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评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0922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评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评析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为例,教师采用“创设情境操作体验观察思考情感渗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在“做”中、在“练”中感悟数学。 几分之一;操作;体验;自主;合作;感悟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本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几分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

2、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通过直观教学、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并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数学思考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问题解决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情感态度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

3、与人分享、互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直尺及彩色笔。 二、教学策略分析 【学情分析】 因教材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而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习过此部分内容,所以笔者选用的是二年级的学生。二年级的学生上三年级的教材,本身就有难度,在数的认识上与三年级相比更有距离。对于他们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一次飞跃。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是在平均分的条件下产生的。孩子们生活里缺少这样的经验,在

4、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基于这一实际,教学中笔者从学生实际出发,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感兴趣的具体情境,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法设计】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在教学中积极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运用引导观察、动手操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自主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看一看、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感受、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获得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 【学法指导】 为了体现教学意图,笔者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 观察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观察把一个月饼平

5、均分成2份,抽象出1份就是这个月饼的。 2. 动手操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会几分之一。 3. 小组交流把小组每个成员的发现转化为大家共同的财富。 【设计思路】 图1 三、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课件播放多美滋广告,边看边想,孩子们在干什么?板书分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动画入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感受分享的喜悦,渗透德育教育,为整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2. 课件出示周末孩子们去郊游的情境,你能帮他们把食品分一分吗?4个苹果、2瓶矿泉水 3. 回顾旧知,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什么?板书平均 4. 提出新问题月饼只有1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人吗?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把1个月

6、饼平均分成2份 5. 师如果让你分,你会怎么分?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将月饼切成两半。 6. 认识月饼的一半。 师只要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一半。板书每份是它的一半可是,?一半该用个什么数来表示呢? 7. 个人汇报。 师看来,月饼的一半用1,2这样的整数来表示不太适合,怎么办?正是基于这样的实际,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分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分食品”的日常情境引入,感受平均分,再利用平均分月饼引发矛盾冲突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呢?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准确地表示出结果,从而自然地引出了分数。这一学习过程自然而流畅,学生不知不

7、觉经历了分数的产生过程,体会了分数的优越性。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 认识二分之一。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月饼怎么分的?平均分,课件出示分数线平均分成了几份?课件出示分母2 (师指向课件中月饼的左边一半继续提问)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出示分子1 数学上,我们就说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谁会读?课件出示读作二分之一 (2)师像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3)师指向课件中月饼的左边一半问同学们,这份是整个月饼的,(再指向课件中月饼的右边一半)那这份呢? 师下面我们再完整地看一看。把整张纸条全部涂上颜色用1来表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平均分成

8、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还能再平均分下去吗?如果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小结同样大的物体,随着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表示每一份的这个分数将越来越小。 【设计意图】通过层次性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和几分之一的意义,并灵活应用,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新意识。 4. 广告中的分数。 师让我们再次分享课前的那段视频。不过这次得带着问题去欣赏边看边思考,视频中的画画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播放视频哪个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再次播放课前那段视频,并要求说说从中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学以致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9、。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重要?请你来做个小标记。 结语一节课下来,相信大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愿大家带上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祝愿大家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更要懂得关爱与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圈点,起到总结全课的目的。最后把视频中那句“祝愿我们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更要懂得关爱与分享”送给学生,再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达到“课已尽,意长存”的教育效果。 (五)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个月饼(物体)平均分成2(几)份,每一份都是它的(几分之一)。 (贴图) 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贴图) 【设

10、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的把握。 (六)课后练习 1. 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 ) ( ) ( ) ( ) 2. 看分数,涂颜色。 3. 看图写分数,比大小。 教学评析 纵观颜红老师的这节课,可谓文本解读准确,目标制定清晰,教学过程灵动,课堂效果显著,直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找准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数学 “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分物品”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而形成的。教师充分注意到了这点,创设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平均分配郊游食品。让学生体验在分物品

11、的过程中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平均得到的个数由2个、到1个再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过程,自然而然引出了分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地灌输,学生们是学习的主体。 二、运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做”中感悟数学 本课有效地诠释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突破认识几分之一这一难点,教师安排了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

12、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第一,动手折出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让学生体会到,不管怎么折,只要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第二,折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四分之一。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让学生感悟到虽然形状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了四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让学生直观理解到“分数”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三、练习独具匠心,引导学生在“练”中感悟数学 练习环节中,教师首尾呼应,再次出示了导入部分的“多美滋广告”,不仅帮助学生再次认识感知分数

13、,更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整堂课,贯穿了这样一句话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