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237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小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小学教育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光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一讲话精神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

2、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趣味情境,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感兴趣的问题上,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讲“元、角、分”一节时,教学设计情境是这样的。我先在讲桌上放一些提前准备好的小商品,然后问道:“你们喜欢这些东西吗?想得到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想”,怎样得到呢?“用钱买。”说着很多同学

3、就从口袋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钱。有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这一下同学们都来了兴趣,抢着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说:“你们清楚这元、角、分的不同吗?”学生纷纷回答:“能。”我就在这样的情景中将“元、角、分”一节在欢快的氛围中讲完了,学生接受效果非常好。只要我们将新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生活情境之中去,学生就对所学的数学知识非常感兴趣,就去钻研、去探索,反之,就会对数学失去信心,产生厌烦情绪,使得数学成绩一再下降。在教学中,只要看到学生有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我就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乐事,真正

4、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培养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人人都有。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牛顿正是由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秘,善于观察特殊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异。琴纳发现在奶牛场工作的工人不得天花,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反复调查研究最终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疫苗牛痘。因此,从小就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5、要。”在数学教学中,我始终采用创设良好的数学情景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矛盾” ,促使学生产生弄清知识来龙去脉的心理需求,为创新做好心理准备。在教学“年、月、日”一节知识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质疑问题。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65天,有的年份是366天?为什么只有2月28天或29天?教师要呵护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而要通过评比“谁的问题最棒”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使得创新思维得以发展。 三、发挥联想,培养创新能力 联想的形成有双向联想、定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等,丰富的联想

6、是创新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创新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能使知识之间上下沟通、举一反三,使知识系统化、完整化,以达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认识结构的目的,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教学和加减(一)时,出示水里有5只鸭子,游走了2只的插图。让学生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说说图意,引导学生由一幅图,说出三种意思:原来水里有5只鸭子,游走了2只,还剩几只?原来水里有5只鸭子,游走一些,还剩3只,游走几只?水里的鸭子游走2只,还剩3只,原来有几只鸭子?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巧妙的联系起来,在脑海中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四、通过猜想,培养创新能力 猜想是数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

7、方式,它是在学生原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之上,通过自己的反复思考、认知,然后作出定向联想判断。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在认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大胆的去猜想,是大有益处的。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直接让学生自由猜想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设计出许多种方法。如例1,将圆柱体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例2,将圆柱体容器装满水,然后倒入长方体容器里,测出水的体积,就是圆柱体容器的体积;例3,将圆柱体等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长方体。尽管有的设想不切合实际、失败了,但这些猜想中都包含一个成功的因素,那就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量,知识量越大,联想越丰富,想象的空间就越大,产生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的机会也就越多,很难想象一个知识面狭窄的人能有很大的发明创造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思维方式这些基础夯实,使他们在研究问题时有一个较好的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