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分类(二).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0376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2 分类(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1.5.2 分类(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1.5.2 分类(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1.5.2 分类(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1.5.2 分类(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2 分类(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2 分类(二).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5.2 分类(二)1.5.2 分类(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 教具、学具准备:衣服、鞋子、篮子、书及作业本、瓶子、小熊。 教学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篮子、书、瓶子、小熊各若干件)。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1:有小熊、书、衣服。 生2:还有鞋子、

2、篮子、瓶子。 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 生1:不好,这些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 生2:把鞋子、饮料瓶、衣服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你能给老师一个好的建议吗? 生1:应该把东西整理好。 生2:把衣服放一起,瓶子放一起,鞋子放一起 师指出:今天我们一起来当个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学生读课题。 师:你知道什么叫小管家吗? 生:小管家就是把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好。 师:老师今天想看哪位小朋友最能干,能评上“最佳小管家”的称号。 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师:同学们,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分工合作好不好?(渗透

3、团体精神) 请你们讨论一下我们6个学习小组怎么分工才好? 生1:我们组收拾小熊。 生2:我们组收拾篮子。 生3:我们组收拾瓶子。 (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 师: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会挤来挤去,不安全。 师:我们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渗透谦让精神及有序的思考方法) 生:一组一组的来。 师让学生有序地上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师: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生1:这样收拾干净后,漂亮了许多。 生2:我想拿语文书时就不用翻来翻去,一下子就能找到了。 (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整理桌面的物品(不同标准分类)。

4、师: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想,这样算收拾好了吗? 生:这样还不算,因为桌面上的东西太乱了。 师: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吗? 学生操作后,学习小组汇报。 师: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生1:我们把蓝色小熊放一排,白色的放一排(即按颜色分) 生2:我们小组把塑料篮子放一起,铁篮子放一起。(按质地分) 生3:我们把大的瓶子放一起,小的瓶子放一起。(按大小分) 生4:我们把书放一起,作业本放一起。 生5:我们把皮鞋放在第一层,球鞋放在第二层,拖鞋放在第三层。 生6:我们是把衬衣放在第一层,裤子放在第二层,裙子放在第三层。 师:第5组和第6组这样放衣服、鞋子有

5、什么用处? 生1:想穿什么就去哪一层拿,比较好找。 生2:比较整齐好看。 师: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们还有什么意见? 生1:我觉得小熊那组分得最好,很整齐、漂亮。 生2:我觉得第6组分得不好,他们没把衣服叠好就放在了架子上,太乱了。 师:第6小组接受这个建议吗? 老师想请一位能干的同学帮助他们,谁来? 生3:我觉得第3组的一个瓶子放错了,它应该放在下面小瓶子的那堆! 生4:我不同意他的意见,这个瓶子比上面大瓶子要小,应该放在小的那边!(注:这个瓶子不大不小) 师:你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课后讨论) 生5:

6、老师,我们已经把衣服叠好了。 师:第6组的小朋友们已经把衣服叠好,真能干!你们看看现在怎样? 生1:漂亮多了。 生2:叠好后衣服不会皱了。 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现在这样分,还能怎么分? 学生操作,老师指导。 学生在小组间观摩、交流中得到了启发,然后重新进行分类,又得出了几种分法。 生1(第1组):这次我们把小熊按大小来分。大的放在上面,小的放在下面。有一个特大的没地方放了。 师:你们讨论一下这特大号熊放哪儿才更整齐、更好看? 生2(第2组):我们的篮子是按颜色分。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活动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么分?

7、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学生汇报情况: 第1学习小组:我们组是按男女分的,女同学站一边,男同学站一边。 师: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4、6组也是按男女分)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吗? 生1:见过,男厕所、女厕所就是按男女分的。 生2:男的不能进女厕所,女的不能进男厕所。 第2学习小组:我们组按是不是少先队员来分,这一边的是带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这一边的是还没有入队的小朋友。 师:还没入队的小朋友要多努力,争取下一次光荣地加入少先队,好吗? 第3学习小组:我们是按衣服的颜色分。 师:这样分有什么用呢?(渗透分类的好处) 生:(略) 小结 师: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平 时,你们在什么地方看

8、过、接触过分类? 生1:有人说普通话、有人说英语、有人说法语 生2:有哈巴狗、有猎狗 生3:有白种人、黄种人、黑人。 生4:有卖玩具的商店、有卖衣服的商店、有卖学习用具的商店。 师:这样的分商店有什么好处? 生:比较方便,想买铅笔就去学生用品商店。 布置课外活动 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整理好。 教学设计说明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本节课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教师提出分类依据。依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认知规律,我

9、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本节课: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得生动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玩具、书本、衣物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有着一大堆凌乱物品”的场景,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从而引出课题,渗透分类的好处。 2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

10、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以评选“最佳小管家”作为奖励机制。先让学生共同把教室的杂物按品种进行分类。每组选取一样后,让每组学生把小组内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再一次地进行分类整理,尽量让物品摆放得有序、整齐和美观。同时鼓励学生选取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尝试。通过这样,不断把分类过程进行细化,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不同标准的分类有着不同的意义和用途。在这样的设计中,没有教师生

11、硬的讲解与演示,而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在组与组之间观摩学习,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力图体现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我们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希望学生学习完后,能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有意识的在整节课中去渗透分类的意义,并适当地布置任务让学生收拾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具。以评选“最佳小管家”正面向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达到我的教育目的。

12、总而言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势必得到发展。 专家评析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本节课教师设计的几个活动来看,均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一开始,教师就把玩具、书、篮子、衣服、鞋子、饮料瓶等东西零乱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学生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既不美观,又不卫生,自然而然产生收拾东西的欲望。有了欲望,教师并不忙于让学生动手,而是让学生思考:全班这么多学生如果都上来,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想像这样做的危险,这样做的混乱,自然产生了讲

13、秩序的念头,体验秩序能使生活有条有理。不显山不露水地渗透了做事要讲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类的思想。如果我们老师每节课都能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有意、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水平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2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如,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教师不仅不框学生,反而积极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习惯去分类。 3注意学生的

14、感性认识。这节课,无论是开课时对“分类”重要性的渗透,课中对“分类”方法的学习,还是课外对“分类”的应用,都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感受。如课一开始,杂乱的东西让学生感觉难受,经过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生活。有了这样的体验,教师又通过布置课外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将课内体验向课外延伸,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逐步形成。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

15、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16、。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4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为了加强对分类的体验,教师对原有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把教材中分学具改为分日常用品,把教材“分类”的课题改为“小管家”。通过这样修改,学生真真正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我能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展示了数学较深层次特有的魅力及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