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微课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4155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数学微课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职数学微课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职数学微课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数学微课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数学微课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职数学微课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往较差,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十分缺乏,尤其是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怎样能够打破这种僵局,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目前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微课教学能够起到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在分析了微课含义的基础上,就中职数学微课程的设计工作展开了详细阐述,最终就应用微课程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展开了详细论述。 中职;数学微课;教学效率 传统的应试教育形式已经促使广大的中职学生丧失了学习热情。而开展微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便是为了将某一核心知识点予以重点突出,借助于简短的视频展示方式来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理解并掌

2、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微课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当中的有效应用不但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同时还能够实现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因此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便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作用,据此下文将就中职数学微课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展开具体的探讨。 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这是近些年来在国际教育圈流行的一个词汇,这是一种教学形式可以应用到绝大多数的课程教学之中,它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 rose最先创造,采用了建构主义理论,主要的应用方式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在线学习,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方式。微课是通过最大化的压缩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讲解重点的教学知

3、识点,在大约十分钟的时间内讲清楚一个问题。微课不仅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详尽、精湛的学习资源,同时以其相对短小的视频长度,通过对于一些零碎时间的利用,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也提供了明确的目标。 二、中职数学微课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设计 学校的日常学习,这种情况基本相当于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即通过课堂上的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教学方式,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制作微视频的方式辅助进行教学工作。 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二)微课程资源结构设计 在对微课程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其进行特色鲜明的

4、命名,从而对学生形成吸引力;其次微课程要求的是内容短小而详实,因此必须对于教学重点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而引出要探讨的内容;虽然微课程时间很短,但是在时间上要求很精简却在内容上要求非常详实,对于微课程的主题思路过程的设计也显得十分重要;最后还要在知识点讲解完成之后对于学生要有一定的互动过程,从而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过程。 三、应用微课程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的各个方面,通过制作微课课件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一个类似现实生活的课堂学习场景,形象、生动的在课堂中再现生活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

5、同身受的体会生活中的具体数学问题,将场景应用带入到数学微课教学之中,例如在讲解函数单元的课程时,可以使用PowerPoint来制作一段细胞的分裂微课程,通过假设一个细胞分裂产生的数集为A,视频演示数集A中关于X和Y的函数关系来举例说明,挖掘背后的思维过程,发现学生对函数本质的理解状况,突出“两个变量x,y”,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y有“唯一”确定的值与x对应,“y是x的函数”。使学生通过取值范围感受数集A的范围大小,通过具体的、真实可见的方式来引出相关的课程概念,使学生能够切身的通过更加形象的方式理解、掌握函数抽象的变化概念。 (二)运用微课建构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

6、概念大都是需要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构建严密的知识体系,这也是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要点的最大困扰,而微课教学恰恰能够最大程度上的运用形象、生动的视频形式使数学概念不再那么抽象而变得具体起来,从而更加容易理解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关于三角函数的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可以运用相关技术软件制作动态的三角函数变化模型,通过PPT的方式展现出来,运用真实可见的三角函数动态模型从而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数学概念中建立起函数知识体系。 (三)运用微课解决问题,构建合作探究式学习 可以将课本中典型例题的讲解环节交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再通过制作微课课件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使

7、学生互相提问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自身的实际情况掌握知识要点的进度,通过学生之间协作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多维度,推动自身学习能力及知识水平的系统化、完整化、精细化的准确掌握。 (四)运用微课程拓展教学内容 要想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的要点,就不能只满足于课本内容的讲解及习题练习,还应当针对相应的数学知识概念进行深度挖掘,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通过观看函数概念微课程,结合学过的函数概念,请学生举几个函数的具体例子。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函数概念,把握内涵.教师根据所举例子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列举分别用解析式、图像、

8、表格表示?关系的函数,并尝试进行解决。通过将函数内容通过微视频形式展示给学生,能有效促进学生建立起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微课教学的内涵解读,论述了微课与中职数学教学的关系,微课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以及微课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开展微课程教学设计,应用微课教学方式,从而便可更加有效的提高中职数学的教学效率。希望本文关于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微课研究,能够为相关的中职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

9、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

10、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 张晓琪.微课优化中职数学作业讲评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1). 2 孙明红.从优质课展评看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1).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

11、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 杨传俊.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2、J.现代企业教育,2018,(10).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4 黄小洋,谢小瑜.基于教师微博平台的中职数学微课教学实践与思考以集合与元素教学案例说起J.现代职业教育,2018,(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