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学习起点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047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小学数学学习起点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小学数学学习起点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小学数学学习起点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小学数学学习起点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小学数学学习起点的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小学数学学习起点的思考 摘要“学习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已有储备。?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对从事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情感态度等。教师要合理地确定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使学习起点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从而使学生有信心、有决心去探索、去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积累。我们都知道,数学教材有它编辑的教学体系和逻辑结构。为此在上

2、课前我们要钻研整套教材,认真解读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前后联系,理清学生知识结构,准确掌握学生的逻辑学习起点。例如四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老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理解算理,老师只要精心设计复习题,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和旧知联系的连接点,让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上,就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 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渐信息化,学生的学习资源正变得日益丰富多样,学生的学习渠

3、道不再仅仅只有教师和教材,他们从父母长辈、课外读物、媒体、网络等学习渠道中已经接触了很多的数学信息。所以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为此,一般来说学习的现实起点往往高于逻辑起点。 二、深入了解学生,找准学习的现实起点 教师只有找准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找准学习的现实起点呢? 1.提前预习,有的放矢。对于同一学习内容来说,有时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要高于学习的逻辑起点,而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会低于学习的逻辑起点。如何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呢?我通常是在每一次学习新知识之

4、前,布置给学生具体的预习要求:你知道这一部分讲了什么知识?你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在课堂上与大家共同解决?通过课前预习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优生进行指导,对学困生给予个别补救。 2.交给学生言语权,从学生的言语中发现学生的认知起点。课堂上要给足学生言语权,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教师才能更加准确地找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并发现不同学生起点的高低,从而有效地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的流程才能变成智慧碰撞的过程,学生才会从一次次困惑中破茧而出,由怀疑而探究,由缺憾而追寻。 3.炼就一双数学的眼睛,从生活情感中挖掘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对所

5、学知识所承载的生活基础的情感态度,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效,这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基础。 数学老师需要炼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儿歌中的数学、童谣中的数学、诗歌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去发现、体会、领悟数学之美,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在考虑对学生认知起点追寻的同时,兼具考虑学生学习情感起点的追寻,这样就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数学学习的人文性。 三、立足“学习起点”进行有效教学 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切入教学。 当在课前寻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教学方案。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得到的结果是有一半左右的同学知道分数

6、,而且会写、会读,个别同学还能正确的说明比较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例如二分之一等。但也有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到分数这个概念,一点基础也没有。这说明大部分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并不陌生,知识的起点很高,而有些学生的知识起点却较低。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案就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的知识起点进行设计。可以直接引入分数,让学生尝试利用图形来说一说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全班同学知识的全面化。这样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1.设计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及时调整教学顺序。教师往往习惯于设计单一化的教学方案,这就给自己在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带来

7、很大的难度。所以,教师要事先摸准不同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设计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顺序。 2.构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意志、态度等投入课堂学习。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把握教学整体目标及每一教学环节具体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力求构建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以便对付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 总之,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从合理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出发,而不是从备教材教法出发,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变“设计为教师教服务的教案”为“设计为学生学服务的学案”,以反映分析学生、分析教材、构建教学方案和拟定教学思路的全过程。学案设计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反思与提高。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广大教师像艺术家一样精心设计、尽情投入。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过程,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巨大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