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2675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研究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初步分析了国内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提出了对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效的建议,指出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与中学生所学课程的结合,社会实践的运作向社会化转变,建立、完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活动实效,是新时代的选择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激励 ;综合素质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动研究”(项目批准号为D/2018/02/351/)的阶段性成果。 G630 A 1671-0568(2018)22-0057-03 一、

2、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自2018年开始,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期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带动人才培养环节的一系列变革。然而,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困惑或问题。 人才培养环节的变革需要新的教学手段与评价模式介入,在这两个方面,课堂教学层面的变革至今进展缓慢,所以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关注“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它寄予很大期望。 社会实践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指基于学习理论知识之上,接触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丰富感性认识的一种行为。基于此,笔者试图对当前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3、特别是其实效性进行初步地分析和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社会实践方面的研究 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思想实践与探究并重,在古今中外的学者著述中均有体现。杜威先生倡导的“新教育”理论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更是早就深入人心。有实践经历的和没有这样经历的学习,当然大不相同。可以这样说,将学习、思考、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是学生获得真才实学的有效方法。 世界上各个主要发达国家都很重视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社会实践这个教育平台上,中学生将学到在课堂上、书本上所得不到的综合教育和训练,有助于他们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进行结合,从而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20世纪中叶起,西方

4、发达国家对社会实践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已经逐步从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到了与多学科综合的活动课程。(详见表1) 其中英国的“非正式教育”和德国的“自由学习”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两者非常相似。在学习内容上,由学生自己来选择学习课题,并要求能独立地解决问题。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采取小组学习和个别化学习。这种课程是从学生立场上进行的“项目学习”和“综合学习”。 总体上,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将社会实践教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制度化理念,资金保障充足,有自上而下的整体和全局性的规划,社会实践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踊跃,并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在我国,1983年10月,团中央、全国学联发出纪

5、念“12. 9”运动48周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周”的通知,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这是我国全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标志性事件。1987年,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联合发文,对在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明确要求,并作为中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被纳入教育计划。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实践活动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向基地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些制度和规范。 目前,多数国内专家、学者认为在中学阶段,社会实践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其具体形式有理论宣讲、学习参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 三、国内社会实践活动现状 现阶段,我国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和实践已经

6、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仍然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1. 社会实践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常规社会实践形式相关情况详见表2(以高中为例)。 如上表所示,常规社会实践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制度,经历20多年基本没有变化、调整。笔者于今年4月底第10次带班去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发现所有具体科目一如既往,仍与20年前完全相同,与时俱进自是无从谈起。基地和学校仅将社会实践看做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班主任和其他教师普遍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学生所学课程基本无关 理论上,社会实践是对中学生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在具体实施中,却又一直以军事训练、公益劳动

7、和参观考察为主,因而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就很少或者不能应用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大部分学校没有也不能合理安排适合于中学生不同时期需要及能力表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初、高中学生一个样,男、女生一个样,实际活动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内在需求脱节。 3. 组织管理散乱 目前,学校是社会实践活动唯一的组织者、承担者和管理者;在具体实施时,班主任则需承担几乎全部责任;社区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基本处于缺位状态。学校在不堪重负的同时,往往会对社会实践采取应付的态度,既没有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因而,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比较

8、散乱,自然也就谈不上专业有效的指导。因此,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很少能获得与活动相关的实践成果以及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对于完成社会实践的学生,把在基地的活动等同于春游的认识并不鲜见。 4. 评价方式形式化 在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按照学校的安排去完成有关内容,可以发挥创造性的机会比较少。学校对于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过于形式化,一般只是写一份实践活动报告了事;对于学生上交的实践活动报告,多数班主任也只是大致浏览一番便告作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将平时所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锻炼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并对社会做贡献的能力。显然,目前的评价方式很难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 5. 对教师缺乏激励机制 对于

9、社会化程度较低的中学生来说,很少有人能将社会实践活动看作是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尤其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但是,由于对教师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这就造成了很少有教师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某些学校为此出台了一些硬性规定,比如30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跟班去基地参与活动。这类规定除了让跟班的教师情绪低落进而影响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外,其实没有什么正面效果。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会占用教师本就不多的课余时间,对于平时已经几乎要承担“无限责任”的班主任来说更是如此。教师由于在时间和精力上缺乏保障,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这样就造成了教师不愿意参与或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从而影响了社会实践的实

10、效。 四、对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效的建议 1.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所学课程的结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与科学课程的结合日渐紧密,产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新学习领域,如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在西方发达国家,此类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通过校外服务学习或校内探索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实施;在活动中,许多来自课堂学习的孤立的知识点在实践中慢慢地联结为一个整体,逐渐显露出内在的和谐一致。 与课程紧密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或者某一科学领域中进行有教育意义的探究活动,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动手实践、调查研究、自评互评、表达交流等,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并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形成自己对问题的个性化

11、认识,从而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融合。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国教育工作者借鉴、研讨和进一步探索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方向。 2. 社会实践的运作向社会化转变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应该而且必须提倡社会化运作,仅依靠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热情来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如能构建政府、社会民间团体、学校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体系,就能在统筹规划、经费保障、效益规模和活动内容设置等各方面极大地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多元主体体系的确立可以有效地改变社会实践形式单一并缺乏创新的现状,百花齐放的实践形式同时也会提高学生、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保障活动实效。 3. 建

12、立、完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为了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组织者应该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活动的目标和具体要求来考核并评定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效果。有效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有助于真实反映学生参加活动的实际情况,并找出和预期的教育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从而为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同时,活动组织者应该根据对活动的评价结果,对学生和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具体奖励不能仅限于一些讲评性的奖励。 五、对未来的展望 素质是人性之本、能力之源,素质是先天禀赋与后天教养的“合金”。内隐的综合素质水平必须借助于外显的能力才能反映出来,实践能力则必

13、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加以培养。通过大量的创新性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使学生成为善思索会操作的人,成为能够把握整体思想和整体实践的创造者。 处于伟大变革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最需要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从理论到实践,创新性地推进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活动实效,是新时代的选择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它引导学校教育从知识教育逐渐走向能力教育,进而走向素养教育;它着眼于未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胡平.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学碎片”的联结J.物理教师,2018(8)5-13.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

14、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 黄皓.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起、发展与实践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2)8-10. 3 刘兰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5.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编辑赵 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