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2515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期中考试阶段了,同学们都在忙碌地复习自己的功课,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前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1、下列 计算错误的是( )A. B. C. D.2、代数式- 中是分式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有两个事件,事件A:367人中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事件B: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朝上的面点数为偶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A.事件A、B都是随机事件 B.事件A、B都是必然事件C.事件A是随机事件,事件B是必然事件 D.事件A是必然事件,事件B是随机事件4、如图,点A是直线l外一点,在l上取两点B、C,分别以A、C为圆心,BC、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分别连结AB、AD、CD,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A.平行四边形B.矩形 C.菱形 D.梯形5、下列抽样调查较科学的是( )为了知道烤箱中所烤的面包是否熟了,取出一小块品尝;为了了解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向初三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做调查;为了了解北京市2018年的平均气温,上网查询了2018年7月份31天的气温情况;A. B. C. D.6、顺次连结矩

3、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A.正方形 B.矩形 C.菱形 D.等腰梯形7、为了解我市某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情况,检查组在该校随机抽取40名学生,调查了解他们一周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小组的时间值包含最小值,不包含最大值).根据图中信息估计该校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4小时的人数占全校人数的百分数约等于( )A.55%B.60%C.65%D.70%8、如图,RtABC中,ACB=90,CDAB于D,AF平分CAB交CD于E,交CB于F,且EGAB交CB于G,则CF与GB的大小关系是( )A.CF B.GB=CF C.CF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

4、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9、 把分式 的分子和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为 .10、若关于x的方程axx-2=4x-2+1无解,则a的值是_.11、 如果分式 的值是0,则x的值应为 .12、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若ABC与A1B1C1关于E点成中心对称, 则对称中心E点的坐标是 。13、将一批数据分成 5组,列出分布表,其中第一组与第五组的频率之和是0.27,第二与第四组的频率之和是0.54,那么第三组的频率是 _ .1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面积为_cm;15、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AC,AE交DC于F, 则AFC=_

5、16、如图,P为平行四边形ABCD边AD上一点,E、F分别为PB、PC的中点,PEF、 PDC、PAB的面积分别为S、S1、S2。若S=2,则S1+S2=17、关于x的方程 的解是正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_.18、如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14,BC=16,AC=26,P为A的平分线AD上一点,且BPAD,M为BC的中点,则PM的长=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96分)19、 (1)计算: ;(5分) (2)解方程: (5分)20.已知实数a满足a2+2a-15=0,求 的值.(8分)21. (8分)小敏为了解本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从环境监测网随机抽取了若干天的空气质量情况作为样本进行统

6、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部分信息未给出).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计算被抽取的天数;(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并求扇形统计图中表示优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3)请估计该市这一年(365天 )达到优和良的总天数.22.(8分)某地区林业局要考察一种树苗移植的成活率,对该地区这种树苗移植成活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绘制了如图10所示的统计表,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这种树苗成活的频率稳定在_,成活的概率估计值为_ _.该地区已经移植这种树苗5万棵.估计这种树苗成活_万棵;如果该地区计划成活18万棵这种树苗,那么还需移植这种树苗约多少万棵?23.(8分)某校

7、九(1)、九(2)两班的班长交流了为四川安雅地震灾区捐款的情况:()九(1)班班长说:我们班捐款总数为1200元,我们班人数比你们班多8人.()九(2)班班长说:我们班捐款总数也为1200元,我们班人均捐款比你们班人均捐款多20%.请根据两个班长的对话,求这两个班级每班的人均捐款数.24、(10分)若 ,求 的值?25.(10分)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交于点O,BEAC于E,CFBD于F。(1)线段BE与CF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当AB=2,AOB=60时,求BE的值。26、(10分)阅读理解题27.(本题12分)已知,如图,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为矩形,A(10,0),C

8、(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边BC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由点C向点B运动.(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ODB是平行四边形?(2)在线段PB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ODQP为菱形?若存在,求t的值,并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OPD为等腰三角形时,写出点P的坐标(不必写过程).28.(12分)在正方形 中,点 是 上一动点, 分别交 于 ,连结 交直线 于点 ,过 作 分别交直线AB、直线CD于 .探究:(1)如图,当点 在边 上时,请你动手测量三条线段 的长度,猜测 与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所猜测的结论;再探究:(2)如图,连结并延长 交 的延长线 于 ,若点 在

9、射线DG上(除H点外)移动时,请完成符合题意的图形,并判断 之间的数量关系又怎样?请直接写出结论.八年级数学答题纸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题号12345678答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9. _; 10. _ _;11. _;12. _;13. _;14. _; 15. _;16. _; 17. _;18. _ 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96分);19. (1)计算: ;(5分)(2)解方程: (5分)20. 已知实数a满足a2+2a-15=0,求

10、 的值(8分)21. (8分)(1)(2)(3)22、(8分)这种树苗成活的频率稳定在_,成活的概率估计值为_.该地区已经移植这种树苗5万棵.估计这种树苗成活_万棵;如果该地区计划成活18万棵这种树苗,那么还需移植这种树苗约多少万棵?23、(8分)24、(10分)25、(10分)(1)(2)26、(10分)27、(12分)28、(12分)探究:(1)再探究:(2)八年级数学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题号12345678答案CBDACCBB二、填空题(每题3分)9、 10、1或 2 11、-3 12、(3,-1) 13、0.1914、24 15、112.50 16、8 17、 18、6三、解答题

11、19、(1)原式= (2)经检验:x=3是原方程的增根,原方程无解5分2分4分5分20、= 4分= 6分8分法二: 得到 2分代入 = 4分= 8分= 10分25、(1)证BOE和COF全等5分(2)BE= 10分28、(1)如图结论: .2分证明:过 作 于 ,则 , , .四边形 为正方形, ,四边形 为正方形, , .四边形 为矩形. , .4分在 和 中, .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

12、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 .6分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

13、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8分(3)如图,若点 在线段 上时,结论: 10分若点 在射线 上时,结论: .12分这篇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