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策略浅谈.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8842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策略浅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策略浅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策略浅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策略浅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策略浅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策略浅谈 【摘要】实践证明,手工制作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多重感官的直接参与,使得学生的智慧与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手工制作教学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对幼儿教师的手工制作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教师在幼儿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方法上要加强研究,优化策略:有的放矢的课前调研;因人制宜的课中创新;在课后总结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为学前教育岗位培养出色的教师人才。 美术手工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折纸、剪纸、布贴、泥塑、废旧材料利用等,主要是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

2、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意愿及锻炼手的协调灵巧。手工课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手工学习将为学生从事幼儿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前调研,创新教学设计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的内容是否满足学生对职业技能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都缺乏了解。我们到底要怎样培养手工方向的职业技能?对于培养形式、内容、方法、如何评价,教师要在课前做必要的调研,以明确课程教授的内容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创新教学设计,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 上课前,通过对幼儿园的参观学习,了解现代幼儿园手工制作新需求,收集幼儿园手工制作教学典型案例,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以往毕业生从业后的工作情况等,寻求和探索适合我校学前教学

3、美术手工课程职业化的有效教学模式,以适应目前和未来的社会需求。把幼儿园活动中玩具、教具、幼儿园布置等手工制作方法、使用方法、教学方法、创新方法应用到美术手工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手工技能和技巧;手工应用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手工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完成学习任务,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手工职业技能的要求、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手工职业技能培养的特殊性,自编讲义,把幼儿园活动所应该具备的美术手工类职业技能大体分为:纸艺、泥艺、材料画、废旧材料再运用。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一)激发体验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

4、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体验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只有主体积极参与,产生体验的欲望,才能达到体验的目的,创新的要求。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绪将影响其学习的效果,教师通过欣赏、设疑、游戏等有趣的手段引导教学,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主题学习中,明确教学任务。 1.直观欣赏,创设情境。 通过对优秀作品欣赏展示直观、唯美的画面配上悠扬的乐曲总能给人心灵的震撼,引人入境,因此通过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手工课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莫过于教师制作的精致巧妙的手工作品直观呈现给学生,教师的

5、范样做得好,学生的作品也会相应水涨船高。 2.提出体验问题,大胆放手学生。 学生有了兴趣、求知欲望以后,就把体验问题抛给学生,大胆地让学生说一说、试一试。体验制作的问题,促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产生制作的欲望。 3.充分发挥手工制作课堂的自主性,有效利用废旧材料。 “工具材料太贵了。”这是我们在手工制作课堂上经常听到学生们说的一句话。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废旧材料的运用不但解决了我们准备材料难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我们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6、”。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制作出的艺术作品中,有我们经常利用的蛋壳、饮料瓶、各种包装盒、没用的毛线、布头、黄土、沙子等在活动课上尝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就是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出有创新有趣的手工作品。有的学生用蛋壳做了不倒翁,有的用河边的石头做了京剧脸谱,有的用牙膏盒、牛奶盒等做了机器人,有的用旧牛仔裤做了时尚的背包,有的用旧的饮料瓶做了花篮,还有的同学用各色的旧塑料袋制作了晚礼服,等等。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再创造,原本要被扔掉的废旧物品有了新的生命,这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对手工制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赏识教育完成过程点评。 人都有被人欣赏的需要

7、。赏识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师之道。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和炽烈。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因而教师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手工课程的赏识教育有:在课堂提问和互动交流中,教师全方面、多方位地关注和激励每位学生,课堂作品制作过程讲评时运用欣赏的语态,适时给予学生赏识,运用富有激励语态的人性化评语;课堂练习过程中,在半成品阶段及时针对新颖的创意、独特的材料搭配、精致的手工制作等给予肯定,等等。要善于发现手工作品的优点和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善于肯定。教师要将赏识教育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

8、鼓舞每一位学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手工学习的兴趣。 (三)反馈改进。 改进是一个提高、创新的关键过程,可以对制作材料、使用工具、制作步骤、方法、装饰等方面进行改进。学生通过交流体验,相互提醒、启发,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出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后,就可以进行再实践,对作品进行改进或重新制作,纠正体验作品中的错误,检验点评交流所得出的经验方法。通过前面一系列的体验、点评,接下来的操作实践就会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四)最终展示评价,促进提升。 作品展示评价是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的环节,通过作品展评,可以给予学生极大的满足感、成功感,同时在与其他作品的比较、评价中,发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借鉴他

9、人的长处,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美术技能和素养。 1.给出评价量规,自行评价。 教师可以依据手工制作的几个要素(如色彩的搭配、制作的精细程度、创意程度、媒材的使用等)给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分值,便于学生自行评价,进行自我调整。 2.展示作品,自我推介。 可以采用师生推荐和自荐的方式,培养学生要敢于展示、推荐自己的作品,还要能够简述自己的制作方法和意图,促进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举办展览,相互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作品展览,发表对别人作品的看法也是审美能力的体现。学生在展览中发现别人作品中的闪光点的同时,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技巧,有利于学生及时

10、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手工制作课堂上应该以学生动手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每个学期举办一次手工制作作品展,让手工制作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的,希望能够得到认可,所以我们在手工制作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经常鼓励学生。在学生手工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耐心鼓励他们,促使他们自主创新。学生的作品只要有特点,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学生对手工制作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手工创作中乐学、爱学、会学,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制作课程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真正受益的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