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思考点滴.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2637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思考点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思考点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思考点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思考点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思考点滴.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思考点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即知识是通过动手获得的,动手实践方能真正感悟理解知识,获得些真知灼见。因此,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之中,使他们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小学数学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有过程性目标”。这个过程性目标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获得良好的体验。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等实践活动,从而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学会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感受数学魅力。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 一、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 教育家曾说过:“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契机,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使他们在动手中思维,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知识的建构。 1、自主探究中体验。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探究活动,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3、时,我让学生利用小棒、方格纸、直尺等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平行四边形并进行交流:“你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在制作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最后思考:“同学们亲手制作了一些平行四边,结合刚才的操作,想想平行四边形应该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一下子就会明白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而且还要互相平行。学生感受到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做成平行四边形,这样让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这种体验式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新知。 2、合作交流中体验。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

4、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认同,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篮球场上,先让学生自由绕篮球场四周走一走,弄清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再让学生分组用卷尺测量并计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汇报测算的方法,归纳为三种:、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最后再让学生说说哪种计算方法最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探索结果比老师直接告知更有说服力和成就感。互动促进交流,学生主体意

5、识得到充分发挥,在交流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在协作中获得互助和成功的体验。 二、在亲身感受中认识数学 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的技能。如:“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有些知识可以用讲授的教学方式,有些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受、体验、建构。如: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1千克与1克这两个概念的建立不同于长度单位概念的建立,不能靠眼睛去观察得到,而是要靠体验形成。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和

6、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从而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譬如1克概念的建立:教师准备六枚2分硬币,分组让学生亲手掂一掂,让学生感受它的质量,紧接着让学生看看天平上称量的结果。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再把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中,感受1克的质量。又如1千克概念的建立,我带领同学们逛超市,让他们亲自经历了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大概有15个鸡蛋的重量是1千克等。学生在一系列的体验、感受、观察、思考活动中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质量的概念,很

7、好地达到了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三、在情境中领悟数学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对于学生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教学时应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白探究的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时,根据教学的情境,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等式:(65+45)5=655+455,让学生观察等号两边算式的关系,提出猜想:是不是所有的这样的两个等式都有这种联系?教师将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接着学生举例验证,通过大量的例子,学生发现了这些等式的共同特点,即:两个数的和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8、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对问题的剖析之中,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达到教学的预设目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得到的结论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的。 四、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具体表现。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把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又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在学习长度单位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

9、,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达到边学边用的目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还会增强策略意识。 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验式的学习”不仅是用脑去学习,更是用身心去感受、理解。有句话说的好,“听过了,可能会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知,丰富感性认识,并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进行思考研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体验探究发现过程,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