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题材的色彩运用.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4077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物画题材的色彩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人物画题材的色彩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人物画题材的色彩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人物画题材的色彩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物画题材的色彩运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人物画题材的色彩运用中国画在世界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又以山水画和人物画最具特色。中国画之所以能在世界绘画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正在于其线条和色彩基础之上的独特的“意境”表达形式,在于水墨与意境的统一。中国画中的人物画正是色彩与线条的完美结合,既细腻又意境深远,极具意味,造就了中国人物画独特的美。 一、 中国画色彩观对于人物画的影响 在中国早期的绘画作品中,人物画占据主流,具有很多代表性的作品,例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后期的阎立本的步辇图、周?P的簪花仕女图。这些画作反映了唐朝之前的人物画在创作方面注重色彩的运用,色彩艳丽,浓烈繁多,反映出这一时期人物画在色彩

2、的运用搭配方面已较为成熟,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成为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唐以后,中国画包括人物画,对于色彩运用的理解开始出现转向,由对于丰富色彩的专研转向黑白渐染的水墨。“水墨丹青”,丹青即是强调绘画中色彩的运用。然自宋开始,“墨分五色”之说在绘画色彩上逐渐成为主流。这种绘画风格的转向,背后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盛唐繁荣过后,文人在宋朝历史起落中的文化变迁。在绘画中,色彩的华丽为唐以后的画家所逐渐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新、淡薄的精神追求,既是对于繁华的祭奠,也是对于现实的客观、冷静、不失意境的哲思。在宋以后,绘画中对于“色彩”的追逐在绘画界被视为“俗”的表现。 对于华丽色彩的放弃,所带来的是画者内心

3、世界的呈现,没有丰富的色彩,真正让人惊艳的人物画作往往是简单的水墨色彩勾勒出的意境,是人与境的融合,是画作与作者内心的合二为一。自宋之后的画作,呈现出与西方画作截然不同的特点,色彩与水墨的对比,真实与意境的追求,中国的画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画家,更是充满思想的哲学家。 二、 中国人物画色彩运用的特点 中国画对于色彩的理解是不断发展的,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有着自身的规律。中国人物画可以说中国画的色彩使用是特点鲜明的,构成了中国人物画的特征。 首先,中国人物画的色彩运用较为简约,不如西方绘画所呈现的色彩艳丽多彩,中国的人物画作往往以一种主色调为主,其他颜色的运用只是稍作补充,就算是以色彩艳丽著称的宗教题

4、材的画作,其色彩的运用也是非常注意色彩之间的配合,并不追求色彩的浓重。例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人物画种类繁多,但是色彩之间的调和非常注意。 其次,中国人物画的墨与彩的有机结合。之前所说,中国画的特色在于水墨画,追求黑白色彩的过渡与分层。在墨与彩的配合方面,中国人物画体现的是墨线的勾勒,墨色烘托出色,以墨为底,清新淡雅、厚重之上,反衬出色彩的灵动。同时“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色与墨的有效配合,画者存乎一心之间,也可见画者的境界高低。 第三,中国人物画作中常用的技法。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色与彩,色只是基础,色能否成彩,达到画者想要表现的效果还需要技法的辅助。中国人物画中的色彩运用所包含的技法也是博

5、大精深的。具体而言包括:第一,渐变法,墨分五彩,所反映的是“染”“渲染”的效果,色彩、水墨由浓到淡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展现不同的效果,绘画中人物面部的创作需要对于色彩渐变的熟练掌握,既真实又自然,美好的呈现人物的面部表情,色彩的渐变也能达到朦胧的艺术效果。第二,调和法,这一方法其实在西方绘画中较为常见,调和就是将不同颜色的颜料加以混合,制造出画者想要的颜色。例如人物画面部肤色就需要画者进行调和,很少会有一种颜色是和人物自身的颜色相同的,都需要画者进行调和,调和是作为画家的一项基本功。第三,蘸色法,这一技法对于画者的绘画技巧要求比较高,需要对于画笔的力度掌控恰到好处,所达到的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6、为增加作品的色彩度,画者可以蘸多种颜色并一笔画出,这一手法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中国人物画不为色彩所束缚,追求内心的超然状态的体现。 第四,中国人物色彩的运用,一方面讲究工整,具有工本画的根基,例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但是中国画对于色彩的运用不同于西方人物画中的色彩与光线的完美结合,它反映着中国画对于色彩的“随类赋彩”的特点。 三、 中国人物画色彩运用的优点 中国的画作以唐为界,之前对于色彩的运用达到一定高度,但是真正形成中国画特色的依旧是水墨画。中西方绘画作品呈现出清新淡雅与浓墨重彩的色彩对比。 首先,中国人物画色彩运用方面的优点。第一,中国人物画作以水墨为特色。虽然唐之前

7、的色彩画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中国画之所以独特正在于其独特的水墨、色彩、线条、意境的表达。中国画以水墨的黑白变化代替颜料的丰富多样,在绘画中形成泼墨、积墨等手法对于色彩的处理,通过墨色的浓淡表现出人物的姿态。画者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真实、形象,而是人物的神态和思想。第二,中国人物画“尚意”。对于意境的执着与追求造就了中国人物画,中国人物画追求的是形散神聚,看中国画,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它的色彩惊艳,而是它的意境之美。在画外,我们能够感受到画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意指,不同的观者能够在同一幅画作中感受到不同的思想。 其次,水墨画对于色彩的忽视或者有意摒弃,虽然造就了中国人物画的独特风格,但是也造成了中国

8、人物画的发展没有了之前那样色彩艳丽的绘画作品。反观,西方的画作,以油画著称,则极大地发展了色彩对于绘画的作用。西方的绘画作品给人一种恢弘、壮丽的视觉感受,西方的人物画注重线条的细致入微,光线的明暗变化,色彩的真实、自然。我们不能说中国人物画的水墨发展对于人物画创作是不利的,其实这只是绘画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今天,或者说在近现代,中西方绘画所不同的重要方面正是对色彩的不同运用,二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中国绘画发展到今天,对于色彩的运用我们也正经历着转变。 四、中国画人物题材创作中的色彩运用 不同的历史时期造就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同时也正是因为历史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绘画始终以其特有的形式表现着时代的

9、发展。绘画一方面表达着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绘画也需要适应反映时代的审美需要,正如盛唐对于色彩的无比推崇到宋朝对于水墨的钟爱。从长远发展而言,作为画者应勇于创新,突破传统国画理念的束缚,无论是对于题材还是手法和色彩,都应该形成自身的理解。色彩绝不仅仅是水墨五彩,对于色彩的重新认识是中国绘画发展的趋势,也将实现中国绘画的又一辉煌。 首先,中国人物画与西方人物画在色彩方面存在差异,早期中国人物画的色彩以黑、白、红、黄、蓝为主色,黑白二色相对独立,呈现出中国画作的两种风格。在中国人物画作中早期的颜料多以矿物颜料为主,这类颜料具有色彩鲜明、不易褪色的优点。张大千言:“凡染重色,均以红

10、色作底;绘红色须以白色为底;绘石青须以黑色为底;绘石绿须以朱膘为底;色之有底,方显得凝重,且有旧气。是为古人之法。” 其次,中国绘画中人物题材的创作应吸收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理论和技法。西方绘画的流行,“入侵”背后是对于人们审美感受的客观承认,西方绘画中的色彩,尤其是人物画中,精致的色彩运用和绘画技法的搭配,往往给人真实、亲切、逼真的审美体验。这一审美体验背后所反映的是西方绘画家对于“以色传情”的绘画理论思考,这不同于中国画以色彩的淡薄凸显作者的意境。在中国,“雅”成为绘画家的终极追求,其实,其并不与色彩的运用相冲突,红色传达着热情,蓝色传达着深沉,黑色传达着恐惧,这些色彩的理解是中国画所忽视的

11、。 再次,对于中国人物画创作中色彩的运用并不意味着完全西化。在唐之前,中国的绘画作品中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后期的阎立本的步辇图、周?P的簪花仕女图等,都是对于色彩的完美运用。中国人物画有着自身的色彩运用传统,中国绘画中对于色彩运用的特色,一方面,中国所特有的颜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另一方面,中国绘画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是表现意境为主,随类赋彩。 总之,中国画中人物画发展到今天,对于色彩的认识和运用不应该脱离中国画的特色,一方面,色彩的极致运用能够展现自然的本真和纯真状态;另一方面,中国人物画独有的意境能够展现人物背后的思想世界,这正是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完美体现;同时运用色彩,画者还能实现自己与观者之间的思想交流。 五、结语 中国人物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墨与色彩构成了人物画的不同方面。无论是水墨还是色彩,中国画中人物画的创作不应该是对于色彩的简单运用,应认识到中国水墨画背后蕴含的对于人和世界的哲学思考。绘画发展到今天,东西方绘画展现着不同的绘画理论,色彩的运用也不应该仅仅停留于技法的层面,西方绘画色彩理论和技法博大精深,作为中国绘画中的重要部分,人物画的发展应在坚守中国绘画精神特质的基础上,海纳百川。作为中国的画者也应该不断创新,将中国人物画创作推向新的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