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019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教材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教材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教材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教材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教材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教材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我国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重视语法和词汇等学习能力的培养,却忽视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学习,这也直接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事倍功半,止步不前的局面。本文结合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探讨了结合课文知识、重点词汇和专题讲座的系统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可行性。 跨文化;21世纪大学英语;教材 G642A1006-026X(2018)04-0000-01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来自不同组织和文化背景的人就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交流的技巧和能力。其核心是是否能准确恰当的进行交际,这包括语言的交流也包括文化知识的交际。所以,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

2、养,需要把大学英语教材和跨文化教学结合起来。21世纪大学英语是笔者所在学校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语言规范,文体多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提供了丰富的英美社会概况和文化背景资料,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材料。 二、语言与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著名学者胡文仲指出“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任何语言不可能独立与文化而单独存在,同理,任何割裂文化学习的语言学习都是不可能的。不同的群体形成不同的文化体系,不同民族的

3、语言折射了其独特的文化。 以21世纪大学英语为例,其读写教程在针对语法、词汇和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包含了西方社会的各方面介绍,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名人介绍、社会生活以及风土人情等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背景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三、基于教材的跨文化教学策略分析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为了更接近自然学习的状态,英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点的学习,熟悉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熟悉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以跨文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趣味化和立体化。以下笔者将从不

4、同角度探讨基于教材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1.加强课文相关文化知识的系统化 21世纪大学英语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套教材所包含的跨文化知识,其选文时代性强,兼具人文精神和开放意识,内容涵盖时事,政治,经济,教育,风俗,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满足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学习需求。以下笔者将从宗教观、价值观、风土人情等方面来介绍教材中的相关文化知识,以期形成系统化的学习。西方人的生活和宗教息息相关,宗教贯穿他们生活的始终,从出生的洗礼,结婚的教堂到死去之后的葬礼,宗教密切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在读写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The Washwoman中She could have begg

5、ed at the church door or entered a home for the penniless and aged.在西方国家,很多生活困难者会三五成群的出现在教堂门口,向进出教堂的基督徒们乞讨;正如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Stevie Wonder里提到的He was brought up among church-going people whose faith helped them bear the poverty。文中常去教堂的人指的正是心中充满怜悯慈爱,拥有坚定信仰的人。价值取向的不同。西方崇尚个人主义,但是在中国,个人主义是集体主义的反义词,与中国的传统美德背道而

6、驰。在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五单元Hold Fast to your dreamsThey told her that prospective students seeking more financial aid are eligible only if they have lived apart from their parents for a minimum of two years.只有那些离开父母至少独立生活两年的学生才有资格得到学校的经济资助。反观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很多人都是依靠父母的资助求学的; “啃老族”甚至成了社会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每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风土人情都是各异的,如果

7、不详加了解,通常会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在读写教程第三册第五单元The ABCs of the USA中Americans have policies to cover every possible risk,no matter how remote.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美国人的这种行为,而只能从他们不同的社会制度来解读这种不同。 2.倡导以跨文化学习为导向的词汇教学和文化思考 教材涉及到的跨文化材料毕竟有限,教师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运用词义挖掘、习语对比、翻译对比等文化教学方法,配合课前陈述、搭档练习、即兴问答等教学课堂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或采用英语音频和视频材

8、料,图片,读本等资料,使学生能直观的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上,教师可以多花点心思,从词汇的使用、术语的讲解、中英句式结构的差别、现场情境的创建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培训,逐步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教学选材上,教师不仅要挖掘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还应该创造性的开发与课文相关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跨文化知识。教师应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语言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同时在课内外尽量为学生创设合理的语言使用的交际环境,使学生逐渐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最终达到二语习得的最终目的。 3.开展跨文化第二课堂和专题讲座 教学改革视角下得

9、大学英语教学不仅重视课堂内部,而且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影响。开展跨文化第二课堂活动,能使学生主动探索文化知识,发现文化差异,体会文化冲突,实践跨文化交际策略。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给了学生学习和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渠道,多角度的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跨文化专题讲座应该被大力的推广,比如英美概况,英美诗歌赏析,跨文化商贸谈判等等,让有兴趣的学生能多方位的进行熏陶学习。 四、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进一步建议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

10、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倡导文化融入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首先,教师要对自己高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修养。在语言和文化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融会贯通。在信息化的今天,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学习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技术,重视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要善于将深层次的文化教育与

11、普通的文化、高级文化的教学结合起来。其次,英语学习不仅是字词义的学习,更是语言和文化整合性的学习。基于我们的现行教材,创造性的把跨文化知识体系化,全面化,趣味化,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步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

12、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 2王振亚.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北京语言大学,2018. 3姚政芳.学习外语应该具备“跨文化意识”N.现代教育报,2018(3).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

13、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