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79639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  杜克强  今年3月,先后到一些县市进行考察,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使之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目前我国农村人数最多的“知识密集性”群体。他们的状况如何,不但关系当今农村人口的总体素质,而且直接影响农村的未来前途。如果不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不会有高的起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

2、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而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师,必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一项带基础性、先导性、长效性的工程。  近些年来,我省农村教育投入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农村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一些农村学校难以留住学生,辍学率有所回升。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安

3、心农村教育的师资队伍,以巩固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加快改变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保证农村中小学有足额师资。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矛盾,有待积极化解。  一是农村中小学师资紧缺。省编制、财政、教育三家按XX年在校学生数核定了某市教职工编制,而XX年该市学生人数比XX年增加13.5万余人,教师编制却未增加。有些县,即使编制未满,招聘录用也受到限制,某县实有教职工比核定编制数少409人。据测算,该县“十一五”期间初中教师需补充600人,小学教师需补充1500人。 

4、二是教师的学科配置失衡。一些农村中小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停开或开课不足,勉强开了课的也没有专任教师任教,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授,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某市农村小学仅英语教师就缺300名。  三是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某市一些县、区农村教师50岁以上者占45%,某县一些乡镇小学教师平均年龄52岁。老的将退休,青壮的想进城,新的进不来,出现断档趋势。有不少教师体弱多病,某县一所中学初中仅有的四位化学教师,分别患有肺结核、乙肝、肝硬化,还得坚持工作。  四是农村中小学高、中级职称的职数比例远低于城市学校。按现行规定,农村初中的高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初中少8

5、-13%;农村初中的中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初中少3-8%。农村小学的中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小学少8%。实行评聘分开后,取得高、中级职称资格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得相应聘任的几率远低于县城同等条件的教师,有的农村教师获得高、中级职称资格后,要等6-8年才得到聘任。于是人心思走,拿到职称证书的中青年教师设法调到聘任几率高的城市或县城学校去;而在农村学校守老营者,年老病弱的比例大增。有关部门应抓紧落实XX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国务院决定),“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五是代课教师不但没有清退,反而不断增多。有的市,农村小学代课教师达3

6、082人,占全市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9.3%。有的县为减少财政开支,有编制也不让进人,以月薪200-300元雇请不具教师资格者代课,用一名在编教师的工资可以请2至3名代课教师,人事、财政部门觉得很合算,故乐而为之,而教学质量则得不到保证。有个只读过几年小学的代课教师教小学数学,知道三加四等于七,却说不清为什么四加三也等于七。有关部门应切实执行XX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的规定,“限期清退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不得使用编外人员顶编在岗人员”。  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迄未改变,仍沿袭建国初期优惠城市

7、、克扣农村的编制标准。按照省里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城市初中师生比为1:16.7,农村初中师生比为1:18。折算农村初中一个班(按54人一班计算,下同),比城市初中一个班少配0.23名教师,同样一所18个班的初中,农村初中比城市初中少配教师4.14名。城市小学师生比为1:18.4,农村小学师生比为1:23.5。折算农村小学一个班,比城市小学一个班少配0.61名教师,同样一所18个班的小学,农村小学比城市小学少配教师11名。这样大的反差,仅用农村学校每百个教师编制上浮3.5%的办法远不能弥补。农村中小学,成班率低,有些边远的小学教学点,两三个年级才十几二十名学生,至少也得配备一名教师。而且农村学

8、校多有学生寄宿,早晚自习、食宿安排、安全管理等等要增加很大工作量。这种特殊情况,决定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不但不能比城市学校少,反应比城市学校多,起码城乡教师编制应该一视同仁。省里编制、人事部门应改革编制工作中的城乡二元结构思维模式,在国家核定的全省中小学总编制数以内,对城、乡学校编制进行均衡配置。   三、要理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配置教育人才资源的职能作用。  XX年,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规定,“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交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据说到目前为止,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都落实了此项规定,只有两个省还没有做到。我省有的县,为了使教

9、育行政部门尽量少管些校长,慷慨地把一些“股级”校长升到“副科”,变成县委组织部所管干部。其实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并没有规定哪个级别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就不归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何况上级一直强调淡化中小学校的行政级别。还有一些县规定校长选拔任用归县委宣传部操办。宣传部管着全县校长的帽子,摊派发行各种报刊就更加顺手,一位农村初中校长反映,该校订购县委宣传部摊派的报刊全年费用高达一万四千元,市委机关报就得订24份;有的小学每个教师摊订一份市委机关报。宣传部一手拿官帽,一手拿订单,校长哪敢不订!这种管理体制的负面影响主要还不在此,而在于管事的不管人,管人的不管事,不利于学校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不利于县级教育行

10、政部门有效发挥主管全县教育工作的职能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规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我省的情况则是一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虚位,而县级人事劳动和编制部门则越俎代庖。有的县级人事劳动部门把教师招聘录用、职称评聘、培训等职能拿过去,变着花样开设资格考试科目,不管你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教师,都得参加计算机(信息技术)、世界贸易组织知识、“创新思维”(每年都有变换)等科目的“培训”和考试,每科收取60元至260元不等的费用,上不上“培训”课并无严格要求,而考试总是可以通过的。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

11、毕业生,竟然也得交260元钱,参加那几天的计算机培训。其实,教育部门比人事劳动部门更具有优质的培训资源,县里有教师进修学校,市和省有教育学院,用不着像县级劳动人事部门那样临时聘请教师(大多是向教育系统聘请)给培训班授课,既可减轻教师负担,又可提高培训质量,还可以避免为了收费而滥设培训、考试科目。  一些县级人事劳动和编制部门把本属教育行政部门的职称评聘、调配交流职能拿走,包揽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审、职称岗位职数设置,而且一杆子插到每所中小学,这对教师队伍管理工作干扰很大。对于如何根据不同规模不同学科区别设定一所中小学的高、中级职称岗位数,教育行政部门最有发言权而实际却没有多少发言权。教

12、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工作自身特点,根据各学校每学年班级、学生数量变化,有必要对教师作校际间的调整调动,而人事劳动和编制部门则以几年前核定的某校编制数和该校某种职称岗位设置数加以限制,致使无法调动。县级人事劳动和编制部门的管理,应限于总量控制,不宜微观到校,不要使教育行政部门失去及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职能作用,以免贻误教学工作。  考察当中,深感国务院关于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应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规定十分切合实际,十分有利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什么这些规定落实不到位,主要是部门利益在作梗。我们看到一个拥有4400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县,中小学教师占了80%,掌握对这些人考这考

13、那的“管理”权,事关某些部门的创收,“管理就是收费”,岂能不争。在这个问题上,依法对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具有管理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声音却最弱,他们反倒担心别人说自己争权。据说也有“技术”上的原因:县委宣传部长是县委常委,管人事劳动和编制部门的副县长也大多是县委常委,或在副县长中排名靠前,而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不但不是县委常委,还大多是党外人士。  部门利益也罢,“技术”问题也罢,都得服从法律法规。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中小学校长、教师,不但在上述国务院文件中有具体规定,而且见诸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这些规定不得落实的症结往往不在市一级,而在县一级。有的市委、

14、市政府,XX年就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下发了文件,明确应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县里就是不落实。政令不通发展到这等程度,必须下重手整治。省政府应牵头成立有教育、人事、编制、财政和监察等部门参加的专门督察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逐县落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对 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    名:张国生  学    号:XX0233  学  &nbs

15、p; 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    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

16、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

17、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mg=0 (1)  nsinm2x (2)  两式相比得tg=2x/g,又 tg=dy/dx,dy=2xdx/g,  y/x=2x/2g.  g=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

18、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  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2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而tg=r/h所以mgtg=m2r由以上几式得:  g=4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n

19、bsp;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20、则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

21、,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

22、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f =p sin     f      &

23、nbsp;    t=p cos     p = mg     l     图2-1  单摆原理图                                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

24、<5),圆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线,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小球位移为x,质量为m,则                      sin=              f=psin=-mg  =-m x 

25、            (2-1)  由f=ma,可知a=- x  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x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 =-2x  可得=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n

26、bsp;    t=2/=2              (2-2)                 t2= l           &nbs

27、p;         (2-3)  或             g=42                         

28、;     (2-4)  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试验条件及误差分析:  上述单摆测量g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

29、. 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5时两次不同摆角1、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与无关。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随摆角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  t=t01+( )2sin2 +( )2sin2 +   式中t0为接近于0o时的周期,即t0=2   2悬线质量m0应远小于摆锥的质量m,摆锥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长l,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

30、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                   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   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空气是空气的密度,摆锥 是摆锥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锥材料无关,当摆锥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  4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n

31、bsp; 上述四种因素带来的误差都是系统误差,均来自理论公式所要求的条件在实验中未能很好地满足,因此属于理论方法误差。此外,使用的仪器如千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前言。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及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以示对实验报告的负责,并便于读

32、者与之联系。(3)课题部分。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

33、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

34、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差;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7)结论。它是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8)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编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龚婕)  23 /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