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史教学的核心线索:新闻传播事业现代化的历时考察.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2214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新闻史教学的核心线索:新闻传播事业现代化的历时考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外新闻史教学的核心线索:新闻传播事业现代化的历时考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外新闻史教学的核心线索:新闻传播事业现代化的历时考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外新闻史教学的核心线索:新闻传播事业现代化的历时考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新闻史教学的核心线索:新闻传播事业现代化的历时考察.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外新闻史教学的核心线索新闻传播事业现代化的历时考察 新闻史课程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课堂讲授新闻史内容可以新闻传播事业现代化作为核心线索。从新闻传播事业的媒介形态、组织结构、理论观念三个方面进行历时的考察,说明现代化的观念和方法符合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客观史实,同时也是洞析新闻史发展的重要规律。 新闻史课程;现代化 G206 A 一、引言 在新闻传播学专业培养中,新闻史课程一直是核心基础课。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学生,新闻史都十分重要,它的目的既有对史实规律的讲授又有对研究方法的培养,更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思考和研究能力。但是新闻史课堂又因为知识的过于庞杂而不易把握,因此规律性、线索式的讲解

2、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外新闻史的核心线索之一即是新闻传播事业的现代化问题。现代化理论十分复杂,它的核心任务是研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问题。这具有普遍性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个人行为特征等多个方面。新闻传播事业是一种有组织、有规模、有目的的新闻传播活动,属于社会结构范畴。简单地说社会结构的现代化就是社会组织的分化程度,表现为各组织之间专业化与相互依赖度逐渐提高的过程。新闻传播事业的现代化就是其不断走向专业化并且与其他社会组织不断分化的过程。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每一个领域的现代化进程都是用该学科的术语加以界说的。”意即指专业化的过程。新闻传播事业

3、的专业化指媒介形态、组织结构、理论观念的专业化。 同时新闻传播事业又与其他社会组织紧密相关,是整个社会体系运行中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现代化而随之不断地走向现代。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技术领域生产与分配财富。社会领域以它千百个结合在一起的社团组织,分配每个人的社会中的身份地位,而信息领域传播必要的情报信息,使整个体制运转起来。三者集中起来,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换句话说“这些刊物的兴起,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在许多工业新技术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 当然在新闻史的课堂上无须对现代化做更多学理上的分析,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贯穿始终的观念或者方法来考察和分析媒介本身的特征和规律。用现代化的

4、理论可以将新闻传播史上十分庞杂多样的新闻传播现象、事件、新闻观念统摄起来,让新闻史的课堂内容清晰,也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大趋势,而不在细小的知识点上纠缠,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史学家强调“大历史观”即是史家关照一种整体思维和较长的时间维度,建构一种横贯古今、统摄人类的大叙事框架。那么在新闻史的研究和教学中,学界也强调尽量运用这种研究方法,它可以将古今、中外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统摄在一个框架下进行清晰的叙述。 二、媒介形态的现代化 现代化一般指人类社会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所经历的以科学革命为推动力,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的过程。那么从时间上来看,新闻

5、事业伴随着现代文明而兴起,具体来说,新闻事业最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的威尼斯萌芽,(这时的手抄新闻还不能算现代新闻事业,但可以看做是现代新闻事业的发生。)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现代报业产生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从宏观角度来说,媒介形态包括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这种不同媒介的演变过程体现着媒介形态的专业化。 从微观的角度来说,这里详解印刷媒介一例,从细节处亦可看出媒介形态的现代化规律。在十九世纪的中国,印刷媒介的形态异常多样,既有外国人办的宗教类刊物,又有现代商业类刊物,还有中国人自己办的政论性刊物,既有外文刊物又有中文刊物,这有别于其他国家印刷媒介存

6、在的形态。仅就现代刊物传入中国之初,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在马六甲创刊,学界一般将其定位为“第一份近代中文刊物”。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在广州创刊,被称为“中国境内第一份近代中文刊物”。1853年遐迩贯珍在香港创刊,这是“中国第一家使用活字铅印的中文刊物”。1874年万国公报在上海创刊,被称为“对中国现代化颇有影响的近代中文刊物。”将这四份刊物对比便可一目了然地发现印刷媒介在中国走向专业化、现代化的趋势。(表1)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

7、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从表1的宗旨、主要内容、样式、发行数量及发行方式几个方面都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中国报刊的专业化走向。这些刊物都是传教士创办的宗教类刊物,其本义都应是

8、传播教义,发展教徒,加强教友之间的联系。“俾中国十八省教会中人,同气连枝,共相亲爱,虽隔万里之远,如在咫尺之间”,这是万国公报的前身中国教会新报的发刊宗旨,林乐知在发刊号上的说明,也是对所有宗教类报刊宗旨的一个提示和总结。但是,从这几份代表性的刊物的宗旨和主要内容便可看出,随着西化在中国的加剧,宗教类报刊已不仅仅承担着传教的任务,更有新闻信息传播,政治评论刊发的目的。现代报刊区别于其他的传播方式就是以传播新闻信息,提供不偏不倚的评论为主要内容。遐迩贯珍开辟了新闻专栏“近日各报”、“近日杂报”,新闻信息占有全刊的一半。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只有一条有关月食的新闻信息到遐迩贯珍的占全刊一半新闻信息,

9、再到万国公报的有很大影响的时事政治评论,报刊内容的新闻传播专业化脉络十分清晰。 报刊的样式由雕版到活字铅印,是媒介技术的专业化、现代化。大规模的便捷的印刷是现代媒介出现的重要技术保证,甚至决定着现代媒介的产生和命运。此后二十世纪初期一些商业性报纸申报、新闻报等使用的新式印报机、制铜版机、铸字机、压制版机、浇铅版机等等都是报纸不断现代化的基础。今天纸媒的危机也是来源于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和发展。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

10、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发行数量和发行方式上的变化也标示着报业专业化的脚步。现代报业要面向大众发行,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公平获得报纸传递的信息,发行数量是基本的保证。上述四份刊物发行数量逐渐稳定增多,万国公报在维新运动的高潮期发行量达3.8万份,创造了传教士在华报刊最高发行记录。同时,在发行方式上,从免费赠送到订阅,是纸媒现代化的重要跨越。一份刊物能够利用广告和订阅而生存,才能走向现代化,走向专业化。如果说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利用教会资金来办刊,不以盈利为目的,是现代化报刊形式的开端,那么遐迩贯珍1855年起已经开始刊有“布告编”也就是广告,用广告的收入来经营报纸,是纸媒走向商业化、现代化的标志。万国公报上虽没有广告的记载,但是定阅数之多,发行范围之广,也可预计仅发行收入基本可以支持万国公报的运行。从万国公报提供的一份发行计划中可以看出,高级文官武官,投考举人,学校教授等都是它的目标读者群,甚至光绪皇帝在维新变法时也订阅过这份刊物。赖光临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中说道万国公报将西方报业思想、知识与报刊体例,透过这份报纸都传播于中土,中国报业现代化肇始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