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延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状调研”的问题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057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延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状调研”的问题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延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状调研”的问题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延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状调研”的问题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延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状调研”的问题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延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状调研”的问题思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延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状调研”的问题思考 摘 要:从延吉市中小学课堂改革现状观课调研来看,课堂教学改革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师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但同时部分学校的领导和一些教师在课改理念的认识层面、教学能力水平、知识水平方面还存在欠缺。教师的课堂导学环节把控与课堂管理等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严重阻碍了我市中小学课堂转型的步伐。提高学校校长、教师的课改认识,提升教师教研能力是破解课堂转型现状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2013年,笔者深入延吉市20多所中小学校,走进课堂观课调研,共听课101节,涵盖多个学科。课后还与教师和学生交流课堂转型的情况,听取意见。这期间笔者2

2、0多次亲临一些中小学部分学科组织开展的“构建高效课堂”课题研讨活动。通过系列调研活动,笔者真切感到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师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师生共同成长与进步。但同时,笔者也看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课堂的转型。 一、观课调研反映出的问题 1.少数校长固守陈旧的治校理念,不愿接受新课改理念,不肯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现状。表现在:一是说起来让人心潮澎湃,实际做起来无声无色,说归说,做归做,说和做完全是两回事。说到底,校长就是怕因课改而影响升学率,尤其是初、高中学校的校长这方面顾虑相对多于小学校长。小学没有升学的压力,课改就有魄力。二是部分教师的课堂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3、”。笔者在观课调研中感到有些教师备课时具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但在讲授时唯恐学生听不懂,还是讲得太多,学生活动太少,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还有的教师表面上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但仔细观察只是“依葫芦画瓢”地模仿他人,形似而神非。教学思路还是“老一套”,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只是“形式主义”。有的教师课堂上多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但讨论交流的时间太短,有的还不到1分钟,学生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教师就“鸣锣收兵”。这不但浪费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和资源,也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 2.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缺乏有效性。有的问题离学生太远,有的太难,有的不够严密

4、,学生容易答偏。有的教师板书设计过简,不能充分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 3.难以掌握学生参与度与课堂开放性的平衡。教师要么放不开,老担心学生学不好,不能还课堂于学生,讲得过多;要么放得太开,信马由缰,表面热闹,实质低效。 4.部分教师“指导者”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一些教师还没有发挥好这几方面的作用,尤其是“指导者”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好。有的教师不能及时在学生学习困难、卡壳、争议时予以指导或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即便指导了也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或是直接呈现资料、给出结论等,而不是通过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等方式帮助学

5、生开拓思路、突破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5.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表面化倾向严重,效率不高。个别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课堂上必不可少的点缀,为合作而合作,刻意安排了一些不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6.教师课堂评价学生的语言过于简单和模式化。教师总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说:“给他(她)点鼓励。”于是全班学生拍手说:“嘿嘿!你真棒!”一节课掌声不断。要么教师就说:“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好孩子啊!大家给他(她)点掌声”像这样模式化的评价语和评价场景,在各种课堂上都有呈现,乍看起来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实际上这样的评价语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也有哗众取宠

6、之嫌。 7.部分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技能。构建“高效课堂”,课堂管理是保障。观课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而少数学生却小声随意说闲话或搞小动作,还有的学生用手机上网聊天、看网络小说,更有甚者,直接趴在桌子上酣睡。再看教师,却只顾自己讲课,全然无视学生的状态。这种现象在初中课堂中居多。 8.部分教师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缺乏对学困生的关注。笔者在听课过程中,总能看到几个无所事事、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他们一般不发言或很少发言,课堂似乎与己无关,参与学习小组讨论也马马虎虎、心不在焉。而教师的注意力多半集中在优等生身上,很少给被“边缘化”的他们发言的机会。再如,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有

7、的教师总是叫固定的几名学生发言。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学生,尽管一次次把手举得高高的,却得不到教师的“关照”,他们在一次一次的失望中产生了消极情绪,手越举越低,最后干脆不举手了。 9.多数教师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轻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个别课堂过于追求课堂环节的圆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过渡衔接,可谓匠心独具,但往往忽视了教学效果,预设的多,生成的少,缺乏教学机智,训练不足;对检测不够重视,有的以练代测,有的想测却时间不够,有的干脆无此环节,对本节课的达成情况师生心中没数,落实教学目标往往成了一句空话。 10.部分中小学校的“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

8、”流于形式。一是理念、观念转变问题。部分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观念转变不够彻底,课题研究多数停留于纸上,研究功夫下在了书面上,这样研究的目的只是为了对付学校、应付检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假研究。所以一些教师的教学才有了“穿新鞋走老路”的形式化现象。二是对新课改的实验研究还不够深入。以教师研讨发言为例,不少人的发言还停留在教学的表层,没有深刻地进行思考,也没有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反思,更谈不上对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二、观课调研带来的思考 1.中小学校要通过不同方面的新课程的课题研究,尽快转变教学观念。虽说一部分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教学观念有所转变,但还没有真正明

9、确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辩证统一。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一文中指出,“从事教育的人要知道,教师的思维不可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知不可代替学生的认知,间接经验不可代替直接经验,唯有敢于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才会有真正的学习发生”。身为中小学教师一定要谨记:学习是学生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也不可能代替学生。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和内化的过程。“内化”要靠学生自己,教师不能代替,就像吃饭、消化、吸收,别人不能代替一样。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有效、高效。 2.通过课改,借助课题研究,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我市实施的“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等

10、课题研究,实质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符合本地实际的“高效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这是所有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笔者不停追问的一个问题。笔者曾查阅了大量资料,理论界有好多种解释,研究者从研究的角度也有好多不同的说法。关于它的内涵虽然众说纷纭,但仔细观来,都是围绕着如何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在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一书中,“高效课堂”被定义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课堂,其立足于学生人人有收获、个个有发展的基本思想,构建师生人际和谐、充

11、满生命激情的课堂。学生进步和发展大小,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硬性标准。因此,教师在实施课题研究中必须研究教法,改进教学策略,把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加聪明。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一,也是课堂有效乃至高效教学的根本要求。 3.做实课题研究,必须研究学生,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对100名学生的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有51%的学生说:“在自主学习后,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样的课堂我喜欢。”有29%的学生还说:“这样学习的课堂,让我的能力得到发展,唤醒了我沉睡的思想,点燃了我学习的热情。”20%的学生说:“这样的学习

12、课堂让我变得大胆、自信起来了。”这项调查表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师的教学方式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跟着变。我市目前着力“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要充分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六字箴言”是不二法门一文中说:“自主、合作、探究”,是教育的共同“魂魄”所在,是一切课改的“不二法门”,让学生在“学”中“生”。有研究者认为:“自主”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彰显了集体的魅力,“探究”展示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教育的“魂魄”。如果每一个教师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多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找差距,少埋怨学生,多研究问题,少形式主义,就能实现“教”和“学”

13、的无缝对接,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实现课堂的有效转型。 4.有效实施课堂转型,教师要学会评价每一个学生。课堂中教师恰当地评价和激励学生,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努力成才。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信任的目光,鼓励的眼神,真诚的拥抱,热烈的掌声,赏识的语言,微笑的表情,都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元素,都会促进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自内心的快乐,感受到向上的动力,增强竞争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5.实现课堂转型,必须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市力争实现课堂转型,打造“高效课堂”。要达到预定的目标,必须快速提高中小学教师的

14、能力,如课堂导学、准确把握教材、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以及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此外,还要增加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延长学习时间,加大理论指导。但课改还需要教师俯下身子,狠抓基础,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家长的当前要求。同时,既要“借鉴”别人的优势,还要“守住”自己的长处。对别人的先进经验,要先“咀嚼”,再“吸收”,最后“应用”。努力倡导“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地做课题研究,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 6.实现课堂转型,校长是舵手。课程改革是一把手工程。学校校长要从科学管理、多元评价、关注细节、反思总结、方法指导等方面为教师课堂转型作有效舵手,引领教师将总体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分步实施,将阶段性目标化为教师意愿。可以说,校长是助推课堂转型的强有力的舵手和推手。校长的的引领和助推作用是课堂转型的关键所在。同时,校长助推课程改革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物质和精神上的鼎力支持和关注,只有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等多方给力与合力,我市的课堂转型的目标方能实现。 总之,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投入到课堂转型的课题研究中来?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该从研究的过程中汲取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深思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