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力.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12282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什么是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什么是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什么是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什么是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力.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举例说明.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力的概念非常抽象,用力的作用效果去理解力的概念,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应用力学知识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人推车拖拉机拉犁磁铁吸引铁钉等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的力指的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然后再举例小孩推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

2、用是相互的.为了使学生更具体地认识力,课本中接着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和插图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通过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力是一种什么作用.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对学生后续课程的理解吸收有重要作用.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教学建议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材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弹簧、锯条受力形变等事例来讲述的,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可向学生展示各种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视频及动画,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结论.有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

3、学建议可以向学生提问: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启发学生举出一些实例.再从回答中筛选出表现力的推、拉、提作用的典型例子,写到黑板上.比如:人推车、人拉锯、人提水桶等.然后对例子进行分析:人推车时,人施力,车受力;人拉锯时,人施力,锯受力;人提水桶时,人施力,水桶受力.其中,推、拉、提是力的作用.从而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样使学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逐步理解什么是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最后明确指出:一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有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教学建议教学中应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力的相

4、互作用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受力)物体.以上内容应通过实验、事例加以说明.例一:让学生用力拍桌子,问学生:手有什么感觉?(感到痛)为什么手会感到痛?让学生思考.分析: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力,同时手也受到桌子的反作用力.例二:让一个学生穿上旱冰鞋用力推墙.问其他学生:为什么这位同学自己会向后退?分析:人推墙时,人对墙施力,同时人也受到墙的反作用力.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人推车,人是否也受到车的推力?(2)人拉锯时,锯是否也拉人?(3)拖拉机拉犁时,拖拉机是否也受到犁的拉力?(4)划船时,用浆向后划水,船就向前进,这是

5、为什么?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叙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也可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学生前来拿起铁块.教师可提问:有什么感觉?总结学生的回答:因为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引入新课: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教学设计示例教材重点、难点分析1.力的概念教学力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初中学生来说真正地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以及今后的教学使学

6、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首先力是由物体产生的,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力的作用必然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讲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第二,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受力)物体.以上内容应通过实验、事例加以说明.(2)进行必要的反复.抓住本节课知识体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反复论证一个概念,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对于力是物体

7、对物体的作用,它从力发生至少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等不同深度反复强化,使学生初步建立力的概念.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本节教学难点,如果处理不好会给以后二力平衡的教学造成困难,因此对这段教学内容除应列举大量事例外,应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板图或者投影,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力.2.通过观察磁块与铁间相互作用的实验,通过亲自体验两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认识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观察并讨论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现象认识到力的作用效果.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

8、仪、投影片、磁铁、铁块、大头针教学设计示例(一)引入课题方案一:教师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学生前来拿起铁块.教师提问该同学有什么感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因为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引入新课.方案二: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叙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人将大铁块拿到讲台上感觉很费劲,这是人对力最早的认识,从肌肉的紧张感觉中得到的.1.力的概念的教学用投影仪打出人举起杠铃、人推车、人提物

9、体的幻灯片.幻灯片表现了人用力举起杠铃,人用力推车,人用力提东西.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三个图有什么共同点?教师总结:人举起杠铃,人对杠铃用了力;人推车,人对车用了力;人提物体,人对物体用了力.在这里举、推、提我们可以称之为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不是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加作用呢?用投影打出的幻灯片,画面显示出压路机压路面,拖拉机牵引收割机,起重机吊起重物.请同学们说一下,画面中是谁对谁用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压路机压路面,压路机对路面用了力.拖拉机牵引收割机,拖拉机对收割机用了力.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起重物,钢丝绳对重物用了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压、拉、提、吊我们可以称之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请同

10、学概括力的概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说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分析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打开投影仪,打出前边的六幅图.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六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同学们总结六幅图的共同特点:有力发生至少有两个物体.通过对力的概念的分析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在产生力时,两个物体所起的作用一样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六幅图总结归纳出: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在这六幅图中人、拖拉机、压路机、起重机的钢绳施加了力,称为施力物体,杠铃、小车、收割机、地面、预制板,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3.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演示实验一:用磁铁吸起铁钉组织学

11、生观察讨论,可让学生亲自到讲台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在总结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发言基础上总结:在这个实验中, 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来了.说明物体之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请同学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地球周围的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力的作用,但是它们并不一定非要接触.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演示实验二:磁铁、小车相互吸引步骤一:请同学观察磁铁吸引铁块,铁块也吸引磁铁的实验,先验证铁块无磁性.把铁块、磁铁都固定在小车上.步骤二:手按住固定有磁铁的小车靠近固定有铁块的小车,小车向磁块方向运动过来.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指出:在第一步操作中,铁块被磁铁吸过来了.磁铁是施力物体、铁块是受力物

12、体.在第二步操作中,手按住固定有铁块的小车靠近固定有磁铁的小车,固定有磁铁的小车向铁块运动过来.铁块是施力物体、磁铁是受力物体.演示实验三: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桌子在学生中找一名同学,让其穿上旱冰鞋用力推桌子,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总结:穿旱冰鞋的同学向后推.教师对两个实验进行总体归纳:以上两个实验告诉我们,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同时成对出现.引导学生举些例子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划船时,船到岸边,人用力推岸,对岸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岸施加的力的作用,船离岸而去.用鸡蛋敲碗边,鸡

13、蛋对碗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碗对鸡蛋的作用,所以鸡蛋就破了.老师:这些现象说明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5.力的作用效果演示实验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师用磁铁吸引静止在光滑桌面上的一个小铁球,铁球在磁铁的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教师继续用磁铁吸引小铁球,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教师放映幻灯片,举一些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实例.老师:在这些现象中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以及运动的快慢、运动方向的变化都叫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有这些事例中,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由此可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演示实验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形变)请

14、同学到讲台上亲自拉弹簧、用力握小橡皮球、用力弯锯条,教师再举一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的实例.在学生总结实验现象的共同点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在这些实例中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我们称之为物体发生了形变.所有这些事例中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三)总结、扩展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力的概念,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的作用,也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

15、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加了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同时向对方施加了力,也同时受到了对方施加的力的作用,它们同时产生相互作用于对方的力,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即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力学方面的物理学家和力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学知识的兴趣.探究活动【课 题】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 力的作用效果的网上信息;力的作用效果相关实验记录.【备 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3、发现新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