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素化合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3255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元素化合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元素化合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元素化合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元素化合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元素化合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元素化合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教学困惑 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由于与日常生活联系较广,并且化学实验较多,实验现象明显,深受学生的欢迎和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效果与预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使是简单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得分也不高,甚至是主要的丢分点。由于学生在高一是未能掌握好元素化合物的 知识,直接影响了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影响了高三复习备考的质量。为什么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却成为了学生很难学会的内容呢?针对这个疑惑,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教学调查和教学跟踪。根据学生反映,元素化合物部分“知识零散”、

2、“化学反应方程式多”、“物质的性质太多了,记不住”,“课堂上老师讲的我都懂,但一到自己做,却不知道如何答题”。 其实,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时遇到的问题,除了客观原因外,关键的原因与我们的教学行为本身有很大关系。在课堂上,教与学之间“脱节”比较严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记忆,或机械重复的训练,这种缺乏深刻学习体验的知识,一旦走出了课堂,离开了教师,将成为“僵化”了的知识。 面对这种教学困惑,在比较了不同教师关于元素化合物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自主学习”策略,同时把这种经验与科组教师进行共享,均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实践 现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谈谈如何通

3、过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效果。 1.从最近发展区出发,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根据学习的认知理论,学习不仅只有记忆,还需要有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归纳、运用的能力。在化学必修1,元素化合物部分知识安排在“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而“分类法”和“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性”知识,因此,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善于从“工具性”知识出发,从整体上去把握分析问题,而不是去记忆某个知识点。特别是,在面对新问题时,要注意联系知识的“点”与“点”的关系,“点”与“面”之间的联系,自己给自己的思路“搭手架”,学会用“分类法”从整体知识去分析和学习个别知识。 案

4、例一在铁及其化合物教学时,要求学生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回顾“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相互转化关系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要求学生填写表1、表2,初步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的氢氧化物Fe(OH)2Fe(OH)3 主要化学性质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能力 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自己将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生应该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探索而获得问题的答案。 案例二为什么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看不到白色沉淀,而是看到了红褐色沉淀? 教学中,不是直接地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引导学生

5、如何从反应的颜色变化,并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并获得了问题的答案。原因是铁有+2价和+3价,当FeCl2溶液与滴加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2的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Fe(OH)3 沉淀,所以看不到白色沉淀,最后得出结论,Fe 2+离子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Fe3+离子图1有很强的氧化性,Fe、Fe2+、Fe3+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图1)。 3.重视实验探究,增强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特别是化学实验,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有时这种兴趣只是一种表面上“兴奋”,容易使学生成为教学

6、上“过客”,看的时候很兴奋,看完之后什么都忘记了,头脑中没留下任何知识“痕迹”,更没有深刻的学习体验。为此,在教学时,尽量把一些学生难理解的知识设计为探究实验,让自主探究实验成为培养学习的内驱力。 案例三【实验探究】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如何证明Fe2+具有还原性,Fe3+具有氧化性? 学生设计并分析实验方案 (1)证明Fe3+具有氧化性 方案一向FeCl3溶液中先加KSCN,再加Fe粉;方案二向FeCl3溶液中先加Fe粉,再加KSCN。 (2)证明Fe2+具有还原性 方案一向FeCl2溶液中先加氯水,后加KSCN;方案二向FeCl2溶液中先加KSCN,后加氯水。 【拓展】“向FeCl2溶液中先加

7、氯水,后加KSCN”与“向FeCl2溶液中先加KSCN,后加氯水”其实验结果相同吗? 【归纳】学生分析讨论上述方案,教师点评,然后学生进行实验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能力提升】(1)在Fe2+和Fe3+混合溶液中,如何检验Fe2+的存在?如何检验Fe3+存在? (2)如何除去Fe3+中混有的Fe2+?如何除去Fe2+中混有的Fe3+?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实现情感、方法和思维上的平衡发展。 4.结合实际应用,让自主学习走向自觉 为什么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一听就明,一做就错”呢?这跟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有关,学生成为了记忆

8、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学中尽量做到,课内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材知识与生活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体验,有更多的学习交流和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培养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案例四(1)把混有少量泥沙的浑浊水分别装在3支试管中,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明矾、硫酸铁溶液,振荡。把3支试管都放在试管架中静置,观察现象,填写表3进行比较。 表3 不加试剂加入明矾加入硫酸铁溶液 2min 5min (2)请分析,为什么苹果削皮后,苹果肉容易由青色变为黄色? 通过联系和分析具体的生活现象,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让经验知识“内化”为能力,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自

9、觉的行为。教学不是在课堂上教师交给了学生多少知识,学生记住多少知识,应该是通过“教”与“学”,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建构知识,这样知识才是“活知识”、有用知识。让所学知识成为“有水之源”,而不是“化石”知识。 三、结论 未来的社会,学习不再仅限于学校学习,而更主要涉及到社会化学习,社会化学习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也将是公民终身学习、自觉成长的学习方式。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我们以“问题”为教学情境,将课程内容、教材知识以问题的形成呈现出来,把发现、探讨、研究等认识活动作为课堂学习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如何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知识到个体知识,从经验知识到能力素质,从感性到理性,掌握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和联系,构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网络。把自主学习策略应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反馈,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答题思路清晰、规范,即使是遇到陌生的题型,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究,自主调动和发挥个体学习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收稿日期2018-07-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