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化学探究教学的实效性.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17565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化学探究教学的实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化学探究教学的实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化学探究教学的实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化学探究教学的实效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化学探究教学的实效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化学探究教学的实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化学探究教学的实效性.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化学探究教学的实效性北京房山中学 张 苗内容提要:新课程强调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保证探究具有实效性的基础。创设问题情景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前提;设计导思问题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关键;调控课堂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保障;师生反思总结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目的。: 优化设计 教学环节 有效探究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实施化学探究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探究教学环节设计不到位,使课堂探究效率低下。看起来表现“热闹”的课堂,结果却是

2、学生思维活动深度不够,知识落实不到位。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探究活动失去了意义。如何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呢?我认为,教师优化设计探究教学环节,着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创设问题情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前提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新课程的目标包括态度情感价值观,必然注重知识的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提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载体。此外,将化学知识置于真实的情景中,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3、增强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 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价值、局限以及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具有重要意义。情景素材应用的有效性不仅只是体现在引入新课,引出探究问题上,更要体现在促进对课堂核心问题的解决上,也就是说教学难点、重点的突破要围绕情景展开。教师可以利用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挖掘情景中的信息,引发认知冲突,产生探究的欲望;在选择情景素材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特点,并能够与学生已有经验和认识产生联系或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发学生思维活动。只有这样,学

4、生才能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才能落实主体地位,从本质上脱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探究。案例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水解”一节:可以利用炸油条的过程或泡沫灭火器的原理。组织学生实验:在小烧杯中点燃蜡烛,把2 mL 硫酸铝浓溶液和 2 mL 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同时倒入小烧杯,观察现象。展示反应方程式:3HCO3-+Al3+ = Al(OH)3+3CO2。让学生思考:这一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入盐类水解的课题。案例2: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化学1中“金属及化合物”一节:教师活动:做“水生火”实验(在石棉网上放上包有少量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团,然后用滴管滴入几

5、滴水,结果棉花团冒出熊熊火焰。)学生看到这一现象,觉得兴奋好奇,产生水火不相容,为何水能生火的疑问,可以自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案例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化学1中“氯气”一节: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2018年3月高速公路上运送液氯的运输车发生事故,造成液氯泄露,空气中出现黄绿色雾气,两万多亩农作物受损,农作物叶茎变黄,发白,事故现场消防队员利用稀碱液喷洒处理,附近人群用浸有肥皂水的毛巾掩住口鼻,并向高处转移。2018年10月武汉一废品收购站的液氯钢瓶发生泄露,消防队员将钢瓶浸入石灰水中。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信息,你能得出关于氯气的哪些性质?一组图片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由自主的投入到探究活动

6、中。二、设计导思问题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关键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标准(实验)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情景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最终解决问题,主动获得知识。探究来自于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导思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要求,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难度要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紧扣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生长点来设计和提出问题。如果太难,不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会无所适从,逐渐丧失探究的信心和乐趣,出现教师讲授代答,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比较

7、大且难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成阶梯递进式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给学生以相关信息提示,辅助学生完成;同时导思问题要有启发性,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目的,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案例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水解”一节:首先让学生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A酸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性B碱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C盐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盐溶液酸碱性的检测实验,结构学生发现有些盐溶液呈酸性,有些呈碱性,还有的呈中性,对此非常困惑,产生认知冲突。随后教师设问: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说明其水溶液里c(OH-)>c(H+)。醋酸钠本身并不能电离出

8、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那其水溶液里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是怎样变化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可以设计分步递进式的问题为:醋酸钠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哪些离子之间可以形成弱电解质?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请你试着归纳盐类水解的实质。案例2: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化学1中“离子反应”教学中,可展示安全常识图片、文字,提出问题:湿手易触电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梳理学生观点,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演示实验:水的导电性和NaCl晶体导电性,引导学生分析:NaCl在溶解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水分子起什么作用?在此过程中充分挖掘实验功能,侧重于概念的生成过程,围绕“湿手易

9、触电”的原因分析,理解电离概念及发生条件,效果要好于直接呈现给学生抽象的概念。三、调控课堂活动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保障新课程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评价活动,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与点拨,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新知识,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保障。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调控能力,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顺利达成。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教师备课时预想的方案进行,这是不可

10、能的,也没有必要。因为只有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促进知识的自然生成,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在这里要强调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调控,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时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积极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为他们搭建平台。教师要注意一些启发性语言的运用,来调控课堂气氛与进度,如:“其它同学对这个问题怎么理解的?有没有不同意见?是否还有新的问题?”,尽量避免出现教师代答或对学生的发言不予理睬等现象。如果只是个别学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时,也不要绝对的否定学生,可以考虑与学生课下交流讨论。四、师生反思总结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

11、究的目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当然不能忽视了课堂总结的作用。部分老师认为总结部分时可有可无的,时间不够就省略,其实时间长了,就可能导致学生知识条理性不强,应用、发散能力较差等问题。尤其对于化学知识具有较零散的特点,通过课堂反思总结,不仅可以让学生回顾课堂上新学过的知识点,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还可以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总结过程中生成新的能力增长点,提升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知识进行重组、加工、迁移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方法体系,久而久之,可以促进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好习惯。反思总结的形式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是多样的,例如,由学

12、生谈谈自己本节课在知识与方法上的收获,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可以通过典型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与方法,培养迁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思维更具有条理性。但是,在这一环节上,教师也不要包办代替,要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自己的收获,从中教师还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知识点落实不到位等。因此,在反思总结环节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经过课下的反思,可以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能力。总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要从面向全体学生,从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角度出发,这才是保证课堂实效性的基础。: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放中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化学1S化学反应原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冯新平,对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思考P10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