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学经典教育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026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文学经典教育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文学经典教育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于文学经典教育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文学经典教育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文学经典教育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文学经典教育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 内容提要:当前,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阅读以娱乐性的情感题材、搞笑题材、“穿越”题材和“宫斗”题材为主,这与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高校教育机制有关。扭转这一现状,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要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入手。 【分类号】G641 文学经典阅读具有显见的时代价值。首先,文学经典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心灵的交流,领悟真善美,塑造健全的人格。其次,文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生境界有着有益的影响。如朱熹所言,读书足以变化人的气质。第三,文学经典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经典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观

2、念,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意识,绝非当下流行的那种消解一切价值的“大话文学”、“搞笑文学”所能比拟。而在那些以理工专业为主的高校中,由于个人兴趣、整体氛围的差异,文学经典的阅读活动似乎较综合性大学更难开展。在一个文学影响力低迷,传统的纸本文学阅读日渐式微的年代,这些院校的大学生们对文学经典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否还在学习和阅读?目前的课堂教学载体和校园文化活动载体是否能有效促进同学们对文学经典的认知?本文试从现状出发,提出改进和改革的若干思考。 一、理工科大学生文学阅读的现状 在笔者供职的浙江海洋学院,据2014年9月的最新数据,纯文科院系(人文学院、外语学院)在校生仅占全校11.28%,即使加上文理

3、兼收的经济管理学院,也不过占到全校在校生总数的21%,虽云综合性大学,实则以理工类为主。据笔者十几年来的观察,一届届的学生对文学经典的了解越来越少,在最近对中文系大二学生(约80人)的一次现场提问中,发现读过名剧牡丹亭或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三者任一部的学生还不到5名。中文系尚且如此,更可推想其他专业。 在调研中发现:近几年的图书流通过程中,考研类、计算机类、外语类等书籍备受青睐,而文学经典名著遭冷落,借阅率明显下降。 学校图书馆提供的数据显示: 自2010年以来,文学类图书一直以30%上下的借阅率高居榜首,但是细细推究借阅率最高的图书品种,几乎不见文学经典的身影。2010年借阅率最高的文学

4、图书是:魅惑帝王爱笑倾三国诛颜我的皇后:女儿当自强.下异时空情恋之清水漪澜奋斗.上品三国风云人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猪是的念来过倒:猪和人都喜欢的爆笑大杂烩爆笑无厘头:生活无处不笑。没有一部文学经典,全部是青春、情感、穿越、搞笑题材。 2011年文学类十大热门借阅作品是:锦夜沧海明月.沧月作品集.拜月卷.2版斩情丝权咒诛颜错嫁良缘之洗冤录我只是难过不能陪你一起老一座城池三重门晨光搁浅。这些作品大多出自网络写手。从题材看,以“宫斗”为主。其中借阅次数最多的斩情丝,共被借出54次,该书讲述的是“皇后重生,孤女深宫复仇”的故事。 2012年,在榜单出现的图书是:你若安好三重门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景年

5、知几时像少年啦飞驰谁动了我的奶酪我只是难过不能陪你一起老活着.2版左半边翅膀三生三世桃花依旧。这里仅出现一部当代文学名著:余华的活着。 2013年,出现在榜单中的有现代文学名著倾城之恋半生缘和小团圆(均系张爱玲作品),当代台湾作家、文化学者龙应台的野火集孩子你慢慢来,也有诺奖呼声甚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其他上榜的文学类图书,还有辛夷坞的我在回忆里等你,灭绝的相贱恨晚等。大量现当代名作、佳作出现在这份书单中,令人稍觉欣慰。然而古典文学佳作则付诸阙如。 由上述事实可以看出:学生读者喜闻乐见的主要是畅销书、青春读物,大多都是有着明确市场定位的情感、怀旧、励志、搞笑等内容的文学作品。影响他

6、们接触、阅读文学经典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既有学生自身原因,也不乏社会因素;既有外在的因素,也与文学经典本身有关。从学生方面来看,多年的应试教他们远离了经典,现在,他们更倾向于读新潮、时尚、消遣性的作品;另外,就业求职的压力使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英语、考研、考公和计算机上,而文学经典读起来既费力又“不实用”。 从社会因素来看,一是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不少经典又已经搬上荧屏,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很难让人把大块时间用在“啃”经典上,整个社会已形成“快餐式”阅读现象。大学生对文学阅读的选择,受流行文化的影响较大,如近年“宫斗戏”和“穿越戏”充斥荧屏,也促使他们寻找相关读物。而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

7、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则极大刺激了同学们文学阅读的兴趣,所以在2013年,莫言作品的出借率大幅攀升。 另外从高校教育机制来说,虽然1987年南京大学匡亚明校长倡导恢复语文,但大学语文教学并未在所有大学普及,即使开设了,其课时量也被压缩得很少,效果欠佳。从文学经典本身来看,其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深度使得一般学生望而却步,再加上阅读经典没有明显实用价值,花了时间却不能立刻奏效,因此学生缺乏热情、兴趣和精力的投入。 随着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恢复,“书香海院”、大学生百篇经典阅读活动、中华经典美文诵读等围绕文学经典阅读的校园文化活动展开,可以看出文学经典的阅读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目前理工院系的文学教育存

8、在的问题 从理工院系的课程结构看,专业教育和以英语、计算机、思政类课程为主的“通识教育”构成其主体,而人文素质类教育则体现在大学语文等少数课程教的学活动中。强化文学经典阅读的指导,应首先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基于大学语文的人文学质,其目标应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的阅读鉴赏能力,通过专职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中提升人文素质,提高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就大学语文课程而言,目前的问题是: 1.侧重阅读的工具性,忽略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大学语文读本基本上以文学知识体系的传授与学习为主,多是文史知识、古汉语知识(包括古汉语语法、诗词格律知识)、常用写作知识,关注点仍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9、之上。 2.教材对象笼统,缺少针对性。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学修养不同,有的学生认为深,有的学生嫌浅;有的学生希望面再广一点,有的学生则要求某方面还深化一些。但教材统一,文本统一,面对教学对象的需求难以适应。 3.选文的比例有待调整。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虽经几次修订,但124篇文章中古文仍有91篇,占到73%。外国文学只有8篇,占6%。古典文学所占比例过大,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所占比例过小。究竟古今比例各占多少比较合适,还需科学论证,深入研究。 4.教材内容与现实脱节。选目一般以古文为主,以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为辅,与大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基本上没

10、有。现代社会中充满活力的语言及富有时代特色的语文范例更难在文本中找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文本滞后于当下社会生活的被动状态。许多学生认为,教师讲解的作品与他们的生活差距太大,没办法产生持久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一门用处不大的课程,好像得不偿失。这必然出现课堂上教师极力推荐,学生兴致寥寥,上课随便听听,下课弃之一旁,反而自己去寻找网络文章。 5.文学经典的讲授问题。一方面教师在努力从多方面探讨每一部作品。另一方面,课程的公共课属性及有限的教学时数,又使得教师很难深入,往往根据课本说教,为了上课而上课,并没有把文学教学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人文素质、读写能力紧密联系起来。 6.教

11、师教育观念与专业素养能否应对不同专业背景的理工科学生?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下、文化视野的狭阔、思维活跃的程度、自身阅历的多寡和思想的深刻度直接影响着他对文本的选择、处理和使用,影响着他的教学效果。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是中文系科班出身,具有相对坚实、丰厚的专业知识,但面对工科学生是否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领他们进入经典文学的世界并从中获益?如果仅仅停留于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方式老化,文学教学枯燥乏味,令人生厌,就背离了文学教育的初衷。如果不思教学手段的转变,蹈袭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势必造成工科学生对于文学经典的隔膜和排斥。 7.随心所欲,曲解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突出个

12、人趣味和个人知识结构的专长,对细小问题发隐掘微,脱离文本倾向严重;或者撇开教材篇目,自行另选作品。虽然也可能给学生以趣味上的引导和文史知识的补充,但是完全不讲规范的教学行为也造成重点不突出,主旨不明确,反而达不到课程的预设目标。 三、引导理工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路径选择 结合实际来看,理工院系学生了解、阅读文学经典的主要渠道就是通过大学语文课程以及校园文化活动,课程教学可以全面覆盖,而校园文化活动却不能强迫参与,活动效果也很难掌控。例如我校的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活动,已举办三届,与领导、教师的过高期待形成反差的是:活动参与人数较少,且主要以人文、管理等院系学生为主,很难讲在全校范围内的影响有多大。

13、 目前可行的办法,一是继续推进大学语文的课程改革,二是围绕经典诵读、学习与传播开展多层次、多形态的校园文化活动。 针对理工院系的大学生,可采取大学语文分班(实质是分层)教学的办法。分班标准以两项成绩作参考,一是高考语文成绩,二是入学后的语文水平摸底考试。提出这个办法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学生语文程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师在讲解作品时不易把握难易度,大班教学也使得教师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不同程度的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期待值不同,使得教学很难达成互动。而实施分班后,学生程度相对整齐,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难易适中的教学篇目;二、适合学生程度的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互动,营造一种民主、合作、探讨

14、的新型师生关系,多形式的互动交流取代单向面授式的教学形式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三、便于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需要。 教学中可采用弹性的班级编制,通过测试手段,为那些有志于改变学习环境、追求更高意义的人文教育的学生,提供变更层次、改变班级的机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把握住几个层次间的级差,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具体而言就是: 一级教学标准应针对语文基础较差的群体,适当做一些中学阶段语文教育的“补课”工作,即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这一工具,用区别于中学阶段的新的教学材料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

15、确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立足于言语形式教育,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的丰富人文内涵及科学精神。 二级教学标准针对语文程度适中的学生。以传授语文知识、文学知识为基础,强化语言交际能力,注重阅读分析、写作能力、赏鉴能力的培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文和文化经典名著的积累和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三级教学标准针对语文程度较高的学生。以说、写等输出性训练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自觉参与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实现思维教学和知识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敢于大

16、胆思维和富有表达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内容设置上,一级班的教学内容可增大应用文写作训练内容的比重,以强化语文教育的实践性;二级班的教学内容可增大普通话朗读训练内容的比重,以强化语文教育的针对性;三级班的教学内容可增大经典作品审美赏识内容的比重,以强化语文教育的人性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着五“重”五“轻”,即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面对这一普遍性的问题,结构性、全局性的调整还有待时日,作为补救方案,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经典阅读、研讨活动,不失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可行路径。 根据目前高校的实践情况,笔者提出如下

17、建议: 1.策划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文学经典走进学生生活,真正成为他们成长中的良师益友。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该校近年成功策划“书香海院”活动,每年都有为时一个月之久的系列活动推动文学经典的阅读与传播。通过寻找书香达人、书香班级来表彰爱书人,提倡阅读行为。通过发布“借阅排行榜”发现学生的阅读趋势,及时总结文学教育中的缺失。通过百篇经典阅读及征文活动,引导大家关注经典、亲近经典。根据视觉文化年代的特点,通过书签/海报设计大赛,以可视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经典中的精神内涵。 2.成立相关学生社团。利用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优势,借助校内专家的引导能力,在学生中开展文学经典阅读计划,组织读书报告会、交流会、诵

18、读会、分享会,点燃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激情。 3.依托新媒体平台,如开办经典阅读网站,或利用微信公众号,通过多方位引导,促使学生了解、熟悉、阅读中外著名文学经典作品,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的目的。 在一个崇尚物质的年代,社会上的种种负面思潮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大学生们的处世情怀。用阅读文学经典的形式,实现与大师的对话,达到传承文化、涵养智慧、塑造人格的目标,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从大学语文的课程改革入手,辅以必要的校园文化活动设计,是实现这一追求必要的、现实的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秦良杰,男,生于1973年8月,河北省邢台市人。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在职博士生(研究方向:当代戏剧影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