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偶得.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0343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教学偶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作文教学偶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作文教学偶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文教学偶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教学偶得.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作文教学偶得 我所从教的乡镇中学,学生来自不同的乡村,语文功底比较薄弱,课外阅读量比较少,语言文字方面的储备不足,导致他们一提到写作就头疼,深感无东西可写,写不出新意。针对这种情?r,我在写作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收到明显的效果。 一、细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列夫说“我现在所有的不坏的东西,是生活赠给我的,而不是我创造出来的。”生活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写文章就是写生活。只有细心观察,深入生活,才能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第一手的写作素材。我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观察起,告诉他们观察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眼睛鼻子,不仅是感官更重要的是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这

2、样所得的结果才最真实最感人。 本学期我们以“美”为主题,写了不同素材的作文十多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养成了动笔前用心观察的好习惯。有写校园的景之美,师生情之美,同学情之美,有写家的,温馨之美,家人之间亲情之美。有写社会的,风土人情之美,家乡变化之美,好人好事之美,人与人之间真情之美这些都是学生经历过的亲身体验,经过细致观察而触动的灵感,写出的作文自然生动形象,细腻如画。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

3、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二、博览群书,丰富语言素材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

4、,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阅读就是吸收,吸收的内容越丰富,表达时才会文思泉涌。我为学生推荐了高质量的文艺期刊和时文美文,提供必读和选读书目。每周我都安排了固定的时间作为学生的阅读课,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把课内阅读培养的能力向课外阅读迁移。同时,要求学生摘抄和写好读书心得,并通过课前交流心得的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征文、读书笔记评比、读书经验交流会等,使阅读与口头表达、写作相结合。这样坚持了一学期,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欣赏水平提升了,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丰富了

5、,阅读和理解的能力也培养起来了。这种从读到记到说到写,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无疑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平中求新,巧妙运用素材 把平凡的素材写出新意,平中求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引导。近几年盛行的作文题目,一般关注学生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但是作为中学生生活阅历较少,经历无非就是家庭生活,学习生活,要把生活中的平常素材写出新意,就要求老师擅长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创新立意,敢于突破思维定式。比如写亲情之类的文章,我要求学生不允许写“我”生病了,爸爸妈妈半夜送我上医院或者每次吃饭,妈妈把鱼肉给我,自己吃鱼头这样老套的题材,启发学生从

6、别的角度另辟蹊径,学生的创作异彩纷呈,有写爸爸蹲下高大的身子为“我”系鞋带,有写妈妈陪我夜读的,也有写爷爷严肃苛刻“不近人情”不一样爱的其次,语言上如何出新,这方面我也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先让学生搜集有新意的词句,然后在比较和品味中总结方法,同样的内容怎样表达,才会独具一格,避免呆板生硬。一学期下来,学生在修辞运用,引经据典,词语、句式运用搭配,还有一些热门词的运用方面都有了自己的“一套”。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当然,要想作文教学成功,不单是以上两点。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还需要不断积累,创新,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