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留学族”蹒跚出发 家长称“情非得已”.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68569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童留学族”蹒跚出发 家长称“情非得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童留学族”蹒跚出发 家长称“情非得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童留学族”蹒跚出发 家长称“情非得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童留学族”蹒跚出发 家长称“情非得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童留学族”蹒跚出发 家长称“情非得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童留学族”蹒跚出发 家长称“情非得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童留学族”蹒跚出发 家长称“情非得已”.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幼童留学族”蹒跚出发 家长称“情非得已”下一页 1 2 2018年年底,国内一家大型留学教育集团发布的抽样调查显示: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的高中以下学历(包括高中)学生所占比例已达19.75%。这些学生大多未满18周岁,还有个别的甚至是小学生。消息一出,业界惊呼:幼童留学潮,已经从趋势转变为现实!也是去年,沪上举行的一次年度留学总结会上,一位教育官员透露:教育部拟不再反对“留学低龄化”。要知道,教育部原先从不鼓励高中及高中以下学生赴海外留学。上述种种消息,传递的是一个清晰的信号:又一波“幼童留学潮”,即将来临。上一波“留学幼童”,还要追溯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1872年至1875

2、年间,由容闳倡议,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如果说第一波“幼童”肩负着远赴西洋“师夷之长技”的使命,现在的幼童出国,则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他们拥有的教育机会更多元,但前途未卜。“留爸留妈”的心情异常复杂:十三四岁的孩子,中文还没有学全,就要取而代之地面对每天一节的“圣经课”、“西方宗教史”,将来会否“里外不是人”?在国内学习堪忧,希冀着去国外锻炼一下,会不会反倒成了“留学垃圾”?错过了孩子最关键的青春成长期,家长会否酿成大错?幼童留学,成本不菲,仅以高中三年和本科四年的学费来算,相当于“一单两三百万的生意”。请注意,这些担心不是教育人

3、士的分析,而是“留爸留妈”告诉我的。他们对可能的结果做好了准备,依然愿意赌一把。更让人意外的是,不少“留爸留妈”目标并不高:“我们也没想过要孩子冲击美国名校,顺顺利利读完大学就行”。“赌博”背后,一个个家庭正上演着各自的挣扎,甚至“家庭战争”。“幼童留学潮”蹒跚出发。谈及“幼童留学”,我们闭上眼想见的是:一群中国家长不惜砸锅卖铁、削尖脑袋誓把孩子早早送出国门,好在争夺世界名校这条赛道上“不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当记者走近这群即将漂洋过海的幼童和他们的“留爸留妈”,看到、听到的情况却全然不是如此。中国家长的“疯狂”、中国幼童的“脑残”?如烟般轻薄的片段与臆想,遮盖了幼童留学家庭中那些痛苦的挣扎和

4、情非得已。一对与中国老师“战斗”的父母小学四年级起,白洁的作业开始增加,看书、看电视的时间被挤占。白洁的老爸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办法和孩子一起做作业,减少重复性劳动。今年春节前,上海的一家五星级宾馆正在举行一场特殊家长会,参会的家长或已经、或正在打算把孩子送出国留学,聚会因此被称为:“留爸留妈家长会”。一户从杭州赶来的留学家庭很快成为焦点。这家的女儿名叫白洁,16岁,去年结束国内初中学习,前往美国私立高中求学。他们家作为“过来人”上台发言,台下“留爸留妈”的提问好像连珠炮“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送她出去?”“你们为什么把孩子送到女校,有什么好处?”“你们是否考虑过,单性的学校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5、白妈妈笑言:“选女校,是考虑到他们对女孩照顾得更细心”她顿了顿,回头看看女儿,仿佛是征询后者同意后补充:“也是为了避免早恋。”这位母亲小心考虑着女儿的感受,一如他们为女儿甄选学校的谨慎态度。从学校的SAT(俗称“美国高考”)排名、校内不同种族学生的比例,到学校所在地区的气候、枪支管制程度等,白洁的父母害怕漏掉任何潜在风险,“酿成大错”。“比她早出去一年的中国女孩已经吃了早恋的苦头有个美国男孩暗恋她,又有个外国女孩喜欢这个男孩,她就对中国女孩使坏。”朋友孩子的遭遇提醒白妈妈,“男女混校”有安全隐患。他们最后挑中一所紧邻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私立高中。该校全美SAT排名前20,属于私立名校;更让白家满意

6、的是,它是女校除非同性恋这种小概率事件,“恋爱”几乎绝迹。白家父母的担心,其实是许多中国家长的心声。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把孩子这么早送出国?“原本也想着至少等她成年,不然十几岁的女孩孤身在外,哪家父母不担心?”白妈妈告诉记者,早早送儿出国,源于与中国老师间的“战斗”不断升级。“战斗”始于白洁小学一年级。彼时,白洁各科成绩总是班级“倒数第一、第二”,且大多为“红灯”。一次白洁忍不住问爸爸:“人家爸爸妈妈都在教小朋友写作业,为什么你们不教我?”“是么?”爸爸答,“那说明你很厉害,你不是在和同学竞争,而是和同学的爸爸妈妈竞争!爸爸向你保证,同学的爸爸妈妈总有一天会教不动的,那时你就最厉害了。”班主任可

7、坐不住了,前来家访兼质问:“两位家长都在银行工作,算是知识分子,孩子的学习你们不管么?”白爸爸答:“当初报名小学时,你们老师说:小孩进小学前像一张白纸最好,老师能在上面绘出最美的画。我们照做,什么都不强迫她学。她进小学时,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现在,孩子学不过其他孩子,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从此,班主任再没来家访。其实,白洁的父母从不担心她的智商。“我和我先生是6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我们双方的父母又全是医生。我们相信遗传,白洁的智商差不了。”令他们怀疑的是,老师和他们的教育方法。小学四年级起,白洁的作业开始增加,看书、看电视的时间被挤占。这时,白家上演了一道奇异的风景:老爸和女儿一起做作业。“爸爸想和你一起做作业,但爸爸比你笨,你把难的题目干掉,简单的都留给我。”白爸爸用这个简单的方法,为女儿剔除了作业中的简单重复性劳动。问题是,老师认出了家长的笔迹,在班里斥责白洁。原本就成绩不好的她,遭来更多同学的排挤。“只能我们辛苦点!”白爸爸对老师不满,但为了不让女儿在学校承受压力,他想出新招:用铅笔做作业,让女儿用圆珠笔“誊写”,他再用橡皮把铅笔笔迹擦掉。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白洁看完了上下五千年、世界通史等几十本书;把自学的新概念英语第1-4册当儿歌唱。 下一页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