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2631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更多的是和发散思维结合在一起的,思维的创新水平更多的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出来的,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测定创新思维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创新,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方法;能力;培养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新思维有赖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和做法,简单的说,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1一般来说,设想愈多,发

2、散愈大,创新出现的概率也愈大。可见,创新思维更多的是同发散思维结合在一起的,思维的创新水平更多的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出来的。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创新,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抓“双基”训练入手,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活动。课前,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精心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教材在哪些地方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例如,在解无理不等式的内容

3、中,教材里只出现一个例题,而在高考中无理不等式多次出现,所以有必要对无理不等式进行扩充讲解,但如只讲不等式的等价式,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且对解题要领把握不准。学生的错误主要是遗漏定义域,不问青红皂白两边平方,缺乏对定义域限制的意识,导致错误多次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应设计以下题目,以引导学生从错误中领悟解题要领。 例如解下列不等式 二、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过程的多样性和多面性,是一种随机而行的思维。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条件,它表现为对问题能够迅速、全面、正确的做出判断,从而灵活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在数学教学中,讲了一种类型的题目以后,教师往往喜

4、欢用大量的同类型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这对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来说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样做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因为在这种练习中,用的是同一思路、同一方法,解决的是同一类型的问题,这就容易产生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框架,造成心理上的思维定势。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绷紧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这根弦,经常在概念、法则、思路等方面做一些变式和变形的练习,做一些类比和对比的练习,以消除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并不是问题和方法的简单堆砌,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同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结论,只是让学生确实意识并掌握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

5、问题的方法,形成富有联想的思维习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起到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作用。 三、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习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就是不拘一格地去分析、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出?l,从数学教学的概念、语言、问题以及问题的条件、方法、情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和发散,尽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探讨,从而开拓解题思路,学会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典型材料,精心指导学生,通过实物感知、观察,并用听、闻、尝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亲身感受,从而得到理性上的启发和

6、联想,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刻、更广泛。 四、通过实验,增强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用运实物、模型、图片等,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可以使几何图形与实物联系起来,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逐步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在上课一般都是应用多媒体系统,使学生在听老师讲完一部分内容后,立即就练习,比原来要听后记下笔记,然后再练习要好的多。而且利用各种电教仪器和多媒体教学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将看实物与动手操作联系起来,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自己创新思维的机会。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

7、所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老师要在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渗透发散思维的思想,并贯穿与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 总之,发散思维能力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求得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所以发散思维的能力可以从多方面培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选择并加以运用,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

8、、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 王春玲.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赏识教育的体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6). 2 陈金华.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

9、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18(02).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