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提分方法.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46896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提分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提分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提分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提分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提分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提分方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提分方法一、什么样状态是应考好状态进入初三后你是否以下学习困惑:感觉题越做越多,没有尽头;感觉学习很努力,就是成绩不见提升;已经记住的知识,细节忘了很多;平时做题思路清晰,但考试发挥总不理想;感觉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不知学什么好;常常感觉注意力无法集中或睡眠不好;问什么知识都知道,但做题时却联想不到;题做了很多,但是答题速度不见提升;同样的错误经常重复出现。其中,考生如果这些现象出现过多,说明过度紧张,而如果一条都没出现也不好,说明考生状态过于放松。考试中适度紧张有利于发挥,因此,最佳的应考状态是上述现象出现3-5条。二、高效复习是这样的程序:知识梳理、技能强化和应试训练。

2、这三步缺一不可,而且顺序不可以颠倒。很多同学复习时没有程序,基础知识和强化训练等胡乱复习一通,这样的效果不好,复习时应该先从知识梳理开始,把基础内容学会,再一步步提高。原则:渐进性、可接受性和重复性等。渐进性指的是复习时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所谓可接受性,是指在不会的知识点和会的知识点之间存在通过努力可以学会的那部分,在复习时需要逐渐地吃掉这部分内容,不能一味地追求难题。重复复习可以加强记忆水平,但这里的重复指的不是简单的反复做同一个题目,而是指有效重复。方式:记忆、测试、练习、归纳和反思等。比如做错一道题,要问为什么错了,形成归纳和反思的习惯,这样的做题效率会很高。手段:试卷、练习册和教材等

3、。三、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1、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比如有的同学习惯在草稿纸上演算时喜欢把过程一步不落地写下来,甚至比卷子上写得都要整齐和详细,这种习惯很多是小学时形成的,因为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可是到了初中,尤其是考试中,时间有限,这样的习惯就容易导致解题速度变慢、思考时间缩短,因此对这种习惯要强迫自己改正。2、能力训练缺少顺序性和计划性。3、选题不当,训练缺乏效率;中考卷子从来都是简单题和难题互相搭配,按照一定比例来设计的,所以要做题,但不要死抠难题。4、自我调整不够,心理压力较大。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

4、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5、自我监控不够,不会反思概括。一般学生都有错题本,我们的建议是,随着复习的往后延续,错题本要越来越薄,直到考试前要取消错题本,因为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充满自信而不再紧张。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

5、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6、盲目做题,陷入题海之中。不能盲目地做题,而要选择“模型做题”,所谓模型,指的是典型题目,通过掌握典型题目,可以通过其类似性找到同类题目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做这样的题目时,得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这样解,为什

6、么做错了,不断反思后能够真正掌握同类题目。“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