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案-教案汇编.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50304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案-教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案-教案汇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枣、浅、秃、忍、呗、虽、乘、思八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道理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教具准备:小柳树和小枣树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好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激趣引题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出示课件)说说看,这两棵小树,你最喜欢谁?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童话小故事,板题,齐读。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

2、什么?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准确。2.对照小树叶中的拼音把圈出的生字再读两遍,之后同桌同学在生字条里相互指认生字。3.出示课件检测生字认记情况。(1)带拼音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2)去掉拼音齐读,4.开火车认读词语。(课件出示)三、研读课文,感悟体验。1.结合课文插图用心默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2.生自由汇报,师相机引导。(1)外形方面: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一样吗?你能用哪些词说说它们的样子?(相机板书)春天的小柳树长得真美,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师配音美美地范读,并同

3、时用课件演示小柳树的生长过程。学生评议后再读/article/。(2)语言方面小柳树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那么看着旁边一点儿也不好看的小枣树,它是怎么说的呢?指导感情朗读小柳树的话。读了小柳树的话,你认为它怎么样?小枣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没一点用处,就什么也比不上小柳树呢?(板书:结果实)指导读有关句子。小柳树会结果实吗?这下小枣树该好好嘲笑一下它了吧?到底有没有?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读了就明白了。同桌表演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后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评议对话的语气,挑战表演。读了小枣树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吗?小柳树呢?3.生质疑还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4.小组交流讨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更可爱。

4、5.全班交流汇报。四、拓展延伸,总结1.其实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贵的是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身边的同学,找找他们的优点吧。2.谈谈今天的收获/sjbwz/。3.齐读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五、作业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写一、两句话,夸夸身边的人。六、板书设计: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

5、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

6、,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15 小柳树和小枣树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绿绿的 弯弯曲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