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的探索与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598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的探索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的探索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的探索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的探索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的探索与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政策的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性意义。不仅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也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探讨并去解决。村官;问题;完善对策2018年,中组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决定从2018年开始,连续5年一共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这一决策得到了高校毕业生的广泛响应,全国因此出现了一股“村官热”,但它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大学生“村官”关于身份的合法性问题。我国的村委会组织法规定,只有村民才具有选民资格参与村委会选举,但是,由于大学生

2、“村官”非本村村民,与村委会组织法规定,相矛盾。因此大学生“村官”难以为村民接受并得到村民的认同。并影响大学生“村官”在村里的权威性。第二,大学生“村官”分工职责的不恰当性。中央出台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只是指出大学生“村官”经选聘成功即担任村委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助理一职,并没有对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工作职能进行强制安排,但是依据各地大学生“村官”的有关调研报告,可以归纳出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工作任务大致分为倒水打杂的琐碎工作,并不能发挥大学生“村官”之特长,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第三,工薪待遇偏低。根据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要建立配

3、套保障制度,落实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财政代偿政策、提供工作生活基本条件。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各个地区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扣除社会保险,本科生每月发到手的工资也就870多一点,专科生更低仅仅只有770多,大学生“村官”普遍低于当前平均工资水平,生活无法保障。第四,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当前,当务之急是解决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根据中国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近年来,在对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中,有68.06%的大学生“村官”有报考公务员的打算。期望考公务员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但由于我国行政成本偏高,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公务员的能力十分有限。并且根

4、据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中的规定指出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不再实行加分等优惠政策,意味着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难度加大,大学生“村官”任期满后将再次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局面。上述提出大学生“村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打击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大学生“村官”优势的展现,因此,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对策的建议非常具有必要性。第一,深化户籍管理改革,明确界定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性质。在高校毕业生担任大学生“村官”一职时,政府可以将大学生“村官”的档案和户口转至所服务的农村,并以修改村委组织法为契机,使得大学生“村官”的选民资格得以重新确认

5、并增强了它的合法性基础,大学生“村官”因此获得合法的选举权,可以以村民身份参与村集体事物的管理,这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让大学生“村官”更安心扎根于农村。第二,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分工,建立活性的晋升机制。在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分工时,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的不同,给予相应的事务。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岗位培训,学习农村科技知识,和法规政策,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实践能力,使得他们有能力去单独管理事务。落实乡镇党组织为每个大学生“村官”确定1名乡镇干部和1名村干部,进行结对联系绑带,并面对面进行帮助指导。提高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建立起活性的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

6、”的积极性。第三,落实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并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政府应努力落实承诺兑现的大学生“村官”保障问题。并在财力方面予以倾斜。大学生融入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大学生分期逐步进行“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在考核中对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予以薪酬方面的和人事方面的提升。逐步提高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的薪资待遇。对犯了错误屡教不改的大学生“村官”予以辞退。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

7、、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第四,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中干事创业,做到真正的扎根农村。根据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提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关键是要他们在农村干事创业,发挥作用,政府要给与大学生创业上的财政和政策上的倾斜,鼓励大学生“村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热情和干劲。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8、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靳冬玲.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5).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

9、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侯伟.“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8(10).3蔡杨.“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改革与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7).4张慧.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探析J.价值工程,2018(3).(朱媛媛(1989.6-),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