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法的初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0279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小学数学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法的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对小学数学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法的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对小学数学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法的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小学数学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法的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小学数学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法的初探.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小学数学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法的初探 “小学数学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法”是笔者通过七年专题研讨和一线教学实践,并通过大量一线教学得失总结和提炼,从而建构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在此,笔者抛砖引玉,以盼引起各位老师、学者的引领与指正。 一、何谓“五步连环连通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中的研讨中,笔者尝试着将新授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教学流程,习惯性的分成五个连环贯通的步骤:第一环节课前自读自思、自主学习;第二环节教师点、拨、讲、引;第三环节学生仿讲;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当堂检验;第五环节自主出题、提升能力。这五个环节步步相连、环环相扣,循环往复,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可一气贯通,故被笔者拙称作“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法

2、”。 二、实施“五步连环连通教学法”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五步连环连通教学法”,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一)第一环节:自主学习,释题质疑 自主学习,释题质疑作为五环中的起始环,即学生在老师课后预留的例题或作业范围内,将例题中的情景、已知条件、未知条件、问题形式等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识、能力、信息或学习伙伴、学习资料等助其进行释题、质疑或讲解,并能完成(或适量)对应的课后练习题目。 第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进一步汲取新知识的愿望,形成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为第二环和第三环作下铺垫。 (二) 第二环节:教师点 、拨、讲 、引 在

3、第二环节中,关键点在于教师、学生的互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第二环节作为五环中节的核心一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例题或由例题延伸出的课后题重点讲、细讲,深讲,精讲;作为数学课堂教学,其重难点就是每一章节的例题或练习中类似例题的题型。所以必须紧扣例题给学生讲清难点,易错点及例题的算理、算法 、定义、法则的内涵与外延。帮助学生解难答疑,理清思路,总结答题规律,解题方法和技巧。而教师的讲,要讲到点子上,做到讲透,讲深,讲的面宽广适宜,讲的度,恰到好处;拨,应分类点拨,或有差别点拨、或有惑而拨;使其达到一拨四两拨千斤、豁然开朗

4、因为拨的效果;引,通过举例子、打比方、或旁征博引经典名言、幽默笑话、生活实例等,要引得学生思维犹如一汪活水随渠流;点,在学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点其要害而拨其迷障,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为一道例题、或习题,教师需依据例题、或习题做出具体的安排,该讲则讲,该拨则拨,不用讲的、不用拨的则无需面面俱到、无病呻吟,否则会画蛇添足。 2.面向整体讲解。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一个班级的知识结构或学生整体的接受能力,至少应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一般只需教师第一遍的讲解或简单的举例阐述就能做题。第二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形象生动地举例分析,深入浅出的描绘或采取相关教具

5、操作演示。第三层次的学生属于个别,除了运用上述方法外,他们更需要的是老师的耐心、爱心和更多的鼓励,教师的语气应缓和,语速与学生思维速度一致,反复讲解,点拨指引,通过举例,启发,联想等教学方法自可迎刃而解。在这一环节,只要求针对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学生。但必须注意的细节是:既每一道题都有其思维过程和逻辑推理过程。教师须将这一过程分析得简捷明了,阐述步骤清晰,板书一目了然。一道题如有多种解法,教师的方法难免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禁锢,这时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总结自己的解题方法,然后教师在班级里加以推广。 3.个别讲解。个别讲解即上面提到的针对第三层次学生的

6、讲法。 4.列出步骤。或采用图表 、实物演示 。事实上,无论是应用题,计算题,判断题,填空题甚至一道口算题,都有它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推理轨迹。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明确列出步骤,先求(讲)什么,再求(讲)什么,最后求(讲)什么;或题目中的情景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把解题过程给学生清楚明了、简明扼要地通过列步骤或画图表或实物演示展现出来。从而把复杂的问题明了化,明了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逻辑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最终目的使其达到学生能明其理、信其道,为下一步学生的复述、仿讲作好充分的准备。 遗漏和出错的要讲;新题型要讲;三不讲,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已经能说出

7、来的讲出来的不讲;如果优等生能讲能说的就不给其讲;一些偏题难题不讲或即使老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三)第三环节:学生仿讲 仿讲,就是按照教师对一道例题的算理、算法、逻辑推理过程,或按教师引导的步骤、画出的图表、给出实物的操作顺序进行口头复述的一个过程。该过程是学生运用自己的眼、耳、手、口等各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在大脑中进行再加工再生产,从而将老师的知识转化为己有的东西。仿讲不是简单的鹦鹉学舌,而是对教师的知识进行继承、内化、转化、提炼、升华,继而发展、发掘、发扬。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而且让他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自我

8、学习的能力。具体的说就是书本让学生自己看,思路让学生自己说,问题让学生自己题,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讲的时间要宽要足;范围要广,做到全体参与,人人必讲,气氛热烈;讲者,精神饱满,旁若无人,眼、耳、口、手、脑,全身心投入,可手舞足蹈,可摇头晃脑,亦站亦坐,进入一种忘我之境界。讲的形式可采取自己对自己讲、同桌之间或小组之内一人当教授其余是学者的方式、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互讲。 教师则反复提示(可针对个别学生,亦可一个小组,亦可全班)-第一步是什么,下一步是什么,重点步骤是什么等,并来回询问,聆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点拨、引领;或重点对差生的个别辅导。或让成绩好点的学生起来范讲,从中肯

9、定优点以此借鉴,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发现缺点以此警醒,不可效尤。 但教师必须给足学生充足的时间,千万不要急着动笔做题,以求达到人人能讲,个个会讲的目的,而后练习,确保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地完成讲的学习过程。完成以上教学环节,多能达到四个方面的效果:一是学生不仅能对题目理解透切,理清思路,还能对类似题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能总结出该类题型的整套解题方法。二是学生知道一道题的对,为什么对了,对在哪里;错,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即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为下一步“巩固练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三是通过“讲”,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四是学生完成了 “师

10、”与“生”的角色转换,增强了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有力地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当堂检评 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知识的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学习某一知识点后,应趁热打铁、及时练习,特别是数学课的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将刚学到的知识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有效检测学生对已学到的知识的必然形式。巩固练习可分三步:第一步,让学生对已经在自主学习中的做一做、课后练习进行自主纠错。因通过教师的讲、点、拨、引和学生的自讲环节,学生的纠错能力已达到一定的要求。第二步,同组之间交换作业进行批改。第三步,教师逐题讲评、订正,学生分小组随机互相批改。对

11、练习中出现与例题相似的、或新题型,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点、拨、讲、引后让学生自讲或互讲,要求达到人人能讲的标准,当一个练习讲评完毕后,教师需逐一检查批改情况。最后交还作业本人订正。 (五)第五环节:自主出题,提升能力 自主出题 ,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关注出题的内容。如果是低段年级,可由教师针对性出题,最好在每个小组各抽一名优等生出纸质题或到黑板出题,在小组里练习或班级里练习。到了中高段可完全由学生出题。如果一个小节或知识点的例题讲完了,就仿例题出题,一个练习完成就仿练习出题,一个单元结束就仿该单元试卷出题,半期、期末结束就以半期、期末内容出题。其次,把握出题的

12、形式。需注意两个原则,一、先分后聚 ,即先单独出或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题、应用题。后合并出整套题。二、先易后难,根据课程内容确定,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循序渐进。完成出题后需教师道道审阅,篇篇订正,然后在小组内或班级内交换做题,教师讲评,学生交换批阅。 自主出题进行练习,是对前面四个环节的升华与提炼。能有效巩固前面的教育教学成果,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让学生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养成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最终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达成我

13、们教者的教育观。 三 、 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 (一) 理论基础 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方法之理论基础直接来源于“读思练”课堂导学模式扎实的理论基础,亦正如“读思练”创始人谭小林所言:作为具有普适性的“读思练”课堂导学模式,是基本的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具有科学性的,是开放的、发展的、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框框”,它也应该且必然在各学科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一旦教师掌握了基本模式的各种技能,就能改造基本模式而创造新的模式来扩展技能,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通过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形成更加适合农村小学的“教学”模式。 (二)、 理念及初衷 传统的

14、课堂教学,教师一味地灌输,不余遗力地反复讲解,课后强加作业,学生被动完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厌其教,学生厌其学,根源就是不关注学生的参与、探究、合作。无数的学生累倒在文山书海之中,无数的老师受自己所累身心疲惫。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十几年来,我不无一日都在苦思解决之良方。终至今日,始得如此方法,其最大之初衷,即解放学生,解放教师从而解放课堂。 解放学生, 就是解放学生地位,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解放其身心,调动其眼,耳,口,脑各种感官,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去。 解放教师,就是解放教师身份从一个讲者变成一个教者,从教者变成一个学者;实现教师从讲台走向学生,走向教室和学生打成一片,将教师从

15、简单、机械、重复批改作业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教师出标准,学生动手改,达到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的境界。 解放课堂,就是让课堂从“满堂灌”变为“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师生互动的、对等的平台,打造绿色生态的课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获取知识的殿堂。 (三)、终极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实践操作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自信心、自豪感,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全面提高人的个体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 教学意图把一个教师变成几十个教师。教师的教就是不教,从而诱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表达能力;激活学生思维,释放潜能。 (五)、完成三个转

16、变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 教师从传授者向引领人转变; 课堂从一言堂转向百家争鸣; (六) 、 两个保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大幅度提高; 保证学生的个体素质全面发展; (七)、两个摒弃 摒弃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 摒弃传统插秧式的摆放课桌,改成小组合作形式; (八)、两个融入 教师从高高在上者俯下身来融入学生中、学习中、小组中;去聆听、去点拨; 学生主动融入学中、融入教中、融入自主出题练习。 四、给实施“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法”的建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法,其中五环,环环相扣,循环相生,针对优等生,可从第一环至第五环,步步为营,层层推进,一气贯通而形成一个周期,称为大

17、循环;针对中等生,可从第三环回到第二环反复循环一次再依次进行,称为小循环;针对特差生,可由第四环回到第二环反复循环一次或多次后依次循环,称为中循环;因其每一环都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方法和独特的作用,又相互依赖,故舍弃任何一环都有损效果,特别是作为核心的二三四环,是缺一不可,不得分割。而首环作为基础,尾环作为提高、升华的功能,若教学时间不允许也可舍去首尾,只是效果大打折扣。 教育大家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是为佳法”。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与模式,是千方万法,千模万式,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巧妙结合,适合当时之课堂,学生,老师的方法乃上乘之法,称其为方法、模式,并不一定要死板硬套,毕竟环境不同,学生不同,教师不同。但若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章,每一节都能运用五步循环进行教学,长期坚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素质定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