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问题及矫正对策.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4122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问题及矫正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问题及矫正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问题及矫正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问题及矫正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问题及矫正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问题及矫正对策 学校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留守儿童作为一代特殊的教育对象使得学校教育呈现不同的风采,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管理外,也要给予他们心灵关怀,要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无私的爱。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道德问题 1.拜金主义至上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这使得他们极易产生价值和认识上的偏离。人民日报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在于“道德滑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出打工给农村地区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提高。但是近年来,人们急切致富的心态迅

2、速膨胀,那种伦理道德与社会发展相悖的“怪圈”也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在“打工潮”带来的“拜金主义”的影响下,家长们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并不关心。儿童期是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中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缺失使得儿童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形成有了一定的缺口,家长对儿童教之以事方能晓之以理。不重视对儿童做人的教育,是目前农村家庭道德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2.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由于缺乏父母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许多留守儿童的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调查中发现,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有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以个人利益为重,6%的留守儿童宁愿牺牲集体利益,也要满

3、足个人利益,这充分反映了大部分留守儿童集体主义观念的淡薄。还有11%的留守儿童选择以集体利益为重,表明有少部分留守儿童意识到了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并能身体力行。 3.道德心理不健康 由于正常的心理环境缺失和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加之缺少父母的关爱及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形成了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集中表现为任性、抑郁、苦闷、焦虑、冷漠、敏感、孤独、自卑、不安、胆怯和自我封闭等。这些有着强烈自卑感的儿童在某种程度上会失去对社会的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信任感,这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超过半数的父母明显感觉到孩子留守后变得沉默

4、、孤僻。我们知道,融洽甜蜜的亲子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经常性的亲情交流对儿童良好情感的培养不可或缺。 4.行为失范 由于留守儿童道德观念混乱、道德情感发生变异,加之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监管,许多过错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和制止,久而久之必然引起其道德行为失范,危害他人、集体甚至社会。这主要表现为(1)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不听教师管教,经常打架斗殴。(2)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着不爱护公物、不诚信和小偷小摸等不道德行为现象。 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的解决对策 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认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在中国这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农

5、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作为重要育人机构的学校和家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 1.优化家教环境,重视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尽量不要双双外出打工。尽快脱贫致富摆脱家庭经济困难的处境固然重要,但是,子女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子女和整个家庭的未来,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这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此,父母一定要仔细、周到、妥当地考虑和安排好子女的事情,既要争取改善经济条件,又要保证孩子的有效教育和监管;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人和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其次,充分考虑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不是选择一个能照顾孩子衣食住行的老人就行。如老人确无教育能力,就留下一方。实在不

6、行就将子女带在身边自己监管。 第二,儿童的祖辈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自己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从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转移到孩子的教育上。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 第三,书信、QQ视频等多种途径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家或学校的表现,把握孩子发展的动态过程,及时指导教育孩子。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关心他的,使留守儿童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 2.提升学校育人氛围,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应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有效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各方面发展变化状况。专项档案应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学

7、习情况及心理发展变化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既可以保持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沟通家校教育,掌握学生双向表现,统一家校教育口径,又可以及时发现留守儿童身上新的发展变化和新出现的问题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二,组建留守儿童特别小组,指导留守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受伤的心灵,补偿留守儿童的亲情和父母的爱,以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与孤僻,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人关心的,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关怀。学校要肩负“指导家教、优化家教、环境育人”的重担。在这方面要定期召开家长(或留守儿童监护人)会,班主任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班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通报学生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做到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 第三,开展以“帮扶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鼓励他们结伴同进。在班级为留守儿童的生日唱支歌,送小礼品;在学校组织留守儿童课外兴趣小组、“我能行”才艺展示或竞赛活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留守儿童可以共同活动。还应做好心理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让留守儿童心里话有处说,以便及时疏导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