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精神浅谈大学精神浅谈主要内容1 定定义义和要素和要素2 演演变变与与发发展展3 现现代大学精神主要共性内容代大学精神主要共性内容4 如何塑造和如何塑造和发发展大学精神展大学精神 1 定义1“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2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和凝聚,是大学的旗帜与品牌,它是大学文化主体长期实践,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练、发展而成,高度成熟并为大学成员一致认同的深层次的主体文化。办学理念1 人才培养2 科学研究3 社会服
2、务4 文化交流西方大学传统办学理念:合理求是、使命引导、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积极应变、科学取向。东方大学传统办学理念: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学术责任、与时俱进、止于至善、伦理(人文)取向。校风1 定义:一个学校各种风气总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2 内容: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1,浙江大学校风:求是创新2、复旦大学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3 中国财经大学:忠诚团结求实创新 4、重庆大学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5、南京大学校风:严谨求实
3、勤奋创新6、四川大学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校训1 定义: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2 特点:与时俱进,自身特点,儒家文化,人文关怀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训“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英文版本:“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翻译成中文:“让自由之风吹拂)哈佛大学的校训:VERITAS(即英文中的Truth),翻译成中文是真理,告示着大家大学的责任在于追求真理.耶鲁大学的校训为Lux et Veri
4、tas(即光明与真理)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北京大学:四个版本:1、“勤奋,严谨,求实,创新”,2、“爱国,进步,民主,科学”。3、“博学,审问,慎思,明辨”4、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北京外国语大学:兼容并蓄 博学笃行2 演变与发展1 民国时期(至新中国建立)2 新中国建立后至今民国时期(至新中国建立)1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兼容并包,网罗百家,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 2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蔡元培(北大)梅贻琦(清华)冯友兰(西南联大)司徒雷登(燕京大学)张伯苓(南开大学)建国后1 毛主席毛主席时期期
5、22 恢复高考之后(中恢复高考之后(中兴时期)期)33 九十年代之后九十年代之后毛主席时期 1 仿仿苏阶苏阶段段 特点:专业教育取代全面发展 又红又专 意识形态领域专政 毛思统一 独立思想受压制 较 激进 2 毛思试验田阶段毛思试验田阶段 特点:左倾严重化 革命化 政治化 推荐化 但在学术研究领域较为单纯化 恢复高考之后(中兴时期)1 主要特点主要特点:择优录取,广泛招贤纳士,人性化 ,全面化,公平化;走向国际与开放追求真理 崇尚创新,关注现实,勇于批判。2 主要人物主要人物:邓小平,林乎加,深圳大学校长罗征启,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九十年代之后(问题与改进)1 特点特点:行政化明显,活力减弱,
6、对学术的敬畏 感和单纯性减弱,学风日下,但仍在不 断改革中改进 趋势较乐观。2 典例典例:不断扩招,学历泛滥,论文抄袭,各种丑闻等。ps:市场条件下的 一种必然反应现代大学精神主要共性内容1 大学本身(自身)2 教学主体大学本身1 开放包容精神 2 批判创新文化3 自由民主精神4 深厚人文关怀开放与包容开放与包容创新与批判 1 内容:他人,自我,世俗;物质,思想 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沿)2 意义:新生力量的出现和发展 推动物质与思想的更新与进步 推动人类物质精神文明的进程自由民主 1.治理-自主化,开放化,2.学术研究-纯粹化,去功利化 3.思想-与时俱进人文关怀1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关注现
7、实,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2 精神产品的提供与宣传(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精神文明进步。教学主体1 敬畏之感(从人到学术)-纯粹感2 怀疑与批判之心(从被动到主动)3 人文关怀(基本)敬畏之感1 对知识,对学术研究的尊重,敬重。ps:不等同于盲从2 对导师(知识载体)劳动的尊重 尊师师重道道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 -牛顿怀疑与批判之心1创新能力,独立精神与人格的体现2立足并相信真理,相信自己的判断,大胆创新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会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人文关怀1 做人之根本 ps:人文关怀(人文主义)关心人,爱护人 尊重人 ;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2
8、 家庭人社会人社会责任 (国家,民族,社会,人类历史)3 社会奉献,引领社会价 值观。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4.如何塑造大学精神1.领导团体2.建设校园文化3.改造师生关系 领导团体(校长)1 重要性:是大学的灵魂人物和神经中枢,好的领导团体是带起一所好的大学的前提条件。2 角色:集多种社会角色于一身,既是领导者、教育家、创新者、教导者、信息灵通人士;又是官员、管理人、寻求一致的人、劝说者;但主要是一个调解者。3 素质:果断 冷静 勇敢 坚毅,开放。坚毅,开放。建设良好的大学文化1 重要性: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大学精神的塑造或发扬应与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步进行。校园文化是通过对大学生德、
9、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培养,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把体现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等带到社会,影响和感染其他人。”2 内容: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核心内容是精神、价值、作风和理想追求3 体现:校园环境,校训、学风、教风、传统、讲座等改造师生关系1.重要性: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校园永恒的主人,是他们的共同努力,建设,发扬,并改造了大学精神。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大学精神的形成,也有利于大学精神的延续。2.如何做:学生尊师重道;老师关爱学生,以身作则;3 目标:建立自由、平等、和谐、互助、充满人情味而又不违背原则的亲密关系,成为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合作伙伴。当然,要完整的塑造一个大学的精神,要完整的塑造一个大学的精神,还需要其他各方面的努力,也绝不是一年还需要其他各方面的努力,也绝不是一年两年便可完成的工程两年便可完成的工程。所以,希望所以,希望个各位有志青年个各位有志青年致致力于力于我我国大学精神的塑造,国大学精神的塑造,早日推动我国大学发早日推动我国大学发展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