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探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651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探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探析 对情绪实施有效管理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情绪管理。本文从情绪管理的内涵、作用入手,阐述情绪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强调高校教育管理者及辅导员在大学生情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情绪管理;自我管理;措施G641 A10022139(2018)18002面对社会的快速变化及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大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更要培养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大学生情绪管理对于促进学业进步和身心和谐、良好人际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一、大学生情绪管理

2、的内涵(一)情绪及情绪管理的内涵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客观现象及事物是否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内心体验,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有着重要影响,如果缺乏恰当的适应力和协调力,极易产生情绪问题,甚至引发情绪障碍。不良情绪的存在将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陷入困境,疏导不当将诱发心理疾病,甚至成为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的重要诱因,而良好的情绪则有助于形成稳定、积极、乐观的心理,理智面对挫折、困境,帮助健康成长。对情绪进行有效调控、化解,是大学生在求学阶段应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大学生情绪管理属于学生自我管理范畴,是指大学生在学校教育者的教育、引导下,通过对自身的情绪变化、情绪特征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评价,采用

3、行之有效的疏解手段调节情绪、面对情绪、排解情绪的过程。情绪管理包括认知情绪和调整情绪两部分,认知情绪是管理情绪的基础,只有先对情绪进行正确辨认,才能管理情绪;调整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方式调控消极情绪。(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1、焦虑焦虑是对自身情况和外界情况做出过分严重的估计,在缺乏客观根据的情况下出现内心不安,使自己陷入一种杞人忧天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将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情况,以致集中精力对待学习,导致生活状态失调。2、抑郁抑郁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情绪困扰,主要是因为自身自我认识不正确、对自我评价过低所导致,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索然,由此导致生活能力

4、、学习能力降低等情况。大学生中因大学生活不适应、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失恋产生的抑郁情绪较为常见,对抑郁情绪处理不当、不会协调,将使大学生陷于一种孤独、不安的内心世界中,甚至对生活感到恐惧,久而久之形成心理疾病。3、自卑自卑作为一种负面的情绪体验,产生于过低的自我评价,由于对自我的过多否定,使自身难以进行正确、合理的自我认知和外界认知。自卑的学生常常不由自主地拿自己的缺点去比较别人的优点,不敢期望成功或取得较大的成绩,缺乏一定程度上的成就体验,又无法正视或让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为掩饰自己的不足,常常会习惯性地对自我加以掩饰、否认,甚至以自我封闭的方式逃避与人交往、沟通,久而久之产生自闭心理。

5、4、冷漠冷漠是对环境和现实的自我逃避的心理反应,当事者对待生活萎靡不振、退缩逃避和自我封闭。出于冷漠情绪的大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生活不热爱、没有热情,放任自流,心理态度常常处于消极状态;对学习、活动漠然、不愿参加,对任何事情不热衷,缺少相应的热情,不想付出努力取得成功;对周围同学、班级冷漠无情、无动于衷,不愿参加任何班级活动,对班级发展毫无关系,处于无所谓的消极状态。5、愤怒愤怒是对他人或外界事物不能满足自己内心需要的一种情绪反应,不少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过强,凡事以自身为优先考虑,缺少宽容心、包容心,稍有不合意的地方就会愤怒相对,有的表现为冷言冷语,有的表现为恶语相向,极端者会大打出手,甚至以

6、暴力相对。二、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意义(一)良好的情绪是推进学业进步的助推器学习是学习认知、学习动机和学习情感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的过程。积极情绪有助于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心态,通过调动积极的状态使大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相反,不良的情绪会对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危害,每日为消极情绪所困,势必将分散大部分精力,导致无法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进而丧失信心和动力,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阻碍个人的健康发展。(二)良好的情绪是调整身心健康的调节器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

7、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良好的情绪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情绪管理能力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弱,对自我认知度越低。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大学生身心更加和谐,使其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和困难。(三)良好的情绪是和谐人际关系的柔化剂通过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表情,可以进行传情达意,实现人际间的沟通和交流。情绪体

8、验丰富并能很好掌控和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更好地对自我情绪进行认知,对情绪加以表达和调控,以及把握和察觉他人的情绪。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表情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也可以通过体验和观察他人的表情来了解周围人的意愿和感受,并及时做出良好的情绪反应,促进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从而建立起稳定可靠的人际关系。三、大学生开展情绪管理的方法(一)正确认知情绪“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

9、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情绪与认知互相影响,认知是情绪产生的基础,情绪是认知的表现。自我认知与自我觉察是进行清晰自我定位的基础,了解自己的情绪,可以帮助迅速化解不良感觉,同时因为自身觉察能力的增加,更能了解周围人的情绪。大学生遇到不能接受、不能解决、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问题时,应培养积极看待问题的心态,不走极端,不以偏概全,善于寻找事物的积极面。养成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后,能够习惯性地觉察自我情绪的变化,并根据环境条件积极主动调适自己的心理、判断情绪的影响,做出合适的行为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