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8381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竞赛规程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简称“基本功大赛”)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研究,促使“基本功大赛”能更加全面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发展。 “基本功大赛” 专业素质 促进研究 G807 文献标识A 1009-9328(2018)09-040-01 一、“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分析 (一)比赛内容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分析 “基本功大赛”主要体现的是理论知识(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英语)、运动技能(篮球、足球、

2、4100)和应用技能(计算机操作),其比赛内容板块与“专业素质”有较大的区别,没有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划入其中,而专业技能正是体现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具体比赛内容与“专业素质”中的内容相差甚远,“基本功大赛“对未来的体育老师的组织能力、讲解示范能力、组织能力、裁判能力的培养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二)比赛项目确定时间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发展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所包括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应用技能相当广泛。现阶段的“基本功大赛”确定比赛项目时间离比赛时间较远,各个高校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对比赛项目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甚至有抛开其他学科针对比赛内容进行练习。“基本功大赛”主要是希望体育

3、院校的学生能够全面提升专业素质、全面发展,为将来从事教育行业打下坚实基础。但是目前这种方法对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三)评价方式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分析 教师对运动技能不仅要正确掌握,而且还应具备组织能力、讲解示范能力。纵观“基本功大赛”,是一个理论考试和竞技比赛的结合,而“基本功大赛”并不能与竞技比赛相提并论,如篮球技能比赛中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如投篮、传球入筐等,只追求速度固然有偏离“基本功大赛”初衷,因此应将对技能的正确性纳入到评价方式中才能促使学生全面提升其专业素质。 (四)参赛学生的确定时间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发展分析 参赛学生过早确定所造成的后果是,部分学生受到培训

4、,达不到使所有学生专业素质提升的目的,并且这也是教育的一种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基本功大赛”从第二届开始在这方面进行了改进,但是要想各个院校不采取对参赛学生的针对性培训,达到全体学生能够在专业素质有所提高的目的,后三届的15天、10天、10天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数字。 二、“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 (一)基于参赛项目和参赛人员确定的时间优化思考 发布通知的时候确定必须比赛的内容,再确定其他需要作为比赛内容的范围,然后在离比赛越近的时候确定比赛范围内的其他比赛项目,离比赛越近的时候确定参赛人员名单。 (二)基于参赛内容的优化思考 1.增加专业技能的比赛,专业技能在体育教学领域属于教学

5、技能,比赛过程中增加讲课、说课、和短时间的示范课等,还应该增加学生对比赛的组织、裁判理论知识与裁判的考核。 2.增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体育游戏设计、演讲等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应用与实践技能。 3.增加有关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 4.增加有关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技术比赛,如(足球、乒乓球、800米)完全可以将其放入基本功大赛中来。 (三)基于评价体系的优化思考 笔者认为,比赛可以借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基本模式,建立“以评代赛,有评有赛”的交叉评价体系,对项目的内容进行系统划分,根据测验的重点,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 表1可以看出,各

6、类比赛方法与评价方法上均有所不同。理论知识类可采用理论考试的方法,以百分制评分。运动技能以达标的形式进行,以达到规定要求为准。专业技能与应用技能类则采用四级评价方法,以规定内容的完成情况划分等级,最终以各参赛队各类比赛的结果来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

7、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 宋伟.浅谈教学基本功大赛对民族院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作用J.中央名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2(3)71-75.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

8、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

9、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2 湖南省教育厅.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竞赛规程EB.湖南体卫艺处.2018.6.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