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模式.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556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模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模式 多模态互动模式在大学英语多媒体听力教学环境中的引入,使课堂呈现出一种立体式的教学形式,使教师的课堂表述更为充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性及知识的获得性大大提高,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投入时间长,见效慢等问题。本文以互动教学的内涵以及多模态理论为基础,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为切入点,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模式进行探讨。 多模态;互动教学;英语听力 李雨虹(1977-),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法。 G642 A 1002-2139(2018)-12-0-02 著名语言学家Kras

2、hen曾说过语言学习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教育部在2018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其中对于大学生听力技能方面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一点从现下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题型改革中可见一斑。 1、多模态及其相关理论 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顾日国20

3、18)。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是一个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新兴理论。在欧美,对于多模态话语研究最富有成果的 Kress & Wan Leeuwen指出多模态是多种符号模态相结合的交际过程或交际产物。国内最早研究多模态的是顾日国和胡壮麟。顾日国指出“多模态教学方式通过使用不同的媒介把静态的资源(包括服饰、发型、脸型等)和动态的资源(包括语言声音、表情、动作、姿势、目视等)纳入教学过程,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多感官充盈的体验,引起多层次的联想。”胡壮麟(2018a1-10;2018b3-12)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了多模态化和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多模态教学

4、这一概念是由New London Group在2018年提出的新术语,其主张教师利用互联网、视频、图片、声音模仿、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及手段来调动学生诸如听觉、视觉、触觉等多体验和多感官的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从而使学生亲历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互动。随着超文本时代的到来,多模态交流(multimodal communication)已经成为社会交流的主流,图像、颜色、音乐等曾被认作是副语言的符号,越来越多地和语言符号一起,共同参与意义的构建。 2、互动教学的内涵 Michael Long首创了互动假设(the interaction hypothesis) ,他强调语言习得中的互动,

5、即意义的协商,在二语习得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就是“互动假说”。他认为互动的增强是源于对话者之间的理解歧义,而对话中的语意协商和调整可有效地将语言输入、输出以及学习者的内在能力连接在一起,解决理解歧义问题,促进第二语言习得。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互动的本意是指相互作用 (interaction),既指抽象意义上的双边的传播与反馈,也指具体意义上的相互作用。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学层面出发,互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instructional context)。 互动教学指与教学相关的一切人及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主要存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

6、以及学生与网络资源的互动。 3、多媒体听力教学中多模态互动 3.1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在现行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中,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根据课堂性质,一手为学生准备、展示教学信息,教学内容固定在规定的教学框架内,教学资源仅限于平面的纸质材料,单介质,单模态,很难满足不同教学对象的要求;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单向接受及被动学习,对教师所教内容进行机械模仿,没有全方位的利用各种感官,习得知识较为呆性,难于巩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以“控制-服从”为主要行为模式,相互切磋型的互动较少。同时,由教师发起的互动占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改变听力课堂这种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

7、增加课堂的互动、交际和趣味性,多模态互动模式的引入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3.2 多模态互动模式 多媒体听力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是学习者、多媒体课件、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及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的多模态互动。学习者(主体)通过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情景”、“协作”、“会话”条件完成知识建构,实现个体化学习;教师(主导)主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挥主导作用,设计和构建学习环境(Bates,201875-101)。多媒体环境下的多模态互动学习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网络资源为教学资源,在网络环境下,教师通过对课堂的教学设计,应用教学策略,组织并指导学生的语言习得,使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处于应激状态,迫使他们

8、在变化的情景语境里主动发现、主动思维、主动探索,促进语言与情景语境之间的契合,使学生与教师、其他学生、计算机、资源等产生多向的互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外语学习者的创新意识,使得语言学习成为一种更加自然合理的行为模式(杨永林,20189)。多模态互动模式通过图像、录像、声音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真实的听力语境,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个感官使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听力学习接近最佳效果。下面分别论述它们之间的多模态互动。 3.2.1 师生之间的互动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互动形式。针对教学内容中的各类文化点、知识点,教师可以采

9、取设置任务的方式,充分调动所有模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激发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的前提下,引导、启发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的及时思考,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并通过自主意义的构建掌握目标语的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BBS、MSN、email、QQ聊天、微信和教学平台等方式实现在线实时和非实时互动,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督促、辅导和检查学生网络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促进学生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及反馈也会激发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师指导性课堂角色的发挥。 3.2.2 同学之间的互动 网络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与人

10、之间的交流更为方便、便捷。多模态英语听力课堂的协同性和超文本性从最大程度上促进了同学之间积极、有效的交流与合作。生生互动作为教学互动的重要方面,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针对相关教学主题设置一定的任务,学生在多模态教学资料辅助下,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完成老师设置的任务。这种对于信息的讨论、吸收、强化、巩固、重复、修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欲望,提高了外语交际能力,强化语言技能。 3.2.3 学生与多媒体和多模态网络资源之间的互动 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多模态网络资源集中了音频、视频等多种交互符号,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料,为听力学习创建了最为形象

11、、逼真的语境。在这样的语境下,文本和超文本的综合性资源将学生多种互动模态即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发音器官有机结合起来,使文化导入处于一个立体、活跃的多元化环境中,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学习文化的热情。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资料了解并欣赏各国不同的文化元素,可以通过音频材料、音乐方式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阅读网络提供的海量文字了解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网络材料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学生可以真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学习和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结束语 在我国,英语作为外语(EFL)而不是第二语言(ESL

12、),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环境有限,尤其是听力语境方面。课堂就成了学生唯一使用英语的地方,因此,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多媒体环境下多模态互动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导入,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和网络资源之间的互动。在这种互动模式的带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激发,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在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培养的同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样的互动模式也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充分意识到教学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在不断提高自己文化知识水平及修养的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模态,引导、指导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使学生的听力能力明显提高,促进英语听力教学建设。 1Krashen S D.Se

13、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顾日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8,(2). 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1).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

14、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

15、量也在不断提高。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2018. 5王炤. 多媒体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18,(11)1419.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6周健敏. 多模态社会交往符号与外语听说教学模式研究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7杨永林,罗立胜,张文霞一种基于数字化教学理念的写作训练系统J.外语电化教学,20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