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若干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265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若干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若干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若干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若干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若干思考.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若干思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五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的对接,弘扬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以中小学课堂入手,从师资、学生身心特点、教材、制度、经费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为实现传统文化与中小学课堂顺利对接的工作提供参考。 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音乐;中小学课堂 G633.951 A 2095-3089(2018)10-0234-0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维系中华儿女血脉相连的纽带,是中华民族坚定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路

2、的强大动力。中国人民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令世界其他国家赞叹不已的艺术形式,诸如以长城、故宫为代表的建筑艺术,以瓷器、丝绸、剪纸为代表的手工制造艺术,以汉服为标志的服饰艺术。当然,还有以京剧为标志的传统音乐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音乐是文化的语言符号,传统音乐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当时社会和历史的产物,音乐中所描绘的音乐事项、表达的情感都是在当时社会文化大环境中发生和作用的,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风土人情、价值观等重要信息,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在此意义上,可以说,音乐是一块“活化石”。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定义及其教育价值 对于中国传统

3、音乐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表述。在此,选出笔者认为较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一是冯步岭先生在传统音乐基础教程一书中给出的定义中国传统音乐是指过去的,我国历代积累和流传下来的民族音乐,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在时间上侧重于民国之前(不包括民国)的音乐,很显然,不包括现代音乐。二是由王耀华和杜亚雄主编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把传统音乐定义为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注重音乐的民族性,不以时间段作为划分的依据,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世代相传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来

4、源于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主要包括古代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四大类,在此处,突出了传统音乐具有传承性与习惯性、社会性与民俗性的特征。在笔者看来,能否用通俗的语言表述为利用传统音乐创作形式和方法、表现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所用的音乐,此说法有待进一步商榷。 中国传统音乐汇集了歌唱、舞蹈、器乐、表演、曲艺等多种形式,单如今可考的民间歌曲就约有三十余万首,民间舞蹈音乐约有一千五百多种,民间器乐近百种,乐器三百多样,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各有三百多个种类。 可见,我国的传统音乐浩如烟海,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着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祖辈留给我们珍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音

5、乐文化的基础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对于每个公民而言,它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我们本民族的过去,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还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提高公民的艺术修养,能够有效推动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中感受文化,再通过文化进一步理解音乐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观,提高关注传统音乐的意识和自身的审美水平,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对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柯达伊曾经说过“只有首先让儿童生活在音乐的母语环境中,才能使儿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相比于成年人,青少年的接受能力

6、和可塑性较强,此时对青少年进行传统音乐的教育,使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这样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文化,契合了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丰富青少年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音乐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现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习近平主席也提出“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事业”。国家领导人越来越认识到当代大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尤其伴随着国

7、外多所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学习国学的浪潮,似乎使国内人受到了“刺激”,开始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正是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国内掀起了复兴传统文化的热潮,而在复兴热潮中教育行业首当其冲。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完善中?A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明确了加大力度弘扬传统文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传统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音乐教育界也兴起了“复兴传统音乐”“传统音乐进课堂”的热潮,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京剧进课堂”、“非遗进校园”、“侗族大歌进课堂”、“戏曲与戏歌进课堂”等。这些都是

8、为响应“弘扬民族文化”的号召搞起来的。一时间,“传统文化”炙手可热,此热潮涉及音乐、美术、体育等多个学科。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传统音乐在这一时期获得较大的发展,多种形式的传统音乐“触碰”到校园,并没有完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至于现在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抵触情绪、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够、政府关注的力度不够、功利性教育的弊端、经费过少、社会关注热度不够、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思想的冲突要想充分继承前人的精神财富,弘扬民族文化,就必须做出长远有效的规划来解决现在所出现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就推进传统文化进中小学音乐课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做出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众学者的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9、 三、建议 将如今传统文化所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发现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学校、政府、社会四方面的共同努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团队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条件。没有好的师资团队,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小学课堂的对接就不能很好的实现。尤其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现场看和观看视频是完全不一样的,高水平的教师能够亲自表演或演唱民间歌曲,声情并茂的表演能对学生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学生如果能够亲身亲身参与其中,将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会。而如果只是单纯地观看视频,将不会对学生产生很深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当然。这是也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10、来说的,毕竟老师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样样都会,对于音乐课程中偏重于活动、技巧性的内容,教师最好亲身示范,但对于偏重于欣赏性质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不示范,但也要借助多样的教学资源展现给学生,不能欣赏类内容一律省略不讲。 优秀的教师能够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结合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摒弃传统的将传统音乐文化知识仅仅变成了解音乐历史的另一种形式的文化讲授课。 优秀的教师能够克服自身的一些偏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去除对传统音乐的传统观念,帮助学生消除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如今,有些教师认为传统

11、音乐“老”、“土”,不时尚,以个人好恶来评判一种音乐的好坏,认为只有西方音乐才是潮流,是时尚。这种思想很明显是错误的。试想,这样的教师又怎么能承担起弘扬传统音乐的重任呢?优秀的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到有所侧重,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对于1-2年级,抓住这一时期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进行直观教学,采用教师表演学生欣赏为主,抓住这一年龄段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多组织一些简单有趣的具有民俗气息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对于3-6年级,这一时期的学生体验、感受的能力增强,相比于低年级的学生更有组织性,这时期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稍微复杂些的音乐活动,讲述民俗

12、小故事,唱一些富有童趣的民间歌曲,此时的课堂仍应继续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对于7-9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趋于成熟,参与公共活动的意识增强,这一时期,教师能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展现传统音乐,可以是同一曲目不同版本,真正以传统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且给传统音乐加入人文内涵,不光只是听几首民歌,唱几支小调,看几场歌舞,还要使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当地风俗等文化信息。 优秀的教师能做到有所侧重,对于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投入多的时间去组织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不在多,在于精,贪多就会“不消化”,也达不到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而好的师资团队,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三方的共同打造,政府应积极提倡教师进行再学习提高自身教

13、学水平,社会上成立高水平的教师培训机构,组建教师协会,采用1对多帮助,专门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学校应设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鼓励机制,集中组织教师学习传统文化,鼓励教师研修,并对积极再学习的教师进行奖励。 (二)教材建设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只有把传统音乐纳入到教材中,才能更好的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对接。音乐教材的编写一定要遵循艺术性与民族性并重,要使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器乐、戏曲和曲艺在教材编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制定教材时,仍需要注意两点 1.因地制宜 在编订教材时,应首先考虑到当地人的方言,切忌本地人听过于纯正的外地民歌,就如同一个生在东北的人听原汁原味的广西

14、山歌一样,方言不通听不懂,非但达不到弘扬传统音乐的效果,反而会闹出笑话。中国是以普通话为官方语言,可如今的民间歌曲大多是由当地的方言进行演唱的,用方言演唱才更“原汁原味”,有些民歌用“普通话”唱出来就会变了味,对于这种类型的民歌,应以欣赏为目标。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风”,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却反映了我国庞大的方言体系。根据地域不同,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客家话区九大方言区,不同方言区之间千差万别,不同方言之间的人如果不用普通话,沟通起来都困难。尽管在一个方言区又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但总体上是听得懂的。所以在编撰教材时,

15、要把方言这个重要因素考虑进去。 另外,还要考虑当地人的生活习俗、价值观等因素。就如同“夫殊方异俗,歌哭不同。使错而用之,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戚,然而哀乐之情均也”。各地的风俗不尽相同,有些地方的人会喜极而泣,存在着“哭嫁”的风俗习惯。特别是有些少数民族存在着一些禁忌,如果教学内容与自身的风俗习惯、价值观相违背,就容易激?l学生内心的抵触情绪。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鼓励使用“三级教材”,教本地编写的教科书,弘扬本地区的传统。这样就不会出现以上这种情况了。 2.学情分析 制定教材时,还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受教育的对象,为使教育活动有意义,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再本文,我们讨论

16、的是传统文化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对接,自然,中小学生是我们的主体,是我们实施活动的对象。那么,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首先,应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而具备的心理特点来选取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编写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加入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插图,文字简单说明即可,以活动和欣赏课程为主,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地当时的风土人情。其次,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年龄段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相比于低年级,高年级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理解一些抽象的文化信息显得更容易些,且高年级的乐感、表达能力较强,可以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一

17、些稍难的歌唱、表演。最后,应考虑学生的生理期。对于初中男生,正处于变声期,设计一些演唱类内容时,音调不能过高,音域不宜过宽。 (三)制度保障 制度是传统文化进课堂的保障。为使传统文化与课堂的顺利对接,必须充分引起各级政府机关的重视。首先,政府要加强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改正过去“西方文化中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把他们培养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公民,为传统文化进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紧接着,教育部门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建立完善的教师任用制度,当下的教师资格考试的考试内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省考,主要考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另外一种是国考

18、,笔试主要考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凭借这样的形式根本就没有把传统文化纳入到其中,教育部门可以从此处下手,把传统音乐也列入到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同时,教育部门可以把民族音乐的讲授列入到教学大纲中,完善教师制度和用人制度,将传统音乐列入到音乐教师考核体系的一部分,根据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来判断教师在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方面是否合格,把弘扬民族音乐落实到实处。笔者认为,此处不是让学生表演民间舞蹈或演唱民间歌曲,而是以辨识题的形式出现。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单独设置民族音乐这一门课程。最后,文化部门应该坚守住最后一道防线,积极保护传统文化,建立完善的民间非遗的保护制度和监督制度,对那些中

19、饱私囊的人员予以严厉的惩罚,同时实施传统音乐培训计划,突破仅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带几个徒弟的狭窄传承局面,应当面向全社会,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学校教育抓起,扩大非遗的传承人群,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师研修活动。对一些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应立马进行“抢救”,对这种文化形式进行记录,有序做好留影工作,使传统文化不至于消失于“无声”。健全传承人医疗保障制度,给他们购买医疗保险,开通医疗绿色通道,保证传承人良好的身体条件,控制、降低因为健康问题给文化传承带来的风险。 (四)经费支持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切实弘扬传统文化,相关部门口头支持是绝不行的,必须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是对传统文化的源头保护。如今,国家已经给予一定的经费,自2018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予以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0.8万元,2018年补助标准提高至1万元。2018年起,非遗传承人补助提高至每人每年2万元,用于专款专用,开展展演展示、资料整理、学术交流、带徒授艺等传承活动。将有效解决部分传承人传习活动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并且中央直属单位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传习活动补助由文化部一次性直接发到传承人个人账户,可以有效避免了以往资金周转环节多,下达时间长的弊端,避免了无故克扣的现象。接着,应对学校给以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以组织传统文化展演活动的开支和师资队伍建设费用,

21、解决学校的经费窘境。 四、总结 说到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小学课堂的对接,并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一段时间,急而求快只会适得其反。如今我们只能在摸索中前进,相信我们通过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端正自己的观念,提高传统音乐的教学水平,致力于因地制宜地编写出一本具有民族特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教材,政府、教育、文化部门相互协作,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制度,来为实现两者对接提供保障,再加上经费的支持,合全社会之力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不了多久,实现完美对接,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 1肖川.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8年版)解读.武汉湖北教育.19798-34. 2冯步岭.传统音乐

22、基础教程.开封河南大学.2018.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2018. 4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州福建教育.2018. 5李慧娜.豫南农村大铜器民俗活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6常若凡.河北省高等院校开展京剧教学活动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7琰琰.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高中传统音乐教育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

23、,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8韩文瑾.作为文化传承的学校音乐教育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8. 9张计.我国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协同发展探析J.学术交流.2018(19

24、1). 10梅映.音乐课堂中戏歌与戏曲相结合的教学艺术J.音乐天地.2018(06).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

25、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1赵丽.“京剧进中小学课堂”与当前高师音乐教育调整构想J.中国音乐.2009(04).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2俞佳.培养兴趣让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J.江苏教育研究.2018(11). 13张泉.一条艰辛的文化传承之路侗歌进课堂二十六年回顾J.音乐时空.2018(06). 宋小娟(1993-),河南焦作人,信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