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2199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思考 近年来,有关中小学生受伤害和伤害他人的恶性案件屡见不鲜,既令人触目惊心、又让人扼腕叹息。十八届四中全会从依法治国战略全局出发,有针对性对中小学法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进一步认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正确分析目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困境、努力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学校法治教育的作用,我们义不容辞。 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青少年普法工作,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

2、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法治理论“三进”提升到了培养和造就“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的高度。这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切实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我们任重道远。 一、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一)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构建和谐社会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仅牵动众多家庭幸福,也事关社会稳定、民族兴衰、社会和谐。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不容乐观,呈现出“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的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平均年龄降到14-15岁,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

3、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第三大社会公害。不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严重现象,还是曾经出现的数起高校学子投毒、故意杀人等恶性案件,在反映出行为人法制意识淡薄的同时也折射出学校法治教育的缺失。 学校充分发挥未成人教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体系;用法治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让孩子懂得尊重善待生命、遵规守法、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帮助青少年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完成学业。这样既能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又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二)有效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4、近年来,青少年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不同程度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对青少年身体、心理、精神层面的伤害,使部分未成年人心理扭曲,甚至可能剥夺青少年幼小的生命。关键在于当前青少年法纪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法治是一种精神,一种素养,应该从娃娃抓起。”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让青少年学习一些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与父母、老师交流思想,避免因相互不理解而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对于老师、家长的一些不正确想法和做法,要敢于拒绝。引导教育青少年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

5、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这样既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又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对个体的成长大有裨益。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培育法治信仰,离不开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公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让法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普法教育的有效性,做到人人知法懂法信法用法。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困境 (一)学校评价方式单一、片面 目前,

6、中小学教育中唯分数论现象普遍存在,评价机制不科学、不全面。学校教育中很少真正顾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不用说法治思想教育,学校法制课堂流于形式,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法,用分数衡量、替代人的道德行为、守法行为的现象令人难以苟同。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曾经说过,“育幼无方,则民意绝,乱必滋生,而上位危也。”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否得当,轻者关系到学生的未来,重者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未成年犯上学期间所在学校开过法制课的为40.1%,没开过的为59.9%,学校法制课程 “提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现象普遍,这样一来,一些学校学生违纪现象突出,校园暴力事件也时

7、有发生。 (二)法制课程开发亟待完善、法制教育方式有待探索 目前,法制教材建设滞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法治教育专门教材,大多数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空洞、乏味,偏离青少年生活。同时,“坐而论道”的法制教育课堂模式有许多不足之处形式单一,教师流于形式、走过场;只呆板灌输各类法条,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严肃,使学生无心听讲,不认真对待,甚至厌恶。“运动式”的法制教育起不到普法宣传、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的作用,无法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面依法治国,需要不断提升公众法治理念,涵养社会法治信仰。将理论根植于现实,对照现实讲道理,才能让法治理论脱去“高大上”的外衣,真正走进生活、走进内心。 (三)专业师资不足、法制教育步履维艰 所谓“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及其对待法制教育的态度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法律素质直接影响到法制教育教学行为,关系到学生的法律意识,影响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表现。目前,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授法制课的老师大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法律培训,甚至出现一些教师侵犯学生的现象。加强教师的法律、法规教育培训,提高教师法治素养十分必要;健全中小学法治教育的保障机制,也是开展好法治教育第二课堂的必然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