了邪毒犯表,会郁于腠理,导致表卫失和。在无症状期即潜伏期,由于正邪相持,正气会渐渐耗损,致使气血阴阳及脏腑的功能日渐失调,每况愈下。 3.2通过这些有益的研究的探讨,在制定中医证候的统一诊断标准和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统一疗效标准上,我们就可以初步制定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方案。同时,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指导和示范性的作用5。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出因为流行病学研究较缺乏,规模小、比较散落,造成了目前辨证方法的种类繁多,证候的概念较模糊,在艾滋病辨证论治上人们没能够达成统一的共识,同时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给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带来了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