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新苏教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45218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新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新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新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新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新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新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新苏教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新苏教版)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接下来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的2018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新苏教版)。第一单元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乘法的验算方法4.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5.解决问题的方法6.积的变化规律7.乘法分配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上1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先把乘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结果。第1课时课件不进位乘法1.两位数

2、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乘法的验算方法: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第2课时课件进位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1.用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2.相乘的过程中,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3.每次乘完后,要记住加上进位的数。第3课时课件练习一(1)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乘法的验算方法第4课时课件

3、练习一(2)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理解题意,找出有联系的条件,先确定算什么再算什么.第5课时课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要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去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第6课时课件解决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应先找出题中的有联系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并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算得是否正确。第7课时课件练习二1.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2.解决问题的方法第8课时课件复习(1)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乘法的验算方法4.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9课时

4、课件复习(2)1.积的变化规律2.乘法分配律3.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10课时课件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与11乘的规律2.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的乘法规律第11课时课件第二单元1.知道千米和吨的适用范围2.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3.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认识千米1.计量路程或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千米又叫公里。2.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3.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米换算成米,就是在千米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就是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第1课时课件认识吨1.称比较重

5、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2.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3.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第2课时课件练习三1.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2.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3.用千米和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3课时课件第三单元1.熟练掌握分析法和画线段图的解题策略。2.准确区分问题中最多和最少的关系。用分析法的策略解决问题从问题入手,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有不同的算法,可以用一种算法检验另一种算法是否正确。第1课时课

6、件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首先确定题中的1倍数,再根据倍数关系画出线段图。第2课时课件练习四1.用分析法的策略解决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2.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用画图线段图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第3课时课件第4课时课件第四单元1.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含有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4. 列综合算式解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5. 列综合算式解决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 含

7、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第1课时课件含有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 列综合算式解决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含有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第2课时课件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1.小括号的作用。2.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第3课时课件练习五(1)1. 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 含有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第4课时课件练习五(2)1. 列综合算式解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 列综合算式解决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5课时课件综合实践算24点1.用3张扑

8、克牌算24点。2.用4张扑克牌算24点。3.任意组合数字算24点。第6课时课件第五单元1. 认识年、月、日。认识平年和闰年。2. 记忆大小月的方法3. 一年分四个季度:1、2、3月第一季度;4、5、6月第一季度;7、8、9月第一季度;10、11、12月第一季度;5. 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换。6.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认识年、月、日1.1年有12个月。2.2.大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 小月:有30天的月份是大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4.记忆大小月的方法:(1)拳头记忆法。(2)歌诀记忆法。(3)单、双数记忆法。

9、5.一年分四个季度:1、2、3月第一季度;4、5、6月第一季度;7、8、9月第一季度;10、11、12月第一季度;第1课时课件平年和闰年1.平年:2月有28天的月份是平年,平年有365天。2.闰年:2月有29天的月份是平年,平年有365天。3.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一般情况下,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第2课时课件练习六1. 认识年、月、日。2.认识平年和闰年。第3课时课件24时记时法的认识1.24时记时法的意义:在1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采用0到24时的记忆法,通常叫作24时记时法。2.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

10、换。第4课时课件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1.区分时刻与时间。2.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第5课时课件练习七1. 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换。2.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第6课时课件第六单元1. 面积的含义。2. 比较两个物体或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3. 常用的面积单位。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字母公式是S=ab.5.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是S=aa. 6. 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7.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面积的含义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像的大小叫作他们的面积。2

11、.比较两个物体或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1)观察法。(2)重叠法。(3)同一物体度量法。(4)数方格法。第1课时课件面积单位1.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符号表示为:c d 2.认识面积单位。第2课时课件练习八1.周长、面积的含义。2.比较两个物体或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1)观察法。(2)重叠法。(3)同一物体度量法。(4)数方格法。第3课时课件面积计算(1)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字母公式是S=ab.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是S=aa.第4课时课件面积计算(2)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第5课时课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米

12、=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第6课时课件练习九1.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应用问题。第7课时课件复习(一)1.常用面积单位。2.简单的面积公式应用。3.第8课时课件复习(二)1.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2.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第9课时课件第七单元1.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2.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 若干份,其中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第1课时课件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就是用被分的数除以平均分的份数。第2课时课件认识

13、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把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第3课时课件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分母,再用商乘分子。第4课时课件练习十 1.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 若干份,其中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就是用被分的数除以平均分的份数。3.把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4.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分母,再用商乘分子。第5课时课件第八单元1.一位小数的读法。2.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3.简单的小数

14、加、减法。小数的含义和读写1.小数的意义:像0.3、0.8、12.4、13.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2.一位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再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如果是0,也必须读出。第1课时课件小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第2课时课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第3课时课件练习十一1.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

15、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2.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第4课时课件第九单元1.统计的数据较多时,可以分类整理。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2.整理分析步骤:(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3)分析对比数据(4)解决问题。简单的数据汇总1.统计的数据较多时,可以分类整理。2.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第1课时课件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步骤:(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3)分析对比数据(4)解决问题第2课时课

16、件练习十二1.统计的数据较多时,可以分类整理。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2.整理分析步骤:(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3)分析对比数据(4)解决问题第3课时课件上学时间1.统计知识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了解上学所用的时间等问题。第4课时课件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的2018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新苏教版)大家仔细阅读了吗?加油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