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认识空气》科学教案-教案汇编.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51472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认识空气》科学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认识空气》科学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认识空气》科学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认识空气》科学教案-教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认识空气》科学教案-教案汇编.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认识空气科学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亲自探索,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活动准备1、充气皮球一只、瘪皮球一只、气球、塑料袋若干。2、玻璃杯、蜡烛、透明塑料杯、粉笔头、吸管。3、装有水的玻璃盆、充气玩具。活动过程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与没有气的皮球,请幼儿观察,引起幼儿的兴趣。问:是什么让皮球鼓起来的?(让幼儿大胆猜测)并为瘪皮球充气。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寻找空气,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1)气球放气,让幼儿观察,看一看,能看到空气吗?(2)让幼儿用鼻

2、子闻一闻,能闻见空气吗?(3)让幼儿用手抓一抓,能抓住空气吗?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1)请幼儿分组用塑料袋在活动室内及走廊各处找空气。(2)分组实验:用吸管往杯子里吹气;在水中捏充气玩具;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往透明塑料杯中扔粉笔头;摇晃装有水的塑料瓶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轮胎、游泳圈、热气球等)4、简单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空气是宝贵的,树立环保意识。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

3、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请幼儿捏住鼻子,闭上嘴巴,

4、感受片刻。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

5、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2)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