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老教协小升初真题演练.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67904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老教协小升初真题演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年老教协小升初真题演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年老教协小升初真题演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年老教协小升初真题演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年老教协小升初真题演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老教协小升初真题演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老教协小升初真题演练.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老教协小升初真题演练1、已知ab=ab+a+b,求(12)(34)=?答案:11912=5;34=19;519=1192、有10元、16元和24元面值电影票共150张,总价值2280元,如10元和16元电影票张数相同,问24元电影票有多少张?答案:1、30设10元的和16元的有x张,则:(10+16)x+(150-2x)24=2280解得:x=60,所以24元的电影票为:150-120=30(张)3、已知甲乙两个班的平均分是92分,其中甲班平均分为95分,乙班平均分为81分,甲班比乙班多32人,问乙班多少人?答案:12设乙班有x人,则:81x+95(x+32)=92(2x+32)解得

2、:x=12所以,乙班有12人。在设未知数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关键量,有时候可以直接设题目中的问题;在解方程的时候,要观察,注意化简。在这道题中,就可以把32提出来。4、如图:已知:BC长为10,AB长为8,SABF比SDEF面积大18,求DE长?无图,所以没有解答5、4,6,8,9,10,_求下一项是多少?答案:126、用0,1,2,3可以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有多少个?答案:1、18因为最高位不能为0,所以有332=18(个)7、2.77,2.77+1/20,2.77+2/20,2.77+3/20,2.77+18/20,2.77+19/20这20个数的整数部分的和是多少?答案:1、55要求

3、20个数的整数部分,那么先要看这20个数中,整数部分各为多少,因为最大肯定不超过3,所以只有2、3这两种情况,所以就转换成了这20个数中,有几个整数部分是2,几个是3。因为1-0.77=0.23,又因为4/200.23,5/200.23,所以整数部分为2的有5个,3的有15个。所以:25315=558、如图:求阴影部分面积?无图,所以没有解答9、3145368765987658除以11余多少?答案:5314534(mod11),687654(mod11),9876581(mod11),所以31453687659876584415(mod11)10、工程班抢险救援。当他们干到1/3时,调走了一半

4、人,剩下的人干了4小时后,调来了两个新兵班,新兵班的效率是工程班的的35%,最终提前3小时完成。原计划多少小时完成?答案:1、48设活干到1/3时,需要x小时,则:1/2(x-3)+0.352(x-3-4)=x解得:x=32这32个小时占原计划的(1-1/3)=2/3,所以32(2/3)=48(小时)11、已知全班共有46人,有35人喜欢打篮球,还有35人喜欢踢足球,还有38人喜欢游泳,还有40人喜欢乒乓球,问四种运动都参加的至少有多少人?(体育项目与原题有出入)答案:10要求四种运动都参加的人数最少,那就把参加3种活动都参加的人数最多,最多则为全班人都参加了3种活动,所以四种运动都参加的至少

5、有:35+35+38+40-463=10(人)12、一副扑克牌52张,最上面红桃A,每次把上面的10张放到下面,顺序不变,问:进行多少次这样的操作,才能使最上面的那张仍然是红桃A?答案:2652,10=260,26010=26(次)13、已知2018年11月11日是星期五,问2018年12月12日是星期几?答案:星期三2018为闰年,为366天,所以一共过了366+31=397(天)3975(mod7),所以为星期三。14、甲、乙两车从A、B两地相向而行,将在距A地270千米的C地相遇,如果乙车速度提高20%,则两车在距C地30千米的D地相遇。实际甲车在行驶一段后因事返回,两车仍在D点相遇,问

6、AB两地全程是多少?答案:720甲两次行驶的路程之比为:270:(270-30)=9:8在两次行驶的过程中,甲的速度不变,所以甲行驶的时间之比为9:8又因为在两 次行驶过程中,甲乙行驶的路程和不变,速度和之比和时间和之比成反比,所以两次行驶的速度和之比为8:9增加的这个速度为(9-8)=1份,这一份为乙的 20%提高的速度,所以乙的速度占120%=5(份),甲的速度占8-5=3(份)第一次相遇时甲乙行驶的路程之比为3:5所以全程为270 (3/8)=720(千米)15、A和B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为847,它们两个约数只有7和11,A有12个约数,B有10个约数,(包括1和它本身在内),问A+B等

7、于几?答案:143990847=71111又因为A有12个约数,B有10个约数,所以B只能是7114,经试验,A也只能是73112所以A+B=71111(77+1111)=14399016、甲在纸上写了一个数,让乙猜。乙猜7538,甲说对了2个数字,但位置不正确,乙猜1269,甲说对了2个数字,但位置不正确,乙猜,3806,甲说,对了2个数字,并且位置正确,乙猜7239,甲说,一个都不对,请问:甲写的数是多少?答案:581617、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驶往B地,乙车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再到达A地后又立即驶往B地,如此往复,最后两车同时到达B地,他们中途共相遇三次,且第一次相遇点与第二次相遇点距离

8、36千米,求第三次相遇点与B地距离?答案:72此题中的相遇理解为包括追击第一次相遇共走了2个全程;第二次相遇为追击,乙比甲多走了2个全程;第三次相遇为迎面相遇,共走了4个全程;甲共走了1个全程,乙共走了5个全程,所以甲乙的速度之比为1:5;第一次:甲走了1/62=1/3全程;第二次:甲走了1/42=1/2全程;差为1/2-1/3=1/6个全程,为36千米;第三次相遇点与B地的距离为:1/3全程,所以为362=72(千米)18、有13个箱子,现在往里面装苹果,要求每个箱子里装的苹果都是奇数个,无论这些苹果怎么放,总能找到4个箱子的苹果个数是一样的,问:最多有多少个苹果?答案:55(1+3+5+7

9、)3+7=5519、因数和是指一个数所有因数的和,例如6的因数和是1+2+3+6=12。1)24的因数和是多少?2)一个自然数有5个因数,求因数和最小是多少?3)一个数的因数和是78,求这个数是多少?答案:60;31;451)24=2223,所以因数和为:(1+2+4+8)(1+3)=602)5不能分解质因数了,这个自然数只能是某个数的4次方,因此因数和最小为(1+2+4+6+8+16)=313)78=2313=613,分解各个因数,看是否能组成各个数(1+a+aa+aaa+)的形式相乘;经试验,可以得出(1+5)(1+3+9)符合要求,所以这个数为:533=45这道题考察的是因数和公式的逆运

10、用,关键是知道因数和公式是什么。20、从0-9共10个数中:1)任选两个不同的数,和不小于10的有多少种?2)任选三个不同的数,和不小于10的有多少种?3)任选三个不同的数,和不小于10且为偶数的有多少种?(顺序不同算一种)答案:20;97;511)运用枚举法,并找规 律:1+2+3+4+4+3+2+1=20;2)20+22+20+15+10+6+3+1=97;3)可以用枚举法,也可以用计数的方法,下面介绍一下 计数的方法:因为所要求的是偶数,那么三个数相加,只有两种情况可以得到偶数,分别是:三个数都是偶数;一个数是偶数,另外两个是奇数;那么偶数有:0、 2、4、6、8;奇数有:1、3、5、7

11、、9;三个偶数相加,和不小于10的情况有:8种;所以共有8+6+8+9+10+10=51(种)“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

12、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1、有99个单人间,有100个旅客入住,管理员给每人配了一些钥匙,他想让每人都能入住,且不用找别人借钥匙,问他至少一共需要配多少把钥匙?第21题,某宾馆有99个房间,有100位客人中的99位要来入住,问:老板最少要给出多少把钥匙,使得99人都能进入房间,而不用换钥匙?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

13、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答案:198给99个房间,每人配备2把钥匙就可以了。分别给100个人和99个钥匙编号,那么下表为每个人拿的钥匙编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