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质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9899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质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质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质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质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质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质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城乡教育不均衡现象现象日益严重。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外流,师资短缺、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学校硬软件设备缺乏等,这些直接导致教育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要解决教育质量问题,加强师资建设是关键。其中利用本地大学生资源实施假期支教、师范院校服务农村教育、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及采取措施建立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等,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对策与建议 ?G42A1006-026X(2018)07-0000-01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质量问题日益为人们关注。新课改的推进使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质量也

2、有很大转变,但由于农村地区客观条件限制,农村小学在教育质量方面仍有待提高。鉴于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高教育质量成为重中之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农村教育遇到的难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遭遇重重阻力。因此,在国家长期稳定的教育政策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各地应如何采取近期短暂措施促进本地教育质量的提高,值得我们关注。 ?一、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根据对陵头乡叶寨小学现状的了解,大致可以窥测出整个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概况。下面以该小学为例介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1)从学生方面讲 ?首先是学生外流,数量锐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子女受教育质量的好坏对孩子前途的影响,于

3、是有经济能力的很多家庭选择把孩子送入城市学校,导致城市学校班级人数爆满,每班平均学生数达到八九十人,而农村小学每班只有2030人左右。 ?其次,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较严重,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如从学校方面讲,当今小学考试后不公布学生成绩,这无形中减少了老师和学生的压力。这一政策初衷是好的,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但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而言,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影响,不仅没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连学习成绩也不能保证。而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与农村地区教师素质低下有关的。 ?(2)从教师方面讲 ?第一,教师缺乏,老龄化严重。该小学现有学生数量180人左右,共六个年级六个教

4、学班,共有加上校长在内的教师9名,每位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尤其缺乏英语教师,通过招教考试等分配到该校的教师也因为种种原因未报到,现有师资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同时老龄化严重,该校教师平均年龄53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这不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与进步。 ?第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老教师年龄、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在教学等各方面的素质有待提高,而面对政府、学校出资进行的各种进修、培训,却没有教师愿意主动去学习,学习进修对于年龄大的教师来讲是一种“煎熬”和“浪费时间”。加上现行小学无升学、成绩评比等方面的压力,教师几无进取心,对教学不负责任。 ?(3)学校硬软件设施方面 ? 由于校

5、舍新建、学生数量减少等原因,现有校舍基本可以满足正常教学秩序。但课桌椅、制冷取暖设备、图书资料、信息化设备等硬件设施极度缺乏,学校信息闭塞,师生几乎没有途径获取课外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 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短期措施与长期措施相结合。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以及当今我国解决农村教育困境政策的落实难的现实,现提出一些设想与建议,使短期的权宜之计与长期的稳定措施相结合,以期对解决农村师资问题有所帮助。 ?1.充分利用本地大学生资源进行假期支教 ?近年来家乡大学生数量增多,很多在校大学生对家乡还是有很深的感情并

6、希望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只是苦于机会太少,又缺乏组织。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大学生的为家乡做贡献热情,并借鉴高校大学生团队支教的做法,采取措施号召本地大学生利用假期为家乡教育事业服务。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利用各种途径统计本地在校大学生的信息及联系方式,通过文件、宣传页等形式传达号召其利用假期义务支教为家乡教育做贡献的思想;第二,在假期开始前统计好支教学生的信息,并在鼓励的基础上遵循自愿原则将各学校组织起来,做好假期短暂补课的准备工作;第三,政府协助各地为支教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具体支教策划可由大学生自行安排并由政府审查指导,可设立专门渠道负责愿意支教学生的报名情况及支教工作中的各种

7、问题;第四,政府在支教工作结束后可对各支教点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参与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表彰等,鼓励支教工作届届相传,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当然,假期短暂的支教也许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斗志,为孩子们传递新的信息,激发其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加强孩子们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间接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2.利用师范院校学生实习机会,利用顶岗实习或助教形式为农村学校服务 ?现在每年都有师范院校的学生外出实习,但多在城区或郊区等不很需要的地区。因此,可将实习机会用于急需教师的农村地区,到农村地区学校实践锻炼,既可以在实践中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学到丰富的教学经

8、验,又可以为农村学校带去新的思想,暂时缓解农村学校教师不足的问题。 ?3.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 ?当前城镇教师较充足,教师素质较高,县政府可组织县域内城镇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并为农村本校教师相互交流,促进本校教师在学习中成长。 ?4.采取措施建立农村地区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 ? 支教、实习、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等方式只能在短期内对农村教育有所帮助,并不是长远之计,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师资问题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大多数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根本原因是待遇差,晋升机会少,并且很多人不希望在农村待一辈子。鉴于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除在提高工资、发给特殊津贴等方面给予

9、物质奖励外,还应在精神方面给予鼓励支持,使人们对农村教师予以理解和关怀。 ?(2)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到农村任教。可以用增加教龄等方式吸引教师到农村任教,如任教三年可以多算一年教龄等。 ? (3)在师范院校毕业生的流向方面,规定新教师必须到农村任教一段时间,但这个强制规定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抵触情绪。 ? (4)借鉴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我们可借鉴这种流动的形式,使教师在同类学校之间尤其是城乡之间流动,这种措施首先解决了教师不愿意在农村待时间太长的问题,可保证农村教师源源不断;还可通过任职期间的评比激励措施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小学教育在学生一生发展中具有

10、基础性作用,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对未来人才素质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今天,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是当务之急。在当前情况下,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确保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并采取暂时性措施作为辅助,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小学教育质量定会在曲折中前进并最终拥有光明的前途!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

11、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

12、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 教育部2018年第4次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4) ?2 汪丞,方彤著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4期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3 张祥明著农村师资流动问题及对策基于福建省的调查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