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要素”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8220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要素”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要素”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要素”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要素”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要素”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要素”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六要素”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从实验到定模,再到推行,持续了近三年时间,为了使大家细致地了解“六要素”教学模式,笔者从概念的界定及操作流程两个方面介绍六要素教学模式。 “六要素”;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G B 1008-1216(2018)08B-0004-01 本文在介绍“六要素”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践列举一些教学案例,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 一、“六要素”概念的界定 (一)“六要素”是指什么 所谓六要素,即一堂课中要包含以下六个要素“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全程质疑导学,注重双基训练,重视拓展延伸,实现当堂检测”。“六要素”基本满足了新课程的要求,即自主、

2、合作、探究的三维目标。 (二)“六要素”是一种教学思想,不是六个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包含和渗透这六个要素,而不是把这六个要素理解为是一堂课的六个教学环节。某个要素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但不是每一个要素都可以成为一个教学环节。有些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是可以交织在一起的,如合作探究、质疑导学、双基训练等甚至可以在同一个环节中存在。 二、“六要素”操作流程 经过近三年的实验探索,“六要素”课堂教学基本上分为四个环节,即检查预习(复习),质疑导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拓展延伸,举一反三;当堂检测,达标评价。下面谈谈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 (一)检查预习,质疑导学 (5分钟左右)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若为第

3、二课时,则是检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为顺利学习新课扫除障碍。课前预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0分钟左右) 这是“六要素”课堂教学主体环节,要想落实到位,我们必须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4、”。课标还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下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三)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5分钟左右) “举一反三”就是抓住一点,向东、西、南、北、中拓展与延伸,实现知识的上挂下联、左顾右盼。“一”的意义在于是否能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方法、规律、技巧的迁移,达到从“一”出发,触类旁通的目的。 拓展延伸,在于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和驾驭知识的

5、能力。同时,“举一反三”会直接影响课堂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目标的达成。 所以本环节是加强双基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阔学生视野、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要手段。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新知识的特点科学设定拓展内容。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拓展的内容也不相同,第一课时可以就某个知识点进行拓展,第二课时就整篇课文拓展迁移,实现知识的上挂下联、左顾右盼。 (四)当堂达标,检测评价(10分钟左右) 所谓当堂达标,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反馈,它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堂达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可以是记住几个公式,也

6、可以是做几道计算题或者是应用题;可以背诵本节课要求背诵的课文,也可以是在习字册上写几个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笔试。只要是紧扣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够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就可以。 以往的课堂,有的看似热闹,但学生学得不够扎实,尤其是在公开课中。课上得很好,设计得也很新颖,但对知识的落实往往不到位。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六要素”教学模式把每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放在课堂学习中,及时反馈,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

7、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综上所述,当堂检测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紧扣本节课学习目标,把握课堂学习的重难点。(2)训练题型可以多样,题量要适中,由易到难,要有一定的梯度。(3)要当堂独立完成,及时反馈,提高训练效果。(4)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检测内容不同。

8、(5)正确理解检测含义。检测不一定要印制试卷,学生手中的习字册、补充习题和练习册,应该有效利用,精选其中的习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总之,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会相同,教

9、学方法要有所改变。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恰当应用,完善创新,灵活掌握,努力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不能生搬硬套。 程丽丽.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