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响度大小的决定因素——火车的汽笛声为什么会变戏法?.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22354 上传时间:2018-12-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响度大小的决定因素——火车的汽笛声为什么会变戏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声音响度大小的决定因素——火车的汽笛声为什么会变戏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声音响度大小的决定因素——火车的汽笛声为什么会变戏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响度大小的决定因素——火车的汽笛声为什么会变戏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响度大小的决定因素——火车的汽笛声为什么会变戏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声音响度大小的决定因素火车的汽笛声为什么会变戏法?知识点: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反之,亦然。此外,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反之会越小。在你生活的城市里,一定有铁路吧。如果火车道与马路有交叉,每次火车快要到来的时候,执勤的工作人员就会放下栏杆,并在喇叭里一遍遍地放着录音:“火车就要开过来了,请大家不要抢行,不要翻越栏杆”其实,这时你可以不必在意那恼人的喇叭声,而是注意去听火车的汽笛声。你会发现这个声音开始时很尖锐,“哔”,声音越来越大,而当火车从面前呼啸而过,突然之间,火车的汽笛声变得低沉,听上去像“呜呜”,接着,声音就变得越来越小如

2、果你仔细观察,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背后的原理叫做“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为了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以及数学家克里斯汀约翰多普勒,他在1842年首先提出这一理论,于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了说清这个原理,首先介绍一下频率的概念。频率是用来描述振动的快慢。“振动”是指物体某一部分围着一个平衡位置,做往复的周期性的运动,这和表示“颤抖、颠簸”的“震动”是不一样的。单位时间内,物体往复运动的次数就是频率。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声源产生机械振动,带动空气以相同的频率振动,声音通过空气这种媒介向外传播,没有空气这种媒介的真空里面是听不到声音的。这个过程就像你用手在水池中摆动,就会激起一圈圈

3、涟漪向外扩散。数数每秒钟有多少条波纹到达了池边,就相当于这水波的频率,这个频率应该是和你的手每秒摆动的次数一样的。假定火车汽笛声的频率是1000Hz(即每秒振动1000次),当火车迎面向你开来时,由于声源的运动,在声源前进的方向上声波被压缩了。如果把声波的波峰比作一个个肥皂泡,原本每秒有1000个“肥皂泡”到了你的耳中,现在在1秒之内火车又向前开了100米,又有200个“肥皂泡”到达你的耳中,于是你每秒实际接收到1200个“肥皂泡”,也就是说听到的声音是1200Hz,要高于声源本来的频率,所以声音会变“尖”。类似的道理,当火车远离你而去的时候,原本每秒有1000个“肥皂泡”到达耳中,可是在这一秒里“肥皂泡”都还要随着火车向前跑,自己“向后跑”的速度小了,实际每秒只有900个“肥皂泡”到耳中,低于声源频率,所以声音会变“低沉”。这个现象在火车从面前经过的那一刻特别明显。不仅是声波,电磁波也有“多普勒效应”。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在天文学上,离我们无比遥远的恒星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如果频率增加,说明恒星在接近我们,称为“蓝移”;如果频率降低,说明恒星在远离我们,称为“红移”。所谓“红蓝”,是由于在可见光谱中红色频率较低,蓝色频率较高,形成的习惯说法。多普勒效应用于医学,最典型的就是“彩超”,能够检测心脏、血管运动状态。多普勒效应用于雷达上则能够判断目标的运动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