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记住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0600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分钟记住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分钟记住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分钟记住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分钟记住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分钟记住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分钟记住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分钟记住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0分钟记住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数学学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于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今天小编将初中生所学的数学公式一一列举出来,希望大家能熟练掌握,期末数学成绩能有所提高。 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 (,),(,),(,)和(,),四个象限分前后; x轴上y为0,x为0在y轴。 象限角的平分线 象限角的平分线, 坐标特征有特点, 一、三横纵都相等, 二、四横纵确相反。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分式分母不为零, 偶次根下负不行; 零次幂底数不为零, 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最简根式的条件 最简根式三条件, 号内不把分母含, 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 幂指比根指小

2、一点。 平行某轴的直线 平行某轴的直线, 点的坐标有讲究, 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 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函数图象的移动规律 若把一次函数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可用下面的口诀: 左右平移在括号, 上下平移在末稍, 左正右负须牢记, 上正下负错不了。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 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 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 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 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 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 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二次函数的

3、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 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现; 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 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 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 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 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 式配方它就现, 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 若求对称轴位置,符号反, 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得远; 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 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 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 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增; 线越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 巧记三

4、角函数定义 初中所学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它们实际是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比值,可以把两个字用隔开,再用下面的. 一句话记定义: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一位不高明的厨子教徒弟

5、杀鱼,说了这么一句话:“正对鱼磷(余邻)直刀切。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

6、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正:正弦或正切,对:对边即正是对;余:余弦或余弦,邻:邻边即余是邻;切是直角边。“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