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341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两国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美两国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美两国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美两国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比较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两国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比较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美两国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比较研究 道德教育作为一项普遍的人类社会活动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中。美国所说的“公民教育”即我国意义上的道德教育。虽然美国和中国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德育目标和内容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也有着可以互相比较借鉴的意义。因此,本文在中美高校课程教学的比较研究中,分析两者的差异性,寻找美国高校德育课程教学的成功经验,从而为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中美 高校 德育 一、中美两国高校德育课程的课程设置 1.中国高校德育课程的课程设置 (1)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 我国历来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都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尤其是在高校,更是开

2、设了系统专业、形式多样的德育课程。我国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围绕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开设了公共必修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中国近代史纲要。其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合并称作思想品德课,而思想品德课和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统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是以考试或者提交论文的形式作为考核标准,足见我国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由此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道德教育、塑造“三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的主要路径。1 (2)选修课程设置 选修课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涵

3、盖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相当于美国教育界所说的通识教育。为了帮助学生塑造自己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我国高校会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一些与人文道德相关的选修课程,包含自然科学、心理健康教育、文学历史、语言艺术、世界政治经济、职业教育等领域。这些课程的设置补充了大学生文、理学科在知识领域的漏洞,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更多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对自我行为品德的反思和对社会生活道德判断的能力。 2.美国高校综合发挥各科德育功能的课程设置 在美国高校的德育体系中,很少会有专门的德育课程设置,却普遍开设了关于美国历史、文化研究、美学艺术等的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在此基础

4、上,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也广泛开设,其涵盖的美国现代社会问题、宗教问题、种族问题,以及政治、经济、哲学、法学等方面的学科领域是其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因此,职业道德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成为美国高校德育课程的两大途径。2 (1)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是美国高校本科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新闻传媒专业开设了新闻伦理学和社会科学伦理课程,对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虚假宣传、恶意报道等触发职业道德的事件展开讨论。文科院同样引进了生物学伦理课程、政府道德、社会工作道德、以及计算机道德等等课程,培养学生在人文社会以及政治问题上,科学判断、理性思维、崇尚真理的价值观。工程学专业一般会由哲学系帮助开

5、设工程伦理课程以及一些道德哲学课。在商学院开设市场伦理、商业道德课程,并且通过对大量商业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科学态度。医学伦理学课程,旨在帮助让学生分析理解医生与患者、社会、以及与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辅之以在课程中讨论一些医学道德的难?,引导学生对医学发展中道德问题的新思考。这些课程的设置目均是为培养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成为诚信、守法、有道德的合格公民。 (2)通识教育课程 哈佛报告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为,学生和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公民的那部分教育即是通识教育。它涵盖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领域,也就是我国教育界所理解的人文基础素质教育。杜威

6、认为,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地位平等,都要“加强对社会生活价值的关心,提高个体的知识和行为能力1”,均致力于对社会良好公民的培养。通识教育学科包括价值观、美国文化、世界文化、哲学、宗教、社会及行为行为科学、应用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文学、美术等。这类课程由多门学科的教师共同组织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历史、社会、及文化。总的来说,美国高校德育课程的设置,使得大学在专业性教育基础上拓宽了广度,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文明社会中各个领域的知识文化,同时帮助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二、中美两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 1.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文化事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交流融合,让我们得以对

7、其他国家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经历的曲折、取得的成就进行学习借鉴,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发展的缺陷和不足。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已深深意识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最为关键的方法之一。因此,我国高校在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研究,虽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传统的中国式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1)教师引导型德育 我国的课堂教学历史悠久,发展形成了很多的先进的教学模式一直影响至今。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对问题反复推敲思考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相互讨论,他只是从旁引导,最终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近代教育学家蔡元培主张在

8、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少讲,而利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历史上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与美国的引导型、讨论型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校课堂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现象,学生很少会对老师教授的或是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与问题。即使是存有疑问,学生出于对老师尊敬和课堂纪律的考虑,也很少会当堂提出,显然,这种课堂鲜有学生随意提问的现象正是克己复礼观念的体现。这样的课堂气氛,实际上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这对于德育课堂上所取得的德育成效是有限的。因为没有提问质疑就没有反思,没有反思就无法让学生形成自我道德评价与判断能力

9、。3 (2)规范型德育 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重视对知识结构的全面系统讲授,紧紧跟随教材和教学大纲,重视理论学习的规范性、完整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侧重理论知识的满堂灌输。在课堂组织形式上,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但是对于德育课程的教学,不单单是要学生掌握一些泛泛而谈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道德选择、判断的能力。 2.美国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美国学者杜威反对知识直截了当地灌输,他认为“过分依赖课本,会导致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丧失2”,因此他主张让学生从“做中学”。他在经验与教育中提到“教育是在经验中,学习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3。”,也就是主张学生要

10、“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习”。实际上也促使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规定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经验学习中,师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教师成为学生平等的学习伙伴,并在保证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前提下负有引导责任。 (1)教师引导型德育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个人主义思潮盛行的背景下,价值澄清理论逐渐形成一个学派并开始对美国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在长期研究探索后,美国高校既吸收了价值澄清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成果,又注重发扬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形成了一种比较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美国学校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教授者”、“指挥者”转变成了与学生平等交流讨论的“

11、倾听者”和“引导者”。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德育这门学科如果被教师拿来直接讲授,那么只是在讲授一些有关道德的东西。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伦理道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做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而是让学生对具体道德事例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道德评价与判断的能力,从而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 (2)研究讨论型德育 美国高校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师会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课题,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参考书籍搜集大量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作为课堂讨论需要的论据。课堂上教师会用少部分时间结束对专业知识的讲授,利用大部分时间进行集体讨论、提问、和答疑。并鼓

12、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敢于批判前人成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研究讨论型的教学模式是美国高校课堂的突出特点,这种模式对于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对课堂上老师给出的道德课题的进行深刻思考,再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提问答疑、互动讨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逐渐完成学生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高校的德育课堂无论是教师引导还是研究讨论,均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执行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思考,使得教师所传递出的价值理念,更容

13、易让学生吸纳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道德评价、判断的能力。 三、中美高校课程教育差异性分析 1.中美两国高校德育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分析 利用课程教学来向学生传递本国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这是中美两国高校进行德育的共同方法。并且,中美两国高校都重视通识课程的德育作用,通过对人文社科方面知识的学习,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道德观念,对实现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内化有很大作用。中美两国高校课程设置的不同点在于是否有专门的德育课程。美国没有专门的德育课程,主要是通过普遍开设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等通识课程,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资本主义价值观和个人道德修养渗透性德育的目的。尤其是职业伦理道德课程的广泛开

14、设,更是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领会专业领域的道德评价、选择的标准。 我国有专门的德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M行德育灌输的主要渠道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是否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有重要意义。此外我国高校还重视与德育相关的学科建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和政治学类的一级学科,向下分类还有政治学理论、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这些二级学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我国高校德育体系重要的学科之一。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美国高

15、校是通过普遍开设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通识课程,并且结合实际来进行隐性的思想道德熏陶的。我国高校有明确的德育课程,重视对道德概念、原理的灌输,旗帜鲜明地为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指明了方向。由此发现的问题就是,我国德育课程偏重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而在艺术、美学、文学历史方面的课程设置上相对不够全面,不容易给学生创造一种全方位的精神追求氛围和道德熏陶。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习美国高校的通识课程设置,完善和拓展德育的课程体系,使得道德理念的渗透更加的自然和完整。 2.中美两国高校德育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分析 (1)教学组织形式不同 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依托,重视对知识结构的全

16、面系统讲授,并且通常是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法。这种教学模式下的的德育课程给予学生明确的思想道德发展方向,但是这样做的不利之处在于,学生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系统理论知识,而不回去反思、质疑,久而久之就会缺乏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相比之下我们可以借鉴的美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中以教师引导下的集体研究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一种开放民主的氛围中开拓思维参与讨论。又加入教师的引导,使得探讨的思想核心不会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这种活跃、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师轻松掌握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的思想道德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2)课堂

17、的文化不同 我国在传统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熏陶下,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礼仪规范。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均以传统礼仪为标准,不会在没有征得老师同意的情况下随意提问,以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美国是崇尚个人自由的国家,高校课堂文化的特点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强,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问题,这被认为是一种自由民主的体现,教师也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JohnDewey.DemocracyandEducation.PennsylvaniaThe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201814-15,28,226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18、,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杜威著,王承绪等译.道德教育原理.杭州浙江教育,2018(107)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

19、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3JohnDewey.ExperienceandEducation.NewYorkMacrmillanPublishingCompany.1963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