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目中的毛泽东形象调查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642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目中的毛泽东形象调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目中的毛泽东形象调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目中的毛泽东形象调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目中的毛泽东形象调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目中的毛泽东形象调查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心目中的毛泽东形象调查研究 基于对湖南湘潭、浙江绍兴和广东珠海三地大学生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分析出当今大学生心目中毛泽东形象的特点总体评价较高,但较为理性、中肯,狂热追捧的情况较少;对毛泽东的崇拜和敬佩,更多来自于对其个性和才能的欣赏;较轻视毛泽东的思想史,而更关注于私人生活史;分析其成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毛泽东形象;大学生;价值观念;人格教育 毛泽东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他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他的才气、潇洒、乐观自信、坚忍不拔等品质使其形象极具个性、富有人格魅力。毛泽东曾经是一代人眼中的偶像,甚至被“神”一般的光环所笼罩。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

2、化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也在发生变化,毛泽东在大众眼中的形象是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呢?尤其是成长在社会转型期的新一代大学生,在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下,他们眼中的毛泽东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如果能够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毛泽东形象,便能更好地把握大学生们的心态,也能为发掘毛泽东形象的时代价值及塑造当代青少年的理想人格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目的,笔者对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并设计了针对大学生的毛泽东人格形象调查问卷,在湖南湘潭的湘潭大学、广东珠海的北师大珠海分校、浙江绍兴的绍兴文理学院三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42份,有效率达98.2% 。其中文科专业学生占51.

3、8%,理工专业学生占41.4%,艺术及其他专业占6.8%;一、二年级学生占70.8%;三四年级学生占29.2%;男生占47.6%,女生占53.4%;来自城镇的学生占47.6%,来自农村的学生占52.4%。 一、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毛泽东的了解程度有限 在回答“你对毛泽东的了解程度”时,66.5%的大学生选择了“一般了解”,24.2%的大学生选择“比较了解”,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毛泽东的,只占3.8%。当被问及“是否阅读过毛主席的著作?阅读量怎样?”时,57.2%的大学生只读过部分的诗词,35.3%的大学生除了诗词之外,读过少数几篇文章。在进行访谈时,当被要求用几个形容词描述毛泽东的个性特

4、征时,也有不少大学生表示不是十分了解,描述不出来。因此,总体看来,大学生对毛泽东的了解程度有限。 2、大学生了解毛泽东的渠道多样化,影视作品影响大。 阅读相关书籍、相关影视作品、网络、教科书等都是了当代大学生了解毛泽东的重要渠道,被问及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时,33.7%的大学生认为是相关影视作品;32.6%的大学生选择的是教科书;20.1%的大学生认为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以毛泽东的革命经历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特别是一些比较符合青少年口味的红色青春偶像剧,比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日出东山等,都受到了青少年们的喜爱,而这些影视剧作中以叙事的方式塑造的青年毛泽东的鲜活形象,也给大学

5、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大学生对毛泽东的评价及情感倾向 1、大学生对毛泽东的评价评价高,但趋于理性、中肯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9.4%的大学生认为毛泽东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历史人物,居所有选项的首位;其次是33.9%的大学生选择了邓小平。大学生们对毛泽东的评价最多的依次是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其中认为毛泽东的最重要的身份是革命家和军事家的大学生各占31.9%。总体来看,大学生对毛泽东的评价很高,在访谈过程中,当被要求用形容词来形容毛泽东时,“伟大”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但新生代的大学生对毛泽东的态度也趋于一种理性地欣赏和尊敬的趋势,较少有拥趸式的狂热和崇拜。在回答“

6、在你心目中,毛泽东是_”的问题时,63.8%的大学生选择的是“有功有过的历史人物”;32.1%的大学生选择的是“值得崇敬的伟人”;只有0.7%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供人崇拜的神”。相比较而言,在对毛泽东的评价上,存在学校差异和城乡差异湘潭大学的学生要比其他学校更积极,选择毛泽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比率(51.7%)显著高于绍兴(37.4%)和珠海(23.2%)的大学生;同时在这一选项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45.4%)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31.1%)有着更积极的评价(Pearson卡方检验P=0.019 第三,较轻视毛泽东的思想史,而更关注于私人生活史。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毛泽东的庞大

7、思想体系有深入了解的非常少,甚至对毛泽东著作有过涉猎的也并不多,许多大学生当被问及关于毛泽东思想的一般知识时,呈显出一问三不知的态度。同时,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参加缅怀毛泽东的活动?”时,只有7.2%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一定不会去”;但当回答“是否愿意参加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选修课?”时,却有17.4%的大学生表示“一定不会去”。不论是从了解程度还是从意愿上看,都反映出大学生群体对毛泽东思想的关注度不高和缺乏兴趣。而与此相对的则是对毛泽东私人生活史较多的关注。访谈中,不少大学生对毛泽东生活经历、感情史以及轶事都有所了解,在被要求对毛泽东进行描述时,有一些学生还使用了“风流”、“多情”等词汇。如唐灿(1

8、993)分析的那样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在毛泽东的偶像中,寄托的是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寻找的是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愫,是对公共事业的忠诚、献身和服从的依据;今天的青年人在众多的偶像中寄托了更多的情人理想、友人理想、外在形象的理想和生活理想,他们更侧重于寻求个人心灵的慰藉,情感的共鸣、倾慕和宣泄。而他们并不会费心费力地、全方位地去理解和接受毛泽东,只是择取他们赏心悦目和感兴趣的某方面。这一转变的动因,不仅仅是价值观念的变迁,还有偏重感性的大众文化的影响。这种大众文化往往通过鲜明的感性形象吸引大众的感官世界,以即时性的愉悦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以其形象的直观性和情感的愉悦性来获得大众广泛认同和青睐,也

9、容易导致社会文化中“去智化”的趋势。 三、启示与对策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毛泽东不仅仅是一位已逝去的领袖,一位被写进历史的伟人,毛泽东的形象早已成为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如何用毛泽东思想中的精华去启发大学生,如何用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去影响青少年,也是教育工作者们应当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基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更多地去了解当代大学生们的需求和心理,激发他们了解毛泽东的兴趣。利用现代的新媒体,创造出更多宣传毛泽东的、受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同时学校的相关课程的课堂教育急需进行改革,避免扼杀学生兴趣的填鸭式、枯燥的授课方式和片面抬高地讲述方式。更多地以平

10、实的、生动的、鼓励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的互动方式进行; 第二,激发兴趣不代表片面迎合。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文化宣传,都要注意理性的引导,尽可能地引导青少年们在欣赏毛泽东个性和能力的同时,也多去学习他以国家前途和命运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多引导青少年在关注毛泽东私人生活史的同时,也多去了解毛泽东的思想。毕竟文化不能简化为个性;成功也不是维系于自我张扬。如果只着眼于毛泽东身上那种特立独行的风格,而不去深入他的庞大思想体系以及产生这一思想的深厚历史背景,那么便等于丢弃掉了毛泽东这一文化符号背后最宝贵的东西,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也将会相当的有限。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社会心理学视域下毛泽东

11、人格形象调查研究”(09C985)。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贺衡艳.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报告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 2侯倩.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其教育引导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2). “教书先生

12、”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邬欣言(1981.3-),女,汉族,湖南桃江人,教育学硕士,湘潭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与文化心理学。)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